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特朗普關稅戰:90天暫緩期將盡,亞洲製造業正在如何重塑?

半導體廠

Getty Images

陳耀光(Tan Yew Kong,音譯)在全球頂尖晶片製造商擔任總經理,他形容其公司宛如一間高級裁縫铺,專為客戶量身訂製晶片,以滿足其獨特需求。

「我們提供布料、袖扣等一切所需,您只需告訴我們你的喜好與設計願景,我們便為你精心打造,」陳先生說。他目前負責美國半導體晶圓代工公司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新加坡的運營。

如今,該公司亦在調整未來策略,以應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難以預測的關稅政策。

7月9日特朗普「解放日」關稅的90天暫緩期將結束,各企業與國家紛紛試圖安撫華盛頓。

然而,後續發展仍不明朗。

特朗普於上週五表示,美國政府將於近日寄出信函,詳列自8月1日起生效的更高關稅稅率。美國總統提到,將發出多達12封信函,關稅稅率從「60%至70%」到「10%至20%」不等,但未具體指明哪些國家將收到這些信函。

目前,半導體產品暫免關稅,但特朗普已多次威脅對其徵稅,這種不確定性讓企業難以規劃未來。

此外,彭博社上週報導,白宮計劃進一步收緊對人工智慧(AI)晶片的管控,限制對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出口,以打擊這些國家被懷疑幫助中國走私科技產品的情況。

目前美國商務部尚未回應BBC的置評請求。

陳總經理告訴BBC:「你不能隔週或隔天就改變政策,這讓企業難以進行長期規劃。」

總部位於美國的格羅方格為全球頂尖半導體設計與製造商——如超微(AMD)、博通、高通等——代工晶片,其工廠遍布全球,特別是在亞洲,從印度到韓國皆有據點。該公司近期宣布將相關投資增至160億美元(約117億英鎊),以因應AI硬體需求的激增。此外,為保護其廣泛的全球布局,格羅方格還承諾與特朗普政府合作,將部分晶片製造與供應鏈轉移至美國本土。

晶片製造商、紡織業者及汽車產業供應商——其緊密相連的供應鏈遍布亞洲——正加緊履行訂單、降低成本並尋找新客戶,以應對市場動盪。

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阿帕娜·巴拉德瓦傑(Aparna Bharadwaj)告訴BBC:「企業需重新思考緩衝策略,增加庫存與交貨時間,以應對市場波動。」她補充,這可能創造新機遇,但也可能影響企業在某些國家的競爭力與市場份額。換言之,局勢難以預料:「不確定性已成為新常態。」

贏家與輸家

特朗普

Getty Images
晶片製造商、紡織業者及汽車產業供應商——其緊密相連的供應鏈遍布亞洲——正加緊履行訂單、降低成本並尋找新客戶,以應對市場動盪。

當特朗普於四月宣布對全球多國徵收關稅時,亞洲經濟體面臨的稅率尤為嚴苛——從長期盟友日本(24%)與韓國(25%),到主要貿易夥伴越南(46%)。隨後,他很快宣布暫緩,將大多數國家的關稅降至10%,為期90天。

然而,高稅率可能最快於週三回歸。

馬來西亞總理表示,關稅將對紡織、家具、橡膠及塑膠等多個產業造成不利影響。新加坡儘管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仍需面對10%的關稅,該國總理直言:「這不是對待朋友的做法。」

2024年,東南亞國家佔全球GDP的7.2%,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可能造成嚴重且長遠的影響。該地區目前僅越南成功與美國達成協議,其對美出口將面臨20%的關稅,而美國對越南的出口則免稅。

日本與韓國在暫緩期間積極進行貿易談判,但特朗普已威脅對東京施加更高的稅率,最高可達35%,隨著期限逼近,壓力倍增。

對此,日本汽車製造商可能受創最重。譬如,馬自達等公司表示,由於更換供應商及調整業務需耗費時間與繁瑣流程,它們已進入「求生模式」。

作為美國的重要安全盟友,且對美進口多於出口的澳洲表示已向華盛頓表明其關稅「應為零」。印尼與泰國則提出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並降低對美進口的稅收,以換取緩解。

柬埔寨等較貧窮國家因談判能力有限,面臨高達49%的關稅,卻無力購買更多美國商品。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經濟與政治學教授普尚·杜特(Pushan Dutt)向BBC分析:「亞洲經濟體同時依賴中國與美國,位居全球供應鏈的核心。若全球供應鏈或貿易模式發生變化,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將更大。」

他補充,擁有龐大內需的國家如印度或能抵禦貿易衝擊,但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如新加坡、越南甚至中國——將面臨重大影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OHvT4Xi9Y

新世界秩序?

在特朗普首次當選後的數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投資於晶片製造與數據中心等成長產業。這部分即是所謂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也就是美國在關係友好的國家生產商品。亞洲經濟體也受益於「中國+1」供應鏈策略,企業將供應鏈從中國和台灣分散至東南亞國家。

巴拉德瓦傑解釋,這些努力的目的皆為持續進入美國市場,因為美國對許多企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市場」。

她補充:「無論關稅如何變動,美國對許多亞洲企業仍是一個重要客戶。它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擁有充滿活力的消費基礎。」

不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東南亞生產商,也提高了在該地區經營數十年的美國企業的成本。

服裝與鞋類產業首當其衝——如耐吉(耐克)等品牌長期將製造外包至越南與印尼等國。部分美國品牌已表示,由於關稅導致進口商品價格顯著上漲,他們將不得不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專家指出,外國投資可能從越南、寮國(老撾)及柬埔寨轉向關稅較低的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企業也可能尋找新客戶,歐盟、中東及拉丁美洲正成為替代市場。

鞋子

Getty Images
部分美國品牌已表示,由於關稅導致進口商品價格顯著上漲,他們將不得不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格羅方德的陳總經理告訴BBC:「我們不再追求全球化,而是轉向區域化。尋找一個我們感到安全、供應鏈可持續的地方。人們必須接受成本不再像過去那樣低廉的事實。」

隨著亞洲貿易聯盟的轉變,美國逐漸成為一個不可靠的合作夥伴。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杜特教授則強調:「這實際上為中國創造了巨大機會,使其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全球貿易秩序守護者。」

美越協議是目前公布的第三個貿易協議,僅晚於與英國及中國的協議。在更多協議達成之前,亞洲的企業與經濟體或許需要開闢新的道路。

巴拉德瓦傑表示:「隨著美國及其他國家採取更多保護主義措施,亞洲卻朝相反方向前進,親商政府正增加貿易開放度。」

她補充:「關稅正加速兩種大趨勢:中國與西方之間貿易放緩,以及中國與新興亞洲國家之間貿易的加速。」

特朗普的經貿政策引發了可能改變全球經濟秩序的貿易動盪,而美國未必能成為贏家。杜特教授以一句古老諺語總結當前局勢:「向統治者低頭,然後走自己的路。」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