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澳洲大選: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領導工黨成功連任

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在選舉之夜發表勝利演講

Getty Images
阿爾巴尼斯表示,他的當選代表了選民對「平等與善良」的支持。

工黨的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成功連任澳洲總理,打破「執政魔咒」,以壓倒性優勢再度勝出。

官方點票工作仍需數日才會完成,但阿爾巴尼斯領導的中間偏左政府將大幅擴大其在國會的席位,保守派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則在全國範圍內遭遇慘敗。

「今天,澳洲人民投票支持澳洲的價值觀:公平、抱負和人人有機會;在逆境中展現勇氣,對有需要的人施以善意。」阿爾巴尼斯說。

聯盟領袖彼得·達頓(Peter Dutton)更失去他24年的議席,他表示對自己政黨的失敗承擔「全部責任」,並向黨內議員致歉。

選舉結果公布後,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和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均表示,他們期待深化與澳洲的雙邊關係。

生活成本問題,尤其是醫療和住房負擔加重,主導為期五週的競選活動,但國際關係也成為焦點,「如何應對特朗普」在選舉中佔據重要位置。

達頓被很多人視為「澳洲的特朗普」,儘管他在移民政策、公共開支削減及對華立場上嘗試與特朗普政府劃清界線,但仍難以擺脫選民對其負面印象。

前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譚保)在接受BBC《Newshour》採訪時表示,達頓打了一場「非常特朗普式的選戰」,而美國總統則像是「情緒音樂,深深影響人們如何看反對派自由國家聯盟」。

工黨在全國範圍內都能看到受轉投族青睞的現象,這對於澳洲尋求連任的政府屬罕見之舉。阿爾巴尼斯亦成為20多年來首位連任成功的總理。

工黨的成功也緩和了2022年上一次選舉所見選民放棄兩大政黨的趨勢。

根據澳洲廣播公司(ABC)的預測,工黨有望取得86個席位,聯盟約40個席位,綠黨則有一至兩個席位。其他小黨和獨立候選人在九個席位上領先。

這意味著工黨增加九個席位,而綠黨的支持顯著下降。然而,大多數「Teal」(溫和行動派)獨立候選人在其更保守的市中心選區中重新當選。

這場勝選標誌一個明顯的轉變——年初時,民調仍顯示阿爾巴尼斯的受歡迎程度創下歷史新低,原因包括三年來的全球經濟痛苦、爭論不休的國內緊張氣氛和對政府日益增長的不滿。

在週六(5月3日)晚上的勝選演講中,阿爾巴尼斯談及多項選舉關鍵議題,包括移民、氣候變化和能源。

他再次承諾,將提升醫療可負擔性——尤其是家庭醫生的問診費用,讓更多澳洲人能夠買得起房子,並且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方面做更多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他還誓言推進與原住民的和解:「當我們縮小原住和非原住澳洲人之間的差距時,我們將成為一個更強大的國家。」

這番言論被視為對阿爾巴尼斯任期內、2023年10月「原住民之聲」失敗公投的間接回應。該公投旨在修憲以承認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Torres Strait)島民的身分,並設立原住民國會諮詢機構。

澳洲至今仍是唯一一個尚未與原住民族簽署條約的英聯邦國家。

選戰以後的反思

「原住民之聲」是阿爾巴尼斯最具代表性的政策之一,也是他遭遇的最嚴重挫折。該公投在經過歷時數月充滿分歧、甚至夾雜惡毒言論的全國辯論後,最終被壓倒性地否決。

原住民向BBC表示,自公投失敗以來,他們覺得自己已被政策制定者遺忘。

此外,阿爾巴尼斯在以色列-加沙戰爭問題上,曾試圖採取中間路線,但遭遇困難。他曾於住房危機期間,購置一套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海濱別墅亦引發爭議。與像其他國家領袖一樣,他同時需應對嚴峻的經濟環境。

在民調數字下滑的情況下,阿爾巴尼斯被廣泛認為是此次選舉中的劣勢方,並準備成為「執政魔咒」的下一個受害者——這個用詞用來解釋選民不滿現狀況、傾向在首個任期後就將政府趕下台的全球趨勢。

另一方面,達頓看起來正在撰寫一個偉大的政治回歸故事——有望讓其政黨從70年來最慘敗的成績中於一屆內重新執政。

當選政党未能成功連任的首屆政府,上一次出現已經是將近一個世紀前的事了。但正如澳洲國立大學榮休教授約翰·沃赫斯特(John Warhurst)所言:「達頓在這次競選年初原本處於領先地位,這場選戰其實是他自己輸掉的。」

然而,最終達頓帶領的政黨慘敗收場,甚至連自己在迪克森(Dickson)的選區都輸給了工黨候選人阿莉·法蘭斯(Ali France)。

達頓在選舉之夜發表演說,承認落敗

Getty Images
達頓是反對黨最有經驗的議員之一

「我愛這個國家,並為它奮鬥不懈。」他在布里斯本(Brisbane)向支持者承認落敗時說道。

「我們在這次選舉中被對手定義,這並不是我們的真實面貌,但我們將從這裡重建,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知道我們的信念,我們將始終堅守它們。」

他的競選活動因為一連串本可避免的失誤而受到影響,包括在一系列政策立場引發混亂,在生活成本等重要議題上出現尷尬錯誤,或許最令人難忘的是,他不小心將一個澳式足球踢到了攝影師的頭上。

「反對派的表現一團糟。」沃赫斯特教授說。

但現屆政府——儘管在競選中堅定而有紀律——卻顯得不夠大膽。分析人士表示,其策略主要是讓選民來評判達頓及其政黨,而不是提出亮麗或令人信服的政策。

這也是整個競選期間,我們從選民口中不斷聽到的聲音。

在聯盟黨嘗試重整旗鼓並選擇下一任領袖的同時,必須再次面對其方向問題。

上次選舉中,分析人士和一些黨內議員警告不要向右轉。他們質疑達頓——一個被許多人認為是保守強硬派的極具爭議人物——是否重建支持的合適人選,特別是在那些失去大量選票的溫和地區。

在競選的最後階段,聯盟黨進入了文化戰爭領域,有人說這是「特朗普式」的政治,聯盟黨將不得不再次提出這些問題——如果他們想要具有競爭力,也許需要找到不同的答案。

「我們必須停止盲目追隨錯誤的觀念,並需要進行認真的檢討……我們錯誤地自認為,只需幾個戰術手段就能贏得選舉,」前自由黨策略師托尼·巴里(Tony Barry)告訴ABC。

但同時,工黨也需要在澳洲人民賦予他們這個強大授權的情況下,決定希望實現什麼目標。

阿爾巴尼斯的「執政魔咒」結果成為了一個禮物,國際不確定性似乎使加拿大等國家的選民不願改變。同樣地,澳洲選擇了穩定。

澳洲研究所智庫的首席政治分析師艾米·雷梅基斯(Amy Remeikis)表示,工黨以在其政策平台走了一條「中間道路」,但現在可以更勇敢一些。

「這是他們選擇的選舉道路,這也為他們帶來回報。但現在的問題是:『工黨會真正利用權力做些什麼嗎?』」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