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為世界帶來希望的美蘇太空握手

蘇聯「聯盟號」太空船指令長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左)與美國「阿波羅號」太空船指令長湯馬斯·斯塔福德(右)在西德某地上空的外太空中握手(17/7/1975)

NASA/AFP via Getty Images
蘇聯「聯盟號」太空船指令長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左)與美國「阿波羅號」太空船指令長湯馬斯·斯塔福德(Thomas Stafford;右)在西德某地上空的外太空中握手。

一場握手,究竟能改變多少歷史?50年前,冷戰如冰封般的局勢似乎出現了一道裂縫。

這一突破來自兩艘太空船在當時的西德上空相互停靠後,宇航員相互握手。

那是1975年7月17日,一艘是來自美國的「阿波羅」號(Apollo,又譯「太陽神」),另一艘則是來自蘇聯的「聯盟」號(Soyuz)——這兩個國家在此之前已經在激烈的太空競賽中角力超過十年。

在這次歷史性會合的兩天前,蘇聯率先發射兩名太空人進入軌道,幾小時後,美國的太空人也跟隨升空,展開這場象徵性的太空合作任務。

1975年7月,美蘇「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任務期間,兩名太空人合影。他們分別是美國對接艙飛行員唐納德·K·「迪克」·斯雷頓(Donald K 'Deke' Slayton;左)與蘇聯任務指令長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Alexei Arkhipovich Leonov)。

Space Frontiers/Getty Images
美國太空人與蘇聯太空人在兩艘太空艙完成對接後得以實體會面。

這一連串精心安排的程序,最終迎來了任務的高潮:在「阿波羅號」與「聯盟號」之間的艙門前,美國與蘇聯太空人象徵性地握手,這是冷戰時期兩大對手首次共同執行的載人國際太空任務。

就在這一歷史性時刻前幾分鐘,美國休士頓(Houston)地面控制中心發出的指令簡單明瞭:「莫斯科同意對接,休士頓同意對接,接下來就看你們了,祝你們玩得開心!」

數百萬觀眾懷著忐忑的心情觀看這一幕——兩艘來自不同國家的太空船首次在太空中對接停靠。

當艙門打開,美國太空人湯馬斯·斯塔福德(Thomas Stafford)與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握手時,地球上的許多觀眾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兩位曾經的敵對國代表在太空這個曾被視為戰場的地方,展現出友善、幽默與輕鬆的互動。

這一事件經過三年的精密規劃與訓練,成為地球上成百上千萬人眼中,兩個超級大國緩和關係的有力象徵。在此之前,雙方主要以互相指責與核戰威脅為主。

歷史學家指出,推動這次太空合作任務的決定,根源於地球上的地緣政治現實。美國與蘇聯都因多場代理人戰爭而疲憊不堪,尤其是越戰(Vietnam War)——該戰爭在太空任務前數月結束,美國損失慘重

蘇聯方面也面臨多方面的政治與經濟壓力。

三年前,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尼克森)與蘇聯領導人阿列克謝·柯西金(Alexei Kosygin;柯錫金)簽署了一系列旨在改善雙邊關係的協議與條約。

太空被視為一個中立的舞台,可用來施展「軟實力」,並作為緩解緊張局勢的起點。

但這次任務究竟帶來了甚麼長遠影響?

從「阿波羅」號窗戶所見的「聯盟」號

Bettmann/Getty Images
在太空中進行不同太空船之間的對接,例如從「阿波羅」號窗戶所見的「聯盟」號,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嘗試。

范斯·布蘭德(Vance Brand)是半個世紀以前參與任務的「阿波羅號」太空人之一。他回憶道:「我們當時有機會在冷戰期間為東西方之間打開一道縫隙。」

湯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這次任務的「阿波羅號」指令長,也是那次歷史性握手的一方——認為,這一時刻的力量更多體現在其象徵意義上,而非對長遠局勢的實質改變。斯塔福德於2024年去世。

他在2015年時說:「我當時並沒有去想這會帶來什麼樣的未來,或會走多遠。我們只是想向世界證明,兩個語言不同、計量單位不同,政治體制更是截然不同的國家,仍然可以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合作。」

1975年7月17日,美國總統福特坐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辦公桌前,透過電話與「阿波羅號」上的太空人通話。他一邊講電話,一邊注視著面前的監視器畫面。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時任美國總統福特對於1975年這次任務所帶來的美蘇未來合作前景持樂觀態度。

兩國首腦迅速把握這一象徵意義,公開發表支持訊息。

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形容這場太空中的握手為「新可能性的開始」,他認為這是未來在「和平利益」下展開科學合作的起點。

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Ford)也強調,這對於兩個宿敵未來能夠攜手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他當時說:「我們花了很多年才打開這扇門。我相信,這次首次合作所促成的太空任務,不久將會變得司空見慣。」

然而,從後來的發展來看,這樣的樂觀或許過於理想。儘管這次任務被視為政治與技術上的成功,但到了1970年代末,冷戰的裂縫再次結冰,緊張局勢重新浮現。

專家指出,這主要是由於蘇聯入侵阿富汗,以及蘇聯多個加盟共和國政治氣候惡化所引發。

美國里根政府(Reagan administration;雷根政府)在第一任期內也幾乎沒有展現與莫斯科合作的意願,這使得美蘇之間在太空領域的未來合作計劃被擱置。

儘管如此,1975年太空握手所建立的合作藍圖已然成形,並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俄關係改善之際,成為後續項目的基礎。

斯塔福德說:「我們今天在國際太空站所做的一切,包括我們的工作小組如何運作、我們如何處理事情,全都是從阿波羅—聯盟任務開始,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那次任務為國際太空探索開啟了大門。」

改編自BBC國際部欄目《歷史見證》(Witness History, BBC World Service)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