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習近平訪俄關注點:中朝俄歷史性同框、莫斯科安全威脅、貿易戰下的夥伴

習進平(右)和普京(左)

Getty Image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7日至10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這將是習近平上任後第11次訪問俄羅斯。俄羅斯也是他出訪次數最多的國家。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過去3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持續推動俄烏和談,但還未見成效。幾乎同一時期,中美關稅戰快速升級,也挑動著中俄關係的神經。

這次慶典是處於戰爭狀態的俄羅斯第二次舉行大型外事活動,據估計超過10國領導人將出席。上一次是2024年10月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多邊外交形式的金磚集團峰會。

這些背景使習近平此次出訪備受關注,BBC中文梳理出四個焦點,以幫助讀者多角度、更深入地觀察本次出訪。

一幅壁畫

Getty Images

中俄朝領導人可能同框?

中國、俄羅斯和朝鮮領導人在莫斯科同時公開亮相,尚未得到官方最終確認,但多種跡象表明,他們同台出現有一定可能性,這一畫面背後可能蘊含深遠的政治和外交意義。

習近平已確認將與普京一同檢閱紅場閱兵。中國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已經抵達莫斯科並進行彩排,屆時會一同接受檢閱。

懸念在於金正恩是否會出席。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副外長魯堅科上月底表示,金正恩訪俄的準備工作已在進行,他本人在三月初訪朝時曾就此事與朝方討論。雖然金正恩到訪過俄羅斯的遠東地區(2019和2023年),但從未到訪過莫斯科。

朝鮮在今年4月27日首次正式承認向俄烏戰場派遣了軍隊;此前一天,俄羅斯稱借助朝鮮軍隊收復了庫爾斯克州,並強調俄朝為軍事同盟。

對於朝鮮而言,金正恩能出訪莫斯科也是一次重大外交突破,封閉的朝鮮長期處於「國際棄兒」的狀態,朝鮮領導人幾乎從未參加有多國元首共同出席的活動。

更重要的是三人一同出現的象徵意義,上一次,中國、朝鮮、俄羅斯(蘇聯)站在一起,是在70多年前的朝鮮戰爭,面對的是美國主導的軍隊,而即便是在當年「一邊倒」的外交環境下,中、朝、俄三國領導人也從未一同出現並留下照片。

事實上,普京還曾在與特朗普的通話中邀請其訪俄參加此次活動,但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不太可能出席。

澤連斯基

Getty Images

澤連斯基的反應和莫斯科的安全

習近平行前的另一個關注點是烏克蘭的反應。

俄羅斯在邀請中國、印度、巴西及多國元首發出席紅場閱兵的同時,還向烏克蘭提出在5月8日至11日期間實現三天停火。為此,烏克蘭方面主張應推行美國提出的「無條件、至少30天」停火方案,認為三日停火「形同作秀」,不足以保障衝突受害者並推動實質和平進程。

本月初的一次記者會上,澤連斯基表示:「對於5月9日赴俄羅斯的所有國家,我們的立場很簡單:我們無法對俄羅斯境內發生的任何事情負責。他們(俄方)應承擔安全責任,我們不會提供任何保證,因為我們無法預料他們在這些日子里會做什麼。」

澤連斯基還進一步警示,俄方或可能製造縱火、爆炸等挑釁事件,隨後將責任歸咎於烏克蘭。

這些言論促使克里姆林宮高層官員嚴辭反擊。「沒有人向澤連斯基索要任何保證,」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但如果他的挑釁付諸現實,就沒人能保證基輔能安全度過5月10日的黎明。」

其他國家領導人也各有反應。斯洛伐克親俄的總理羅伯特·菲科批評,「我完全尊重參與者的安全是俄羅斯聯邦的內部事務。但如果澤連斯基先生認為他的言辭能迫使外國代表團不來,那他就大錯特錯了。」

菲科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是唯一兩位宣佈參加俄羅斯勝利日閱兵的歐洲領導人,此舉遭到歐盟的尖銳批評。歐盟曾嚴厲警告稱,武契奇此次訪問莫斯科可能損害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進程。

在此背景下,原計劃與菲科一同訪俄的武契奇上周在美國訪問期間突發疾病,不得不中斷行程返回貝爾格萊德並住院。

這為莫斯科的紅場慶祝儀式蒙上陰影,它提醒外界,這依然是在一個處在戰爭狀態的國家舉行的外交活動。

一個男子走過一家店舖

Getty Images
深圳的一家專門服務對俄出口的商家

中美開啓貿易談判前的習近平

此次訪問時,距離特朗普宣佈「解放日」關稅已經過去一個月。美國暫緩了對大部分國家關稅,但對中國的關稅在多輪報復之後,加碼到145%,部分商品甚至到了245%。

這一個月裡,中國多次呼籲其他國家共同抵制美國的「霸凌行為」,習近平還訪問了東南亞。該地區不僅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受到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的打擊最嚴重的地區,習近平訪問的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三國,受到美國加徵稅率分別為45%、49%和24%。

與此同時,中國與另一個主要貿易夥伴歐盟緊張的政經關係也出現緩和趨勢。5月6日,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到,過去幾年,中歐立法機構交往因某些原因出現波折。所謂「波折」可能是指,2021年3月中歐因新疆人權問題相互實施了針對議會層面的會晤與訪問禁令,導致雙方立法機構交流一度中斷。

關稅戰使中國的貿易版圖中非美國的市場變得更加重要,比如俄羅斯作為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前四大為美、韓、日、越),有望在習近平到訪期間,進一步加深雙邊貿易往來。

在習近平啓程赴俄的幾乎同一時間,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啓程赴瑞士,與美國財長貝森特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外界普遍認為,中國近期頻密的外事活動,是在對衝美國關稅的影響,增加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普京和特朗普抱著個足球

Getty Images
中美俄三國關係微妙

「反基辛格」式外交戰略

特朗普上台後美俄關係緩和,中美關係惡化。有觀點認為特朗普在實施「反基辛格」式的外交戰略,即通過結好俄羅斯來牽制中國,反轉了基辛格時代「聯華抗俄」的思路。

中俄之間的關係也處在微妙的,一方面,習近平上台後已經訪俄10次,是他到訪最多的國家,並且和普京一起宣佈中俄合作「無上限無禁區」;但另一方面,中國一直避免直接捲入俄烏戰爭,但兩國經濟來往出現「井噴」,美歐就此指責中國向俄輸送「軍民兩用」的產品,間接支持俄羅斯;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反唇相譏稱,如果中國真的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補給,戰場的局勢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在中美俄微妙的三國關係下,習近平此行與普京將共同宣佈哪些新的合作成為關注焦點之一,比如進一步提升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加強能源合作,甚至為和平談判、關稅談判制定協同策略。2023年3月,習近平訪問俄羅斯,與普京告別時強調的「百年變局」是否將有新的演繹,也備受關注。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