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關於特朗普目前對俄羅斯想法的分析,都有可能很快就過時。
如果你對這位美國總統的一條推文、一則貼文或一句即興評論解讀過多,那麼風險在於,你的結論可能會在隔天的另一條推文、貼文或評論中被推翻。
相信我,我有過這樣的經歷。
正如今日《共青團真理報》的報導所說:「這位美國總統忽冷忽熱……他改變對重大議題的看法,就像換鞋子一樣容易。」
然而,近期在對俄政策上,白宮似乎「冷多於熱」,這也解釋了《莫斯科共青團員報》今日頭版的標題:「俄美關係的冷淡」。
7月3日,普京與特朗普進行了今年第六次通話後,特朗普總統透露,雙方在結束烏克蘭戰爭方面「未能取得任何進展」。
他補充說:「我對此感到不滿。」
四天後,特朗普威脅對任何與金磚國家結盟的國家徵收10%關稅,包括俄羅斯。
週二,他在內閣會議上語氣更為激烈,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說實話,普京對我們說了很多廢話,」特朗普說。
「他總是表現得很友好,但結果毫無意義。」
我今天向克里姆林宮詢問了對此言論的回應。
「我們對此相當冷靜,」普京的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一次克里姆林宮舉行的記者電話會議中告訴我。
「特朗普一向說話的方式都比較強硬……我們計劃繼續與華盛頓對話,修補雙邊破裂的關係……我們希望特朗普及其團隊能繼續努力,讓和平進程回到外交上。」
克里姆林宮至少試圖保持外交語氣。
但俄羅斯媒體?甚至沒有去嘗試。
《共青團真理報》的一位政治評論員指責特朗普「缺乏地緣政治成就」。
小報《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則寫道,特朗普「反覆無常、容易突然情緒失控、政策方向混亂」。
本週的《論據與事實》更嘲諷特朗普與馬斯克新成立的「美國黨」之間的尷尬關係:「現在每次美國總統說『讓美國再次偉大』時,他都會不小心幫馬斯克的政黨作出宣傳。」
這與俄羅斯媒體過去對特朗普政府的正面報導形成鮮明對比。今年3月,一位政治科學家曾對《消息報》表示:「美國現在與俄羅斯的共同點,比與布魯塞爾或基輔還要多。」
5月,《工商日報》更宣稱:「特朗普的立場對莫斯科來說再有利不過了。」
「他拒絕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並表明有意發展與俄羅斯的大規模貿易。」
這種樂觀情緒並非毫無根據。今年年初,白宮公開批評的是澤連斯基總統(而非普京),並對基輔(而非莫斯科)施加壓力。
美國與俄羅斯當時還啟動了雙邊會談,試圖改善關係。
此外,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頻繁訪問俄羅斯與普京會面。在其中一次會談中,普京還送給他一幅美國總統的肖像畫,作為給特朗普的禮物。
當時看來,莫斯科與華盛頓似乎正邁向一段嶄新的關係。
但距離威特科夫上次訪俄已經兩個多月,今年六月,俄羅斯宣布,美方取消了原定的下一輪雙邊會談,該會談旨在恢復兩國外交使團的運作。
與此同時,特朗普總統似乎對俄羅斯拒絕同意在烏克蘭實施全面停火一事,感到越來越沮喪。
《莫斯科共青團員報》今日寫道:「克里姆林宮認為,特朗普給予俄羅斯的東西太少,因此從俄羅斯長遠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維持一場『良性的爭執』比接受一個『糟糕的和平』更有利。」
換句話說,在烏克蘭問題上,普京想要的比特朗普願意提供的更多。
更多的領土、更多來自基輔的讓步(例如限制烏克蘭未來軍隊的規模)、以及更多對西方軍援的削減。
用特朗普的話來說,普京顯然相信現在他正「手握籌碼」,可以等待一個更有利的協議。
他的判斷正確嗎?還是莫斯科誤判了形勢?
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朗普接下來的行動:美國是否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援,以及白宮是否會決定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
但請記住我之前的提醒。
還有《共青團真理報》那個生動的比喻:特朗普像換鞋一樣輕易地改變立場。
就在一週前,俄羅斯評論員還在慶祝美國政府凍結部分對烏克蘭軍援的決定。
所以,請密切關注。不只是特朗普對俄羅斯與烏克蘭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他實際做了什麼。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1/07/2025 11:00AM
11/07/2025 08:00AM
10/07/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