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大罷免」事件始末、政黨表態及投票流程等一次看

2024年12月20日,民進黨佔領立法院主席台,試圖阻止國會通過《選罷法》、《憲訴法》及《財劃法》三大爭議修法。圖為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左)向民進黨立委潑水。

AFP
台灣立法院在朝小野大格局下衝突不斷。圖為2024年12月20日民進黨佔領立法院主席台,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左)向民進黨立委潑水。

7月26日,台灣將舉行史上罕見的「大罷免」投票,決定24名國民黨立委和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去留。

台灣立法院自2024年大選後呈現「朝小野大」的局面,兩大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聯手推出多項法案引發部分民怨,朝野在國會殿堂衝突不斷,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罷免行動。。

「大罷免」不只是對個別政治人物的挑戰,更被視為選民對國會問責的具體行動,也可能成為地方派系與政黨版圖的一次重新洗牌。

BBC中文整理「大罷免」浪潮始末和投票資訊,以及罷免結果將如何影響台灣立法院。

「大罷免潮」,浪從哪來?

2024年1月台灣舉行總統大選,民進黨賴清德擊敗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延續民進黨過去8年執政。

但在立法院選舉中,民進黨僅取得113席中的51席,未能獲得過半;國民黨與民眾黨則分別取得52席與8席,兩黨透過藍白合作取得多數優勢,在立院形成「朝小野大」的局面。

台灣立法院席次版圖

BBC

國、眾兩黨2024年3月起聯手在立法院推動《國會改革法案》,引發「假改革真擴權」的質疑,公民團體發起「青鳥行動」要求退回法案。此運動延續至當年底,藍白再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青鳥行動延伸至基層罷免連署,要求汰除不適任立委。

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罷免有三階段任務,必須在指定限期内取得所需選民連署。

各地公民團體於2024年底啟動罷免,鎖定國民黨籍區域立委,並於2025年2月至5月期間完成兩階段連署,中選會陸續完成審查。同時,國民黨也發動「以罷制罷」,但因份數不足等原因無一成案。

這波罷免潮自2025年初醞釀,歷經提案、連署、審查與公告,於7月正式進入投票階段,成為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免行動。

誰面對罷免案?

罷免案包括24位國民黨立委,以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

24名立委包括:王鴻薇、李彥秀、羅智強、徐巧芯、賴士葆、洪孟楷、葉元之、張智倫、林德福、廖先翔、牛煦庭、涂權吉、魯明哲、萬美玲、呂玉玲、邱若華、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林沛祥、鄭正鈐、丁學忠、傅崐萁、黃建賓。

大罷免選區

BBC

政黨表態

目前成案的罷免案雖皆由公民團體自主發起,但隨著投票日期接近,各政黨的立場更加清晰。

民進黨內部最早由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公開點名,提出「41席國民黨區域立委一定要罷免掉」,但黨中央對於是否全面介入罷免尚持保留態度。

台灣總統賴清德

EPA
台灣總統賴清德

台灣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首度明確表態,強調民進黨「必須與公民力量同行」,認為這波罷免潮是台灣人民對國家安危的回應。另外,由31個罷免團體共同發起的「護國大遶境」,賴清德亦下達動員令,要求全體黨公職以實際聲援。

民進黨中央更以「罷免投同意,反共更有力」作為號召,將大罷免運動作為對台灣內部親共勢力的反擊。另一官方口號「罷免投同意,對傅隨組織說不」劍指國民黨立院總召傅崐萁。傅崐萁於2024年4月花蓮大地震後不久,帶領部分國民黨立委赴北京會見中共政協主席王滬寧,引發親共爭議。

外界亦關注民進黨是否已啟動補選佈局,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曾於臉書發文回應,強調言之過早,並指唯一目標是打造「反共國會」,民進黨應優先支持由民間團體推薦的候選人。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AFP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多次公開批評民進黨發動罷免是「民主之恥」,強調全世界沒有執政黨用罷免對付在野黨,指責民進黨利用罷免企圖改變國會現狀。7月8日國民黨召開記者會,正式公佈反罷免廣告,稱民進黨「輸不起就翻桌,大罷免就是把人民當雜質」。

民眾黨在國會多為不分區立委、無法被罷免,但黨主席黃國昌多次為國民黨站台,藍白同聲反罷免。早在今年2月,黃國昌曾在網路發起「掃除綠衛兵」行動,要求民進黨表態不認同大罷免。

在罷免成案後,黃國昌率領黨籍台北市議員,為5位罷免成案的台北市國民黨立委站台。他稱,「賴清德跟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聯手,在立院發動無差別大罷免,就是要讓國家重新走回民進黨一黨專制、一黨獨裁。」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於6月25日的記者會中表態,認為大罷免是民進黨當局為了打壓在野勢力的政治行動,質疑賴清德政府假借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大搞政治惡鬥,採取政治恐嚇、操弄司法、煽動輿論等方式打壓在野政黨,引發台灣民眾對「綠色獨裁、恐怖政治」的強烈不滿。

朱鳳蓮呼籲台灣民眾勿參與罷免行動,稱「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充分認清、堅決反對民進黨當局政治操弄,決不讓其圖謀得逞」。

誰有資格投下罷免票?

  1. 在投票當日年滿20歲之中華民國國民
  2. 以投票日前1日計算,在該罷免案被罷免人選舉區居住滿4個月以上

罷免案時間表

24位立委的罷免案定於7月26日投開票,時間自上午8時至下午4時。

台灣罷免選舉時間表

BBC

罷免如何論成敗?

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罷免成功需要同時符合兩項條件:

  • 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
  • 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

若罷免成功,被罷免人自公告日起立即解除職務、停止行使立法委員職權,不得支領任何薪資及津貼。

且自解除職務日起四年內,不得在同一選舉區參選同一公職,但可轉往其他選區參選相同職務,亦可以參選不同層級的公職選舉。

換言之,被罷免的立委不僅會失去剩餘三年任期,未來四年、即2028年立委選戰也不得在同選區競選,有分析指這相當於斷送該立委七年的政治生命。

倘若罷免失敗,被罷免人剩餘任期內,人民不得再對其提出罷免案。

何時補選?

若罷免成功,被罷免人所屬選區,依法應在罷免案確定後3個月內辦理補選。

若有任一方提起罷免訴訟,訴訟結束前不進行補選。

《選罷法》與《地方制度法》則有規定,若區域立委所剩下的任期不足一年,則不予補選;地方首長剩餘任期不足兩年者不再補選,由代理人代理至該屆任期滿為止。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