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接受鼻部手術後,我感覺到生活的每個層面都改善了,從過敏症狀以至到我的精神健康。這或許不是巧合。鼻子呼吸是一種被你忽略的超能力,就藏在你的臉上。
從我有記憶以來,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準備要潛入水中,用力吸氣卻總覺得肺部從未真正被填滿。我的鼻子經常發出微弱的哨聲,只能祈禱沒人聽見。
最糟糕的是一種大多數人不相信會存在的微小障礙:我的臉部結構太過「殘酷」,讓我根本擤不了鼻涕。世界就是一場持續不斷的抽泣。
我患有鼻中隔彎曲。在最好的日子裡,我右邊的鼻孔仍然是堵塞的,只要稍有過敏徵兆,我就只能用嘴巴呼吸。這些鼻部問題甚至導致我患上睡眠窒息症,一種會讓人在夜間頻繁醒來的呼吸障礙,據說還會提高各種死亡風險。
但在經歷了數十年的不適後,醫生建議我進行手術。手術的計劃是:矯正鼻中隔並縮小鼻甲——覆蓋著黏膜、負責調節吸入空氣的骨性結構——這些鼻腔組織,我以前從未聽說過。
我已經走投無路,什麼方法都願意試試,所以在2025年1月3日,我接受了手術。
一個月的恢復期過後,我終於驕傲地擁有了一個全新且功能正常的鼻子。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能夠從兩側鼻孔順暢而深沉地呼吸。我才知道,擤鼻涕竟然是一種爽快無比的快感。現在我盡可能地享受這個動作。
雖然我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並未完全痊癒,但確實有所改善。
事實上,用鼻呼吸可能有改善精神健康等一些令人驚訝的好處。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耳鼻喉科醫師賈桂琳·卡蘭德(Jacquelyn Callander)表示,鼻子呼吸最直接的好處,其實就來自那些鼻甲。
「它們是我們使空氣變暖和變濕的主要調節器,這一點非常重要,」卡蘭德說,「但它們同時也扮演著過濾系統的角色。」
與鼻毛一起努力工作的鼻甲,能夠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病毒等雜質,這是用嘴巴呼吸所無法做到的優勢。「它們可以說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她說。
然而,鼻呼吸的好處不僅止於此。用嘴巴呼吸是有壞處的,「有大量研究顯示,用口呼吸與口腔健康問題有關,」史丹佛大學醫學中心研究睡眠與吞嚥問題的語言病理學家安·凱爾尼(Ann Kearney)表示。
用口呼吸會增加口腔的酸性與乾燥,導致蛀牙、牙齒脫鈣與牙周病。越來越多研究也指出,兒童時期用口呼吸可能影響牙齒與下顎發育,導致牙齒排列不整,甚至改變臉部輪廓。
「這很簡單,鼻子是用來呼吸的,嘴巴是用來吃東西的,」凱爾尼說。
對於鼻中隔嚴重彎曲或其他鼻道阻塞的人來說,鼻呼吸可能不是選項。但她指出,許多習慣用嘴呼吸的人,在多數情況下其實可以選擇用鼻子呼吸。
「一開始可能會不太舒服,從口呼吸轉為鼻呼吸需要一段適應期,」但凱爾尼說,每一次鼻呼吸都會帶來好處。
大多數健康的人在睡覺時會用鼻子呼吸,但有些人夜裡會本能地張口,試圖吸入更多空氣。凱爾尼說,這是一個壞消息:「這與舌頭的位置有關。」
凱爾尼表示,當閉上嘴巴,舌尖通常會自然貼在上顎,舌根放鬆,這樣能讓呼吸道保持暢通;相比下,當嘴巴自然張開、放鬆臉部肌肉時,舌頭會往喉嚨方向滑動,尤其當頭部仰後時。
「這會限制氣流,造成部分阻塞,」凱爾尼說。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呼吸,甚至可能會聽到類似打鼾的聲音。
鼻道阻塞的人在睡覺時往往會利用嘴巴呼吸,這現象常常與睡眠窒息症有關——估計正影響全球約十億人,某些國家甚至有高達50%人口有這樣的情況。最輕微的情況是會降低生活品質,最嚴重的後果則可能導致提早死亡。
即使沒有睡眠窒息症,夜間以口呼吸也可能導致打鼾及上述所有問題。
然而,越來越多健康與保健領域的網紅在推崇一種爭議性的解方:睡眠口腔膠帶——用膠帶把嘴巴貼住,甚至完全封住。理論上,這會迫使你在睡覺時用鼻子呼吸。不過,一些專家警告,這種做法可能存在嚴重風險。
凱爾尼也推崇睡眠口腔膠帶,但她表示,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會讓呼吸變得更加困難。唯一能確定你是否適合這種方法的方式,就是先去諮詢醫生,千萬不要在沒有專業建議的情況下自行嘗試。
「如果你會打鼾、使用鼻子呼吸有困難,或懷疑自己可能有睡眠窒息症,那你應該去看耳鼻喉科醫生,」她說。
許多耳鼻喉科醫生指出,這種利用膠帶強化鼻呼吸的作法,目前對其效果與安全性的研究仍然不足。雖然有一些初步研究顯示它可能有幫助,但都尚未具決定性。
例如,台灣一項針對20人的研究發現,睡眠口腔膠帶能顯著改善睡眠窒息症與打鼾情況;但研究人員也指出,樣本數過小且缺乏對照組,這限制了研究的結論。
「目前我們還沒有明確的客觀證據,證明口腔膠帶能有效減少睡眠窒息症,或改善夜間呼吸,」賈桂琳·卡蘭德說,「但它成本低,也可能有效。」
她認為,口腔膠帶確實具有潛力,第一步應該先諮詢睡眠專家或耳鼻喉科醫生。
卡蘭德則說,有此狀況的人可以先試用呼吸鼻貼,這種用品從外部撐開鼻孔,幫助呼吸。「有些人患有所謂的『鼻閥塌陷』,吸氣時鼻腔內產生負壓,導致鼻道塌陷。對這些人來說,鼻貼可能有幫助。」有些人甚至在運動時也會使用。
然而,她也指出,如果有鼻中隔彎曲或鼻甲肥大的情況,那麼鼻貼可能就幫不上忙了。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對用鼻呼吸的健康益處有更多了解,但鼻子與大腦之間的聯繫卻常常被忽略。就我而言,單純透過鼻子呼吸這個動作,帶來了各種身體上的舒緩。
然而,我們的呼吸方式,特別是鼻呼吸,對心理健康也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你可以把鼻子想像成心靈的風鈴:當空氣流經鼻腔時,似乎會對大腦的認知過程產生顯著影響。用鼻呼吸對邊緣系統——即大腦中負責情緒與行為調節的區域——有正面作用,而這是口呼吸所無法達成的。
例如,一項2023年的研究發現,鼻呼吸能降低血壓、心率變異與頻率,起著放鬆的效果。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應用生理學家喬·瓦索(Joe Watso)帶領這項研究。他表示:「這並不能治療高血壓,但透過鼻吸鼻呼似乎對神經系統有鎮定作用。」
研究甚至顯示,鼻呼吸能提升空間任務表現、增強記憶功能,並改善反應速度。
專家們尚未完全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所知道的是,即使沒有任何氣味,用鼻子呼吸也會觸發嗅覺神經。一個主流理論認為,這種刺激會同步大腦不同區域的電活動,包括杏仁核與海馬體。
無論原因為何,鼻呼吸似乎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這有助於身體保存能量,並在放鬆時減緩身體機能。
科學正在告訴我們冥想者與瑜伽修行者數千年來的說法:鼻呼吸有助於精神健康。
部分研究指出,節奏緩慢的鼻呼吸,能減緩整個大腦皮層的腦波,顯示出更平靜的心理狀態。瓦索與其他研究者認為,鼻腔刺激甚至可能為冥想帶來的益處提供生理學上的解釋。
自從我動了鼻部手術後,生活的幾乎每個面向都改善了,包括我的精神健康。我的焦慮減輕了,專注力提升了,整體情緒也變得更好。這或許不是巧合。卡蘭德醫生說,鼻呼吸真的可能讓我變得更平靜。
「這是有可能的,」她說。「如果你的睡眠變好了,那本身就與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但我也認為,你現在可能比以前更頻繁地啟動了副交感神經系統。」
根據我的經驗,那句經典的建議是正確的:當你感到焦慮或煩躁時,深呼吸一下。但下次,你也許想用鼻子來呼吸。
※ 本專欄所提供的所有內容僅供一般資訊參考,不應視為個人醫生或任何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醫療建議替代品。BBC 對使用者根據本網站內容所做出的任何診斷不承擔責任。BBC亦不對任何外部網站的內容負責,也不對任何網站上提及或建議的商業產品或服務表示認可。若您對自身健康有任何疑慮,請務必諮詢你的家庭醫師。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0/05/2025 08:00AM
10/05/2025 08:00AM
10/05/2025 08: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