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我很孤獨,所以我創辦一個有38,000名女性的社群」

身穿黑色洋裝的洛維娜,她有一頭棕色的頭髮。

BBC
作為一名倫敦的新移民,洛維娜·謝諾伊(Lovina Shenoy)感到茫然無措,於是決定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為像她一樣的女性創建一個社群。

2022年初的倫敦,又是一個陰鬱的日子。

洛維娜·謝諾伊(Lovina Shenoy)初到此地,正努力適應這個對她而言既陌生又時而令人不知所措的環境。

39歲的她對BBC表示:「在印度,你有家人、學校朋友、同學,整個支援系統都在你身邊,你在一個舒適圈之內。」

「但當你來到一個全新的國度,突然被丟下,只剩下自己。」

洛維娜曾在杜拜生活十年,身邊大多是印度裔外籍人士。在那之前,她一直居住在出生地孟買。

這次為了配合丈夫的新工作舉家遷往倫敦,固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但即使置身於一個人口近九百萬的大都會之中,她依然感到孤單。

洛維娜渴望建立女性友誼。雖然有丈夫及兩名孩子作伴,但她還是覺得生活缺少了什麼。

「我找到圈子了」

「搬到倫敦不到一週,我發現太陽下午兩點就開始下山了,」洛維娜笑說,「我心想,我會變得非常孤單又沮喪。我一個朋友都沒有。」

於是她在自己的Facebook上發了一則公開訊息:「嗨,我是洛維娜,來自孟買。搬來這裡之前在杜拜住了十年。有人想一起喝杯咖啡嗎?」

令她驚訝的是,有數十名女性回覆表示很樂意見面。

她迅速敲定地點,沒想到竟有超過30位女性現身。

「我真的很震驚。我人在一個全新的國家,卻有30位素未謀面的女性願意花時間與我喝杯咖啡,」她說,「我心想,哇,我找到我的圈子了。」

洛維娜(中)與另外兩名女子站在倫敦泰晤士河上的一艘船上合照。三位女士都戴著太陽眼鏡,左邊的女士穿著花裙子,洛維娜穿著紅色亮片裙子,右邊的女士穿著綠色長袖裙子。

BBC
洛維娜(中)的Facebook群組目前擁有超過 38,000 名成員。

洛維娜是英國最大移民群體的一員。

根據2021至2022年英國人口普查數據,英國外來人口(指出生在英國以外的人)中約有32%來自五個國家:波蘭、巴基斯坦、羅馬尼亞、愛爾蘭和印度。

其中,印度移民人數最多,約有96.5萬人,佔外來人口的9%。

在那次咖啡聚會之後,洛維娜於2022年3月在 Facebook 上創立了「Indian Women in London & UK(IWLUK,印度女子在倫敦及英國)」社群。

不久後,她又依據地區建立多個 WhatsApp 群組。短短三年多的時間,Facebook社群成員已超過3.8萬人,WhatsApp上也有1.5萬名女性參與。

洛維娜與另外三位社群管理員普拉布琳·魯普拉(Prableen Rupra⁠)、迪莎·拉瓦特(Disha Rawat)和尼希·吉爾(Nishi Gill)表示,她們意識到移民女性在新國家面臨諸多挑戰,並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

她們創立IWLUK的初衷,是為了縮短移民與在英國出生印度女性之間的距離,透過各類社交與商業交流活動,建立聯繫。

「開創事業的信心」

這個社群每個月都會舉辦多場聚會活動,包括健走俱樂部、早午餐聚會、寶萊塢主題派對、媽媽聚會以及職涯交流活動等。

她們表示,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友誼,也為專業發展提供了平台,讓創業者之間能夠互相連結。

群組成員阿努·錢德拉塞卡(Anu Chandrasekar)表示,這個社群讓她有勇氣在2025年創立自己的職涯教練顧問業務,此前她已在企業界工作超過二十年。

「這些女性給了我信心去開展自己的事業,」她說。

阿努·錢德拉塞卡穿著一件黑色T恤。她有一頭棕色的頭髮,戴著耳環

BBC
阿努·錢德拉塞卡說,她是在社群的鼓勵下創辦自己的生意。

除了職涯與社交層面的發展,這個社群亦為面臨重大個人困境的女性提供實質支援。

有一次,一名女士匿名在Facebook群組中發文,透露自己被丈夫趕出家門。

尼希(Nishi)看到訊息後,立即與她聯絡,並協調處理印度裔家庭暴力案件的專家支援,同時安排安全的暫居住所。

「這個群組是她第一個求助的地方,」尼希說,「作為一位移民女性,她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全國性慈善機構的幫助,但她知道我們這個群組的存在。」

身穿紅色上衣的尼希·吉爾(Nishi Gill)。她戴著彩色耳環,有著棕色捲髮。

BBC
尼希·吉爾(Nishi Gill)表示,該群組幫助處於弱勢的女性獲得正確的支持。

另一位從這個社群中獲益良多的成員是普莉雅·馬哈詹(Priya Mahajan),她是IWLUK「媽媽俱樂部」(Mum’s Club)的一員,於2022年帶著六個月大的女兒搬到英國。

她回憶,剛到英國時在超市裡感到措手不及。

「我看到好多種牛奶,有綠色的、有藍色的,」普莉雅說。

「在我印度的家鄉,只有牛奶和水牛奶,沒有什麼脫脂、半脫脂、高脂、低脂的分別。我真的很困惑。」

於是她向社群求助,成員們紛紛提供建議。

普莉雅也可以上網搜尋答案,但她表示,在群組裡向一群印度女性詢問讓她感到更安心。

「這個社群彌補了我生活中缺失的角色,」她說,「我在某些人身上找到了母親的角色,有人像祖母,也有人像朋友。」

身穿黑色連身裙的普莉雅,她有一頭棕色的頭髮。

BBC
普莉雅向該社群提問,稱她覺得向其他印度女性提問「更安心」。

不過,這個社群也曾面臨一些批評,質疑為何不開放男性加入。

洛維娜採納了這些意見,於是創立了另一個性別共融的Facebook群組「Indian Professionals in London and UK」(印度專業人士在倫敦及英國),目前已有超過5.3萬名成員。

「我創立這個社群,是專門為印度女性設計的,而不是所有女性,因為我對印度社群的文化節日有深入了解,例如排燈節(Diwali),」洛維娜說。

「我能與印度女性產生共鳴,也知道如何經營一個與我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女性社群。」

左起:阿努、塔尼莎(Tanisha)、達拉(Dhara)、洛維娜、普拉布琳、尼希及普莉雅

BBC
洛維娜表示,該社群為印度女性提供了「家外之家」。

洛維娜所創立的社群,或許能為解決孤獨問題提供其中一種出路。孤獨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影響,在新冠疫情導致經濟與社交活動停擺後,這個問題似乎在全球影響越來越多的人。

有報告指出,全球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經歷社交孤立。

世界衛生組織已成立「社會聯繫委員會」收集資料,預計於2026年發佈;美國醫務總監(US Surgeon General)也公開呼籲,應將孤獨視為公共健康的優先議題。

IWLUK 的成員表示,這個社群就是一個草根支援的例子,幫助許多女性在遠離熟悉環境時重建聯繫。

「我們就像是印度女性在英國的第二個家,」洛維娜說。「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支援系統。」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