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是韓國首爾郊區的深夜時分,我突然想吃點零食。不過這並不成問題——因為就在我公寓對面,不只一間,而是三間24小時營業的零食店正在等我光顧。
我走進了一間雪糕店。店內排列著多個冷櫃,擺滿各式雪糕,但完全沒有保安或店員,貨品全都公開陳列,顧客只需在自助付款機付款即可。我只需挑選自己想要的雪糕,結帳後就能離開。
這棟大樓裡,除了這間雪糕店外,還有售賣文具、寵物食品甚至壽司的店舖。
它們全都是無人商店,完全看不見任何員工的身影。
在市中心人流更密集的地區,甚至還出現了無人酒吧。
「如果要經營一間這個規模、而且有盈利的酒吧,我原本需要12至15名員工,但現在我只用兩個人,」無人酒吧「Sool 24」(意思是「24小時酒精」)的創辦人金成來(Kim Sung-rae,音譯)這樣說。
他表示,這樣的經營模式讓他可以將更多時間投放在其他生意上。
他過去曾在附近經營酒吧,但收入一直未如理想,最終決定轉型為無人營運系統,如今反而令利潤有所上升。
數十年來的低生育率和工資上升,正在推動韓國的自動化發展。
韓國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2023年,當地婦女的平均生育子女數跌至0.72,2024年略微回升至0.75。
但要維持人口穩定,標準是每名婦女需生育2.1名子女。韓國上一次達到這個水平已是1982年。
這意味著勞動市場的新人口不斷減少,與此同時,自2000年以來最低工資也穩步上升。
目前,像金成來這類商人需為員工支付約每小時7美元的工資。
「我選擇轉為無人營運的主要原因,就是最低工資上升。應對這挑戰有兩個方法:一是使用機器人或自動化技術,另一個就是改為無人營運,」金先生解釋。
但使用機器人需要更多資金與空間,因此他最終選擇設立無人店。
新冠疫情進一步推動自動化,既能節省工資成本,又可配合當時嚴格的社交距離規定。
有些人指出,新一代勞動者對所謂「3D工作」——即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困難或具羞辱性的工作(Difficult/Demeaning)——興趣不大。
這些工作多指從事體力勞動的行業,例如製造業、農業,如今也擴展至被視為不吸引人的零售業職位。
「年輕一代傾向留在大都市圈……他們也希望創業、投入風險投資,並追求高薪的高科技工作,」韓國國會教育常任委員會成員、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議員趙正勛(Cho Jung-hun)表示。
「與某些政策制定者不同,我不會責怪年輕人(有這種偏好)。數據顯示,我們未來將面對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將有限的勞動力配置在價值最高的產業上,」他補充說。
根據私人智庫「韓國經濟研究院」的估算,未來20年內,韓國約有43%的工作有可能被自動化技術取代。
但這同時也為像權敏宰(Kwon Min-jae,音譯)這樣的創業者帶來新機遇。他是「布朗尼」(Brownie)公司的行政總裁,該公司專門為無人店鋪提供管理服務。他於2022年、疫情危機結束之際創辦了這間公司。
「我們管理無人自助洗衣店、冰淇淋店、便利店、咖啡店與電子煙店等,」他在接受BBC訪問時說。
儘管商店無人營運,仍需定期補貨、清潔和維修。起初,這些工作由店主自行負責,但權先生的公司目前正在提供維護商店的工人。
「我們擁有一批本地工作人員,每天可巡查多家店鋪。對店主而言,他們最重視的是『不用親自打理店鋪』,他們寧願每月多付100至200美元讓我們代為管理。」
權說,他最初只負責管理兩間商店,如今已擴展至超過一百間。
韓國極低的盜竊率亦有助無人商店成功經營。
「曾經有人忘記付款,後來主動打電話給我補交。我不清楚其他店舖的情況,但這裡的年輕人普遍覺得很安全,甚至會將錢包和電話留在桌上佔位,」無人酒吧負責人金先生說。
他坦言確實可能會有部分損失來自偷竊行為,但未至於對營運造成嚴重打擊。
「我從來不會特意去計算到底因盜竊損失了多少,因為整體上我沒有虧損,所以也不算什麼大事。節省開支的效益遠大於這些損失,僱用保安的成本反而比被偷的還高。」
隨着科技進步,未來會有更多工作面臨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例如當自駕汽車普及後,駕駛職位將大幅減少。
根據估算,到了2032年,韓國為了維持2%的長期經濟增長目標,將需要額外超過89萬名勞動力。
部分團體如「韓國大型超市勞工工會」(Korea Mart Labour Union)對就業市場前景表示擔憂,但也有像金先生這樣的無人酒吧營業者,對未來經濟機遇持相當樂觀的態度。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6/05/2025 05:00PM
16/05/2025 05:00PM
16/05/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