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越戰結束50週年後,越南面臨美國的關稅新威脅

越南大學生

BBC/Lulu Luo
20歲的越南大學生靈松表示,她對越南的未來感到興奮

在越南一個炎熱的下午,靈松(Tung Linh)聲稱她對越南共產黨控制的北方與美國支持的南方之間長達數十年的血腥戰爭「基本上一無所知」。

「我的祖父母參加過戰爭,正因為如此,今天我們仰望天空,看到飛機,就不會像他們那樣感到害怕了,」這位20歲的大學生說。

她的右臉頰上貼著一個紅色長方形的貼紙,上面有一顆黃色的小星星——這是越南國旗。和她一樣,她所居住的胡志明市正準備慶祝越戰結束50週年,也就是共產黨取得勝利的50週年。

今天的越南與美軍戰敗撤離時的越南相比有了顯著的不同——這個國家現在更富有進取心,發展迅速,而且越來越富裕。

其專制的共產黨領導階層已經接受了資本主義。他們渴望追隨中國的腳步,並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力求成為可靠的製造業中心,甚至成為比中國更具吸引力的替代選擇。

但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戰期間,越南呈現出的這些特徵都絕非好事——這也是特朗普威脅對東南亞國家徵收46%關稅的部分原因。而這樣的關稅制度可能會摧毀該國的經濟潛力。

越南曾是法國的殖民地、中國的附庸,並且在過去20年中則一直是美國阻止中國在東南亞傳播共產主義的血腥戰場。

越南無法擺脫地理位置的影響。坐落在中國下方,它再次站在了美國新戰爭的前線——美國希望阻止北京崛起為經濟超級大國。

越南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年輕國家。國民的平均年齡為33歲,比泰國或中國(40歲)年輕得多,也比日本(50歲)年輕得多。

「我希望從事能為越南帶來更多貢獻的工作,」靈松用流利的英語說道。她正在學習經濟學和營銷。

「是的,對我來說也是成功了,」當被追問時,她笑著承認。

胡志明市

BBC/Lulu Luo
胡志明市街景
胡志明市風光

BBC/Lulu Luo
胡志明市在過去數年裡蓬勃發展

這個夢想很符合她所在的繁華城市——胡志明市如今是一個擁有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與任何亞洲大城市一樣,這裡交通擁堵,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林立,五星級酒店、餐廳林立,按摩院破舊不堪。

你很難找到導致該城市於1975年被佔領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痕跡,當時該城是南越的首府。勝利者將該市重新命名為「胡志明市」,以紀念北越「革命之父」。但對當地人來說,它仍然是西貢。

50年前的今天,北越戰車衝破總統府邸高大的鐵門,在總統府上空升起了鑲有黃星的紅旗,南越從此不復存在。

美國的盟友南方政權被擊敗了。該國上一任總統已於前一天逃走。二十多年的激烈衝突結束了。

這場勝利的代價是巨大的——預計死亡人數達三百萬,受傷人數達數百萬人。 1968年至1975年間,在這片狹長土地上投下的炸彈總噸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總噸位還要大。

但即使在慶祝「統一」週年之際,這裡也很少有人願意談論戰爭。

當一輛載著士兵的卡車駛過時,靈松和她的朋友們高興地尖叫。這些害羞的士兵們揮手回應——他們剛結束週年遊行的彩排,正前往軍營。

「我很激動,因為這是我們統一的日子,我們再次成為一個國家,」靈松說。

她的回答聽起來有點像排練過,尤其是因為有政府指派的看護人員全程陪同BBC記者。但她對自己的未來以及國家未來的熱情在現場的人群裡並不少見。

越南年輕人

BBC/Lulu Luo
越南的經濟野心在年輕一代身上可見一斑

再往前走一點,18歲的敏(Minh,她不願透露自己的姓氏)告訴我們,她正在學習成為一名律師,這樣她就能「獲得成功」。她笑著補充道:「而且還很富有!」

當我們問到年輕人對美國人的看法時,BBC的陪同人員明顯皺起了眉頭,並試圖阻止她回答。

「我們並不生氣,」她說。「我們並不恨他們。那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我們想和美國做生意。你懂全球化嗎?我們想向美國學習。」

越南新領導人似乎也有同樣的野心。今年1月,越南新任的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To Lam)啟動了一項削減官僚主義的計劃,此舉可能會給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留下深刻印象,馬斯克如今負責監管特朗普政府備受爭議的成本削減團隊。

這意味著越南共產黨計劃將全國63個省市縮減至34個,政府部會和機構從30個縮減至17個。根據官方估計,今年將有10萬名政府員工被裁減。

其野心非常宏大。到目前為止,東南亞只有一個國家——新加坡——成功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即在國家富裕起來之前經濟成長放緩。越南的經濟正以5%的穩定速度成長,並志在成為第二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它向投資敞開大門,並歡迎那些曾經被驅逐出境的投資者回歸。

1975年勝利後,約有兩百萬南越人逃離該國。其中許多人都是華裔。他們登上簡陋的小船,出發穿越南海。他們被稱為「船民」。如今,他們的後代遍及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和台灣等地,人數已接近六百萬。

「自2017年以來,我已經推動了許多台灣公司到越南投資,我自己也是我帶到這裡的幾家大型電子公司的顧問,」出生於西貢但在台灣生活了30年的吳麗莎(Lisa Wu)說。現在她回到了越南。

「最吸引人的是越南政府的大力支持態度。而且,電子行業正在向中國以外地區擴張,很多企業會選擇越南。」

慶典日的小學生

BBC/Lulu Luo
越南在慶祝越戰結束和南北越統一50週年

這種轉變始於2018年左右,當時特朗普宣布對中國發動首次貿易戰,這並非巧合。

兩位來自中國南方、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女企業家告訴我們,過去兩年來,她們在這裡建立了一家鞋廠:「現在,工廠已經準備好投產了。」

她們計劃出口到美國,但擔心越南可能會被徵收更高的關稅——目前越南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面臨著10%的關稅——但她們笑著說:「這裡比中國的情況好多了。」

中國對美國的進口商品面臨一系列關稅,部分商品的關稅最高可達245%。

吳女士說,儘管如此,越南仍感受到了影響。 「我這裡有幾家工廠準備今年五月開始運營。但由於政策變化,所有工廠都停工了,大家都在等待。」

越南再次被要求做出選擇——選美國或是中國。但這不是它能夠或願意做出的選擇,因為它兩者都需要。

不到兩週前,他們在首都河內鋪上紅地毯歡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人們熱情地表達了兄弟般的友誼和支持。但越南與巨大鄰國之間的關係比看起來的要棘手得多。

多年來,越南一直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走鋼索——後者的擴張野心可能對鄰國構成威脅,尤其是那些渴望吸引美國企業的成長型經濟體。

當越南堅持「向前看」時,它似乎幾乎忘記了那些在叢林和美國炸彈地獄中戰鬥的男女。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表示絕對不能回到過去。 「我這裡曾經有一道傷疤,」黎青吉安(Le Thanh Gian)指著他右手說道,那裡曾經被子彈打中過。

「我的身體裡還有一些彈片無法取出。有些戰鬥中,我們似乎都難逃一死。但有些人活了下來,有些人倒下了。」

但他說他不再感到憤怒了。

「我們必須擁有和平。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人民的生活更加繁榮和充實。現在我們必須與美國人民共同努力,共創未來。」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