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巴基斯坦這兩個宿敵在本月發生的為期四天的衝突以停火告終,雙方都宣稱取得勝利,但現在看來,中國的國防工業或許也是一個出人意料的贏家。
雙方最新一輪衝突始於5月7日,當時印度對巴基斯坦境內所謂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發動攻擊,以報復4月22日武裝分子在帕哈爾加姆(Pahalgam)殘忍殺害26人,其中大部分是遊客。
許多受害者是在印控克什米爾風景如畫的山谷中,當著妻子與家人的面被殺害。德里指責伊斯蘭堡支持參與屠殺的激進組織,但巴基斯坦否認了這一指控。
印度展開「辛杜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對這起激進襲擊事件作出回應,雙方展開了你來我往的軍事行動,動用了無人機、導彈與戰機。
據報道,印度使用了法國和俄羅斯製造的戰機,而巴基斯坦則部署了「殲-10」和「梟龍」(JF-17)戰機,這些飛機由伊斯蘭堡與北京聯合生產。雙方都表示,他們的戰機並未越過邊界,而是從遠距離互相發射導彈。
伊斯蘭堡聲稱其戰機擊落了至少六架印度飛機,其中包括新近獲得的法國「陣風」(Rafale)戰機。德里方面尚未對此說法作出回應。
「損失是戰鬥的一部分,」印度空軍中將A.K.巴爾蒂(Air Marshal AK Bharti)上週在接受記者詢問時如此表示。對於巴基斯坦擊落印度戰機的具體說法,巴爾蒂中將拒絕置評。
他補充說:「我們已經達成了既定目標,所有飛行員都已平安返國。」
印度表示,在針對位於巴基斯坦的被取締激進組織「虔誠軍」(Lashkar-e-Taiba)與「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ed)總部的行動中,已擊斃至少「100名恐怖分子」。
關於這場空戰到底發生了什麼,目前仍未有明確說法。一些媒體報導稱,在印度旁遮普邦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大約同一時間曾發生飛機墜毀事件,但印度政府尚未對此報道作出回應。
路透社援引美國官員的報導稱,巴基斯坦可能使用了中國製造的殲-10戰機,對印度戰機發射了空對空導彈。巴基斯坦在實戰中高度依賴中國武器系統,並因此取得勝利。一些專家認為,此舉將推動北京的國防工業發展,但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
部分專家將此形容為中國武器工業的「DeepSeek時刻」,指的是今年一月中國人工智慧新創企業「深度求索」以具成本效益的技術震撼美國科技巨頭的事件。
「這場空戰對中國武器工業來說是一場大型廣告。在此之前,中國從未有機會在實戰中測試其武器平台。」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役大校周波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
這位駐北京的分析人士表示,空戰結果顯示「中國擁有一些幾乎無可匹敵的系統」。在殲-10戰機於印巴衝突中表現出色的報導出現後,生產該型戰機的中國中航成飛(Avic Chengdu Aircraft)股價上週飆升了40%。
然而,也有其他專家認為,現在就宣稱中國武器系統優越還為時過早。
倫敦國王學院的華特·拉德維格教授(Professor Walter Ladwig)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中國戰機是否真的在空戰中壓制了印度空軍(IAF)的戰機,尤其是「陣風」(Rafale)戰機。
「根據標準的軍事作戰原則,應該先壓制敵方的防空系統並取得制空權,然後再打擊地面目標。但看起來,印度空軍的任務顯然是避免激起巴基斯坦的任何軍事報復。」拉德維格說。
拉德維格認為,印度飛行員是在明知巴基斯坦防空系統全面戒備、戰機已升空的情況下,仍被指示執行飛行任務。印度空軍尚未公布此次任務的具體細節或其空中作戰策略。
但有關殲-10擊落西方武器的未經證實消息,已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引發一片歡呼與叫好。
位於維羅納的「國際安全研究團隊」中國問題研究員卡洛塔·里納多(Carlotta Rinaudo)表示,儘管目前可獲得的資訊仍難以得出明確結論,但中國社群媒體上已充斥著民族主義言論。
「目前,『觀感』遠比『現實』更重要。若從這個角度來看,那麼最大的贏家實際上是中國,」她說。
對中國而言,巴基斯坦是其戰略與經濟盟友。中國正透過「中巴經濟走廊」計劃,在巴基斯坦投資超過500億美元(約合370億英鎊)以建設基礎設施。
因此,一個虛弱的巴基斯坦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巴基斯坦安全分析人士伊姆提亞茲·古爾(Imtiaz Gul)表示,中國在這次最新的印巴衝突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讓印度的戰略規劃者大為震驚。他們可能從未預料到巴基斯坦與中國在現代戰爭中的合作會如此深入。」他說。
專家指出,西方國家對中國戰機在實戰中的表現進行了深入分析,因為這將對全球軍火貿易產生連鎖影響。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國,而中國是第四大武器出口國。
中國主要將武器銷售給緬甸、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過去,中國的武器系統曾因品質不佳與技術問題而受到批評。
有報導指出,緬甸軍方在2022年因技術故障而停飛了多架JF-17(梟龍,雷電)戰機,該型戰機由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製造。
尼日利亞軍方也曾通報多起中國製F-7戰機的技術問題。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這並非印度首次在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損失戰機。
2019年,在印度對巴基斯坦境內疑似恐怖分子目標發動類似空襲後,雙方爆發短暫空戰,一架俄製米格-21(MiG-21)戰機在巴基斯坦領空被擊落,飛行員被俘,數日後獲釋。
然而,印度方面表示,該名飛行員是在成功擊落包括美製F-16在內的巴基斯坦戰機後彈射逃生。巴基斯坦則否認這一說法。
儘管上週有關印度戰機被擊落的報導引發關注,但像拉德維格這樣的專家指出,印度在5月10日清晨成功打擊了巴基斯坦境內「範圍廣泛的目標」,這一事實在國際媒體上卻幾乎未被注意。
印度軍方表示,在一次協同攻擊中,印方對巴基斯坦全境11個空軍基地發射導彈,其中包括接近巴基斯坦軍方總部、具有戰略地位的努爾汗空軍基地(Nur Khan Air Base)。該基地位於拉瓦爾品第郊外。這是一個敏感目標,令伊斯蘭堡措手不及。
最遠的攻擊目標之一位於博拉里(Bholari),距離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約140公里(86英里)。
拉德維格指出,這次印度空軍依照標準作戰程序行動——首先攻擊巴基斯坦的防空與雷達系統,然後再轉向地面目標。
儘管巴基斯坦部署了中國提供的「紅旗-9」(HQ-9)防空系統,印度戰機仍使用了多種導彈、滯空彈藥與無人機進行攻擊。
拉德維格指出:「看起來這些攻擊相當精確且具針對性。彈坑正好位於跑道中央,這正是理想的打擊位置。如果這是一場持久戰,我無法判斷巴基斯坦空軍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讓這些設施恢復運作。」
不過他也表示,印度軍方拒絕透露任務簡報的細節,導致其「失去了對敘事主導權的掌控」。
巴基斯坦稱,作為對印度襲擊的回應,巴基斯坦向印度的幾個前沿空軍基地發射了飛彈和空襲,但德里方面稱這些攻擊並未對設備與人員造成任何損害。
意識到局勢可能失控後,美國及其盟友介入並對雙方施加壓力,促其停止戰鬥。
不過,對印度而言,專家認為這整起事件是一記警鐘。
儘管北京未對近期印巴衝突的細節發表評論,但它顯然有意展示其武器系統正迅速趕上西方的實力。
德里方面清楚,中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戰機屬於較早期型號。北京已經列裝了更先進的殲-20隱形戰機,具備雷達規避能力。
印度與中國在喜馬拉雅山脈沿線有長期的邊界爭議,雙方曾於1962年爆發短暫邊境戰爭,最終以印度戰敗告終。2020年6月,雙方在拉達克地區也曾發生短暫衝突。
專家指出,印度深知自己必須加快對本土國防製造業的投資步伐,同時加速國際軍購。
目前,隨著中國戰機在印巴衝突中被指取得成功,中國國防工業似乎正受到外界關注。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0/05/2025 05:00PM
20/05/2025 05:00PM
20/05/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