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香港經濟低迷,為什麼愈來愈多港人北上深圳跨境消費

A traveler walks towards Shenzhen in the border control area at MTR Corp. Lo Wu station in Hong Kong, China, on Monday, Feb. 6, 2023.

Getty Images
深港兩地恢復正常通關後,港人北上消費成為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話題。

2023年聖誕節當日,李承謙相約另外三位朋友到深圳,早上在香港這邊乘搭東鐵到落馬洲站,然後經福田口岸過關。他們一行四人逛商場、到山姆超市購物,在深圳那邊吃了午飯和晚飯,完成一天的行程之後,晚上原路返回香港。

李承謙說,回香港的時候,出現人潮,需要排隊過關。據香港入境處數字顯示,當日有約31.8萬人次香港居民經陸路前往中國大陸。

那個晚上,他們去了湖南菜館「佬麻雀」,四人吃了六道菜,價錢是300多人民幣,李承謙說,在香港大概要多花一倍的錢。

當天來回深圳吃喝玩樂消費,是李承謙這大半年來假日的重要消閒方式,每個月他會去深圳一兩次。他的北上消費習慣,也是2023年2月中港恢復全面通關之後,不少香港人典型的假日「跨境消費」新模式。

過去多年,港人前往深圳消費的現象並非罕見,但疫後的這一波北上消費熱潮惹來大量關注、討論、傳媒報道,討論的焦點放了在香港經濟低迷的情況——比起留港消費,大批港人節假日更願意到深圳消費;另一方面,來到香港的內地旅客數字也遠不如北上的港人。

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0日,香港居民全年有5334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4000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南下」的訪港內地旅客全年則錄得2654萬人次。

「深圳這幾年進步得很快」

26歲的李承謙是在2023年中港恢復通關之後,才首次有到深圳消費的想法。小時候他曾陪媽媽到過羅湖商業城,但已經沒有什麼記憶,對於深圳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不太發達」的城市,故一直都沒有想要前往深圳消費的慾望。直到2023年5月,他才重新申請回鄉證,開始了第一次的「北上消費」之旅。

第一次到訪深圳,看到很多高樓大廈及商場,也打破了Himmy過往的印象。

BBC
李承謙坦言,去了第一次之後,翻轉了他過往對於深圳的印象。

在疫情期間被困在香港太久,他說香港幾乎到處都已經走遍,同時也在那段時間在Facebook群組、小紅書上看了很多有關深圳吃喝玩樂的資訊,加上覺得外遊的機票貴,故開始覺得深圳可以是一個周末等假日的去處。

李承謙坦言,去了第一次之後,翻轉了他過往對於深圳的印象,「我第一次是去萬象天地,看到很多高樓大廈。」此後每個月他都會到訪深圳一至兩次,他想每一次都嘗試一家不同的餐廳。

李承謙表示,深圳消費價格便宜、選擇種類繁多,是讓他定期與朋友或家人前往深圳的最大原因。基本上,他到深圳主要是為了吃東西,這大半年間也嘗試了不同的餐廳,「例如巴奴毛肚火鍋、專門吃潮汕牛肉的火鍋,我也有吃過茅台雪糕,真的蠻好吃。」他說在深圳200元人民幣左右已能夠到豐富的二人餐,但香港可能要花上600至700元。

Himmy自疫後開關才首次北上消費,現在每個月都會到深圳一至兩次。

BBC
李承謙表示,深圳消費價格便宜、選擇種類繁多,是讓他定期與朋友或家人前往深圳的最大原因。

與李承謙不同,吳小姐在疫情之前,偶爾會去深圳探親及消費,對於深圳有一定的印象與認知。過去她會去弄指甲、剪頭髮、買衣服、按摩,那時已經覺得深圳滿足了不少娛樂及餐飲方面的需求,「如果10分滿分的話,疫情前我會給六七分,現在環境衛生都好了很多,我會給八九分,深圳這幾年進步得很快。」

吳小姐舉例,她去深圳按摩的時候,會到類似會所的地方,大約200元人民幣就能夠有四個小時的服務,「香港可能就幾百元才一個小時。」她也覺得服務品質也很好,讓她會繼續想在那裏消費。另一方面,吳小姐認為深圳現在的服務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例如服務人員會主動告知折扣優惠、服務態度讓人感到舒適,「會讓你有種心態是,花這筆錢是舒服的。」

阿冰過往也會到深圳探親及消費,她指在疫情的幾年間,深圳已進步了很多。

BBC
吳小姐說,疫情這幾年深圳進步很多。

食品安全

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前,80後的鯨哥(尊重個人意願使用化名)不時因工作關係需要北上,對於內地有基本認知。大約在2018年的時候,他已經看到有很多香港媒體介紹深圳的活動及去處,最初他還是感到有些抗拒,「覺得一定很不乾淨,但去完一次之後又沒有想像中那麼差。」

之後他開始不定期北上消費,大約每兩至三個月一次,主要是去靠近羅湖那邊的商場,鯨哥說,那時候人民幣貴。2018年12月,人民幣兌港元匯率高位為1.25。2019年,他減少了北上的次數。

鮑師傳是近年風靡的「網紅品牌」,深圳的店門外排滿人龍。(受訪者Himmy提供)

BBC
2023年的統計顯示,香港人北上深圳人次已經迅速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去年通關之後,因為工作緣故,他仍然需要北上。鯨哥坦言,因為曾經參與運動,也有擔心過關時會有風險,「最初的時候是怕入不了境,所以拿到回鄉證後第一件事就是過關看看。」

順利過關,隨後身邊也有愈來愈多的朋友選擇北上消費,導致他北上的次數也愈來愈頻密,現在每個月大約會去深圳一至兩次,鯨哥說,以前可能身邊只有一至兩個朋友會有北上消費的習慣,但去年通關之後,有很多朋友也開始會約他到深圳聚會。他說現在到深圳的商場,總會聽到很多廣東話。

過去多年,港人對於內地的食物安全及質量方面感到疑慮,「黑心食品」屢成為傳媒報道的話題。

鯨哥坦言,自己也很關注吃安方面的情況,過往北上的時候,他會選擇一些有信譽的餐廳消費,而不會去街邊的小吃檔。直到去年再次前往深圳消費,他指對於食物安全的情況並沒有以往那麼擔心,他去光顧的大部分都是連鎖店,「企業也注重形象,他們不能輸,他們輸的話影響很大,所以他們的吃安會做得比較好。」

另一方面,鯨哥發現前往消費的連鎖餐廳開始採用開放式廚房的設計,讓人看到做飯的情況,認為此舉是在增加顧客的信心,「不會再有什麼地溝油的想法。」他直言,香港很多食物原材料都是從內地進口,他認為差別並沒有很大。

人民幣轉弱、消費市場漸成氣候

Travellers take photos out of the Futian Port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as China further optimizes its regulations on travel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and Macao on January 8, 2023 in Shenzhen

Getty Images
物價水平、人民幣匯率、深圳當地的消費推廣活動等因素,被認為是吸引港人北上消費的重要原因。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BBC中文電話訪問時指,過去多年他因教學而需要深、港兩邊走,在疫情過後的深圳,服務及質量方面亦較以往提升,「以前那個消費市場可能未成氣候,但這幾年累積了一些中產的消費需求,大家追求的是有質量的產品,而不是只便宜就夠。」

李兆波指,消費種類疫情前後又有了很大的轉變。疫情之前,港人普遍熟悉的是喜茶、海底撈等品牌,但他看到不少網紅店成為新的追捧熱點,「每次在羅湖都看到鮑師傅大排長龍,還有奈雪的茶。」

他以位於福田的領展中心城為例,指過往沒有太多人氣,「好像一個死城,但現在多了很多人,也多了很多香港人。」除了價格之外,李兆波認為服務及質量的提升、人民幣貶值亦是吸引港人北上消費的原因。2023年末人民幣兌港元匯率大約徘徊於1.07至1.12之間。

深圳方面還在開關後推出了不少港人專享優惠,如AlipayHK就曾聯手多個熱門商場予港人領取優惠券、深圳前海合作管理局推出消費券港人亦可領取等。2023年12月,深圳更推出境外旅客購物「即買即退稅」措施,進一步吸納香港顧客。

除了飲食之外,玩樂也是吸引港人北上很大的原因。社交媒體上有不少「深圳好去處」的推介,室內遊樂場、主題樂園、人工滑雪場、藝術展覽、山姆超市……不少網紅景點、打卡熱點也成為了熱門的消閒娛樂去處。

港人的手機應用程式上,也裝上了美團、大眾點評、滴滴出行等應用程序。有港人甚至在網上分享,於美團程序上叫外賣,然後在深圳的口岸交收。有深圳男子亦曾在小紅書上面稱,有次下樓想吃飯,每間餐廳都要排隊,而大部分都是香港人,一時成為網上熱話。

北上消費與香港經濟

香港經濟沒有隨著全面通關而出現大幅改善,港人北上消費議題進一步突顯香港經濟面對的困境。

根據上述香港入境事務處最新數據,2023年全年香港居民約有5300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4000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到內地的香港居民人次已恢復並超過2018年的水平。與此同時,2023年訪港內地旅客約2600萬人次,相比2018的約6500萬人次和2019年的約5500萬人次大幅減少。北上港人數量已反超並大幅高於南下內地客的數量。

People queue up at the Lok Ma Chau checkpoint at the Shenzhen border crossing with mainland China in Hong Kong on January 8, 2023.

Getty Images
2023年全年香港居民約有5300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4000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

「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陳智遠接受BBC中文電話訪問時表示,過往多年港人北上消費的現象都有存在,而他觀察到目前討論熱度會這麼高漲,主要是因為深圳整個消費體驗及服務水平提升有很大關係,不少港人在討論深港兩地消費的時候,開始會以質量來作比較。

他指過往港人北上消費的體驗通常是去羅湖商業城買A貨、吃東西,知道是比較便宜、廉價一點的消費,不會太過注意質量,但現在情況有了改變,「內地的性價比已經可以跟香港相比,服務也細緻了很多,創意也不輸給你了。」

「性價比」是這波討論裏面最常被提及的因素。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反映通脹指標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指數於11月同比下降0.5%。內地通縮、香港通脹,陳智遠指香港的情況是「好像又做不到價廉物美、又做不到有特色」。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聖誕假期後接受電台訪問,表示疫後至今旅客來港意欲下降,入境數字亦不算理想,對旅遊業恢復情況感失望。近年內地旅客到港旅遊的模式亦有所轉變,Citywalk、特種兵旅遊模式的興起,從購物為主轉向深度遊的模式。陳智遠則稱自家生意疫後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針對的客群不同,以往有一批業界很依賴團客在港購物、餐飲消費,那群會比較受影響。」

香港經濟低迷的同時港人離開香港消費,鯨哥早前看到759阿信屋母站CEC國際發盈警的新聞,盈利大跌99%讓他開始反思北上消費的習慣。他說,對個人而言,可能在深圳消費比較便宜,但對香港經濟沒有好處。

據餐廳指南網OpenRice數據顯示,2023年9月至11月期間,共有1189間餐廳結業,鯨哥說,眼見逆差越來越大,如果到某個不可逆轉的情況時,「那香港的經濟真的會死,看遠一點的話,其實北上消費有點像慢性毒藥。」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提供)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