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天主教會的財富從何而來?總值有多少?

2025年5月10日,教宗良十四世(原名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在羅馬郊外傑納扎諾善導之母朝聖地參觀時,在金色蠟燭和金色相框前高舉雙手講話

Getty Images
教宗良十四世

有句諺語說,天主教會的資產總值是信仰的奧秘之一——這個機構守護了數個世紀的秘密。

教會分為多個分支(教區),每個教區都有自己的帳目。

要計算代表全球14億信徒的整體教會財富,是一項艱鉅、甚至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但我們可以從梵蒂岡的聖座(Holy See)——這個宗教組織核心的精神與行政機關——開始說起。

聖座

由於教會一貫的神秘作風,外界多年來對聖座財富規模的猜測不斷增加。

但已逝世的前任教宗方濟各從上任一開始,便推動改革致力提升財務透明度。

其中一個例子是,聖座財產管理局(Administration of the Patrimony of the Apostolic See’s, APSA)於2021年首次公布上一財政年度的財務報告,並自此成為年度慣例。

這是該機構自1967年成立以來,首次公開相關財務數字。

根據該管理局最新的報告,2023年由梵蒂岡直接管理的教會部門錄得逾5,200萬美元的總利潤,資產相比前一年也增加了近800萬美元。

雖然淨資產尚未公開,但根據羅馬的「市場、文化與倫理研究中心」(Markets, Culture and Ethics Research Centre, MCE)最新估算,該數字接近10億美元。

這一估值僅涵蓋由宗教事業局(Institute for the Works of Religion,IOR,即梵蒂岡銀行)所管理的全部資產,並不包括許多建築物與土地資源。

2019年1月25日,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兩個中殿和圓頂被LED燈照亮

Getty Images
聖伯多祿大殿是梵蒂岡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

聖座財產管理局表示,教會亦透過管理逾5,000項房地產資產獲得收益,其中約五分之一用作出租。

這部分每年為教廷帶來8,400萬美元的營運收入,以及近4,000萬美元的淨利潤。

以上所有數字僅反映梵蒂岡本身的財務體系,不包括全球其他地區的天主教會分支機構。

2018年8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訪問愛爾蘭期間乘坐教宗專車,向在都柏林學院綠地等候的人群揮手致意

PA Media
教宗方濟各試圖使梵蒂岡的財政更加透明。

由於天主教會的財務體系高度分散,每個教區都獨立管理預算,因此其全球總財富和收入規模遠超梵蒂岡本身,甚至無法估算。

聖保羅天主教大學(PUC-SP)社會科學系教授費爾南多·阿爾特邁耶·朱尼爾 (Fernando Altemeyer Junior) 表示:「要評估整個天主教會的資產幾乎是不可能的。」

根據巴黎的宗教與世俗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s and Secularism, IREL)資料,全球教會各分支合共擁有約7,100萬至8,100萬公頃土地,天主教會被視為全球最大的地主之一。

教會資產包括教堂、學校、醫院和修道院等。

儘管無法準確估算其總價值,但根據已公開的財務數據及歷史學家的估計,教會在全球擁有的財富總值可能以數十億美元計。

宗教事業局總部,門口有瑞士衛隊守衛

Getty Images
宗教事業局的功能類似於銀行,因此通常被稱為梵蒂岡銀行。

天主教會財富的起源

既然天主教會有自己的《教會法典》,其中規定教會不應追求累積財富或營利,為何仍會出現如今這種情況?

根據索薩(Ney de Souza)在《教會史》(Ed. Vozes)一書中的記載,教會於公元4世紀開始累積財富,即君士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e,272–337年)將天主教定為羅馬帝國官方宗教之時。

歷史學者指出,在那之前,基督徒生活簡樸,通常在家中或地窖中舉行禮儀。

「這些事件徹底改變了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歷史,」索薩寫道,「從被迫害的群體,教會變成特權階層,並擁有大量房產。」

從那時起,教會逐步積累起可與羅馬帝國貴族相當的財富。

彼得保羅魯本斯創作的君士坦丁騎馬畫作,出自君士坦丁和馬克森提烏斯戰役

Getty Images
君士坦丁大帝將天主教定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在天主教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巨額財富

君士坦丁大帝及其後多位羅馬帝國領袖向教會捐贈宮殿、莊園、土地,甚至是溫泉浴場以及大量的黃金與白銀。

從那時起,建立了捐贈機制。

時至今日,教會的資產更包括無價的收藏品、每年吸引數百萬訪客的博物館,以及在金融市場上的各類投資。

教宗方濟各聆聽教宗府總管甘斯魏(Georg Gaenswein )說話

Getty Images
直到2021年,在教宗方濟各推動改革之後,梵蒂岡才公開其帳目。

位於天主教權力核心的是梵蒂岡城(Vatican City)。

這個城邦的政體為絕對君主制,元首是教宗(即羅馬主教)。

聖伯多祿廣場全景,2025年5月18日,教宗良十四世在梵蒂岡城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就職彌撒。

EPA
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就職彌撒。

旅遊業亦是梵蒂岡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其來源包括以下幾大類別:

  • 宗教與歷史建築:宗座宮(Apostolic Palace)、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大殿周邊建築、梵蒂岡之家(Domus Vaticanae,由包括聖瑪爾大之家等四個基金會組成)
  • 博物館與藝廊:15間博物館,包括:西斯汀聖堂(Sistine Chapel)、拉斐爾廳(Raphael Rooms)、梵蒂岡美術館(Pinacoteca Vaticana)、民族學博物館(Ethnological Museum)、歷史博物館(Historical Museum)
  • 圖書館與檔案館:梵蒂岡宗座圖書館(Vatican Apostolic Library)、宗座檔案館(Apostolic Archives)、梵蒂岡書局出版社(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 媒體與通訊機構:梵蒂岡電台(Vatican Radio)、《羅馬觀察報》(L’Osservatore Romano)、梵蒂岡媒體(Vatican Media)、梵蒂岡電視中心(Vatican Television Centre)
  • 其他機構:梵蒂岡銀行(Vatican Bank,又稱宗教事業局 IOR)、梵蒂岡天文台(Vatican Observatory)
彌撒期間,幾位紅衣主教圍繞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Getty Images
了解梵蒂岡及其財政如何運作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梵蒂岡的主要資產

梵蒂岡在其領土以外擁有12項主要不動產,包括:

  •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St John Lateran Basilica)
  • 城外聖保祿大殿(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 聖母大殿(St Mary Major Basilica)
  • 聖亞納堂區教堂(Parish of St Anne)
  • 多個聖部(Dicasteries)辦公處
  • 岡道爾夫堡教宗夏宮(Papal Summer Residence)

透過「伯多祿獻金」(Peter’s Pence,負責管理的組織為聖伯多祿善會)制度,梵蒂岡接受來自世界各地信徒的自願捐款。資金用途包括:支援社會慈善項目、維持梵蒂岡運作、旅遊管理及維護博物館。

2025年5月9日,教宗良十四世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主持彌撒

Reuters
西斯汀教堂以教宗西斯篤四世(1471年至1484 年在位)的名字命名,他在1477年至1480年間修復古老的Cappella Magna。

梵蒂岡的收入來源包括梵蒂岡博物館、西斯汀禮拜堂、紀念郵票與硬幣的銷售,梵蒂岡銀行和聖座財產管理局等機構,則管理大量資產。

貝尼托·墨索里尼

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身著軍裝的黑白照片

Getty Images
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是梵蒂岡最大的捐助者之一。

很大一部分的財富來自意大利獨裁者貝尼託·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意大利歷史學家及團體Community of Sant’Egidio創辦人安德烈亞·里卡爾迪(Andrea Riccardi)表示,1929年,墨索里尼將17.5億意大利里拉(當時大約為9,130萬美元)存入聖座金庫。

這筆款項是拉特朗條約(Lateran Treaty,又稱《和解條約》)的一部分。

該筆資金用作補償天主教會在意大利統一期間,特別是1860年至1870年間,被政府沒收的資產。

其中約四分之一的資金由教宗庇護十一世用於建立現代梵蒂岡國、興建聖座建築,並為梵蒂岡僱員提供住房。

其餘部分則採取多元化投資策略以降低風險。

目前,聖座財產管理局(APSA)在意大利、英國、法國和瑞士擁有房地產資產。

建築物及土地

聖母大殿的祭壇和複雜的牆壁裝飾

Getty Images
羅馬的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裝飾華麗。

聖座財產管理局表示,目前土地資產與約17.7億歐元(約合19億美元)的投資組合管理所產生的收益,主要用於維持羅馬教廷(即梵蒂岡的行政機構)的運作。

2019年,教宗方濟各曾為投資辯護,認為這是避免資本貶值的方法。

他解釋說:「這樣才能維持資本,或者產生一些收益。」

歷史學家里卡爾迪在接受意大利《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採訪時表示,這一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即使聖座由梵蒂岡國支持,但聖座本身並不是一個國家。

根據宗教財務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in Religious Finance, IHEFR)的說法,聖座不繳稅,也沒有公共債務。

它的經費主要來自資產收益,尤其是信徒的捐贈。

然而,IHEFR指出,梵蒂岡每年的收入與支出一直被大幅低報,其實際總資產約為先前申報金額(約40億美元)的兩倍。

最富有的教區

從萊茵河畔俯瞰科隆大教堂

Getty Images
世界上最富有的教區之一是德國科隆。

德國科隆總教區是全球最富有的教區之一。

其收入主要來自「教會稅」(kirchensteuer),這是一項直接向屬於國家承認的宗教團體的已登記成員所徵收的稅項,當中包括天主教會。

根據IHEFR資料,2023年教會透過這項稅收籌得約74億美元,較前一年的77.7億美元下跌約5%。

建造與維護主教範·艾爾斯特(Bishop Franz-Peter Tebartz van Elst)的主教宮開支,據報五年內從最初估算的570萬美元飆升至約3,500萬美元。

德國27個教區中,有一半後來公開了其資產,當中包括10間銀行、保險公司、70間酒店、地產公司與媒體機構。

美國教會

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

Getty Images
由美國天主教會持有的喬治城大學年收入達19.2億美元。

美國的天主教會亦對梵蒂岡作出大量財政貢獻。

當地教會擁有龐大資產,包括著名的大學,如印第安納州的聖母大學(據報年收入達17.6億美元)以及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據報年收入達19.2億美元),另還有醫院與學校。

美國沒有強制性的宗教稅,教會從私人捐款中獲得可觀收入。

巴西: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社區

巴西阿帕雷西達聖母朝聖地的蠟燭屋全景,數千名信徒在此向聖母致敬

Getty Images
巴西阿帕雷西達聖母國家聖殿每年創造約2.4億美元的收入。

巴西擁有全球最多的天主教徒人口。

該國擁有全球最大、亦是第二多人朝聖的聖母朝聖地──阿帕雷西達聖母朝聖地(the National Shrine of Our Lady of Aparecida,阿帕雷西達聖母國家聖殿)。

阿帕雷西達(Aparecida )教區表示,每年有約1,000萬名朝聖者前來,為這個僅有35,000人口的城市帶來約2億4千萬美元的收入。

教宗方濟各主持彌撒

Getty Images
2013年,教宗方濟各在巴西阿帕雷西達聖母朝聖地主持彌撒。

巴西各教區從信徒那裡獲得捐款,並享有稅務豁免。

雖然缺乏統一的財務數據,但他們管理著龐大的教區、學校、醫院及大學網絡。

這種複雜性突顯要評估整個天主教會的實際財富有多困難。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