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於7月26日舉行首批「大罷免」投票,選區橫跨北中南東,涵蓋24名國民黨立法委員及一名縣市首長。這些人是否能守住鐵票基本盤,將可能改變立法院「朝小野大」政治格局,甚至影響2026年的地方選舉。
此次大罷免不只動搖藍營資深大佬地位,亦挑戰青年戰將能否通過民意考驗,當中最受關注的是「花蓮王」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黨內新生代徐巧芯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24位被鎖定罷免的立委,有過半數在2024年立委選舉中得票率超過50%,包括「票王」洪孟楷,以及新北林德福、台北賴士葆等蟬聯多屆的地方政治老手,外界關注大罷免會否改變穩固的選民結構。
究竟哪些立委成為罷免團體的目標?他們在各自選區的背景與政治盤勢有何特點?BBC中文一一解析。
台北市共有五位藍營立委捲入罷免風暴。
61歲的王鴻薇曾是台灣《聯合報》記者,後來踏入政壇,過去曾任五屆台北市議員。2023年因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王鴻薇補選進入立法院,2024年以52.52%得票率當選立委,高過民進黨候選人近8個百分點。現任國民黨團書記長的王鴻薇,問政重點聚焦預算刪減。罷免團體則質疑她多次配合黨團通過爭議法案,並因隨傅崐萁赴中、丈夫所屬新同盟會被指為統戰組織,引發外界關注其兩岸立場。
53歲的李彥秀是五屆資深議員,曾於2016年當選立委,2024大選以47.64%的得票率回鍋立院,當時對手民進黨高嘉瑜與台灣基進吳欣岱皆屬泛綠陣營,票源分散使李得以在三角督局勢中取得優勢。李彥秀將《都市更新條例》修正、孕婦產後免費諮商等列為政績,但罷團認為她在多起法案表決中僅依黨團指示,忽略選區需求。
55歲的大安區立委羅智強,曾任馬英九總統府副秘書長及發言人,2022年轉戰台北市議員,2024年以52.96%得票率當選立委。值得留意的是,大安區傳統上被視為深藍鐵票倉,社民黨苗博雅卻在2024大選創下非藍營最高得票率44.78%。羅智強強調致力推動居住正義、都市更新與青年政策。部分選民則認為他在立法院表現仍多以短影音宣傳與政治攻防為主,質疑其實質問政表現。
35歲的徐巧芯為藍營新生代立委,他在2024年以空戰實力擊敗同黨資深立委費鴻泰出線,選戰期間針對賴清德萬里老家爭議發動攻勢,成功整合國民黨基本票源,以過半得票率擊敗民進黨許淑華。徐巧芯在多起政治攻防中風格強烈,質詢台灣潛艦國造預算編列時,堅持分階段建案保持彈性,但因「海鯤號浮起來就有錢」的發言引來兩極評價。
74歲的賴士葆則是蟬聯五屆文山、南中正選區立委,主打財經專業,過往因明確表態反對婚姻平權引發討論。文山區人口組成有高比例為公務員和教師(公教),區內有多個眷村改建社區,政治傾向比大安區更深藍,過去七屆總統選舉結果皆為藍大於綠,2020年蔡英文以壓倒性票數勝選時,文山區也是國民黨韓國瑜勝出。賴士葆在國民黨執政期間,其得票率多維持在六至七成之間,近三屆亦保持近五成得票率。
新北市多位被列為罷免對象的立委,出身於政治世家。
42歲的洪孟楷為上屆立委選舉「票王」,其母親郭素春為連戰辦公室發言人、前國民黨籍立委。他於2020年擊敗尋求連任的民進黨呂孫綾,順利在2024年連任,並獲15.8萬票成為全台之冠。洪孟楷強調其任內推動多項重大建設,為地方爭取超過300億經費;但批評者認為他亦支持多起爭議法案,如大陸籍配偶(陸配,或稱中配)取得身分證的年限由六年縮減至四年。
41歲的張智倫為國民黨資深立委張慶忠之子。2014年張慶忠排審《海峽兩岸服貿協議》,在藍綠對峙混亂中以30秒通過審查,引爆太陽花學運。張智倫強調自身財政與審計專業,以推動《新住民基本法》、爭取中和交通建設預算為主要政績。他這次缺席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遭罷免團體質疑未積極面對罷免訴求。
37歲的廖先翔是前新北市議會議員廖正良之子,他在父親因貪污索賄放棄競選後接棒當選市議員,2024年當選立委。廖先翔數度提出刪減外交部預算,要求行政部門進一步說明援外支出邏輯,引發討論。他亦曾在政論節目中對台灣副總統蕭美琴訪歐期間疑似遭遇北京策畫衝撞事件提出質疑,認為是假新聞,引發輿論爭議。電視說明會中,廖先翔主打政績為爭取萬里核廢料回饋金、支持合宜社宅。
50歲的葉元之轉戰國會前,為知名評論員與政論節目常客,他曾任新北市議員,2024年首度投入立委選舉,對手民進黨羅致政於選前爆發私生活爭議,葉元之以2個百分點險勝。近期他遭前員工家屬指控霸凌,葉元之否認,表示自己「絕非慣老闆」。葉元之在其答辯書中提到成功為多所國小爭取整修經費,監督泰板輕軌、捷運土城樹林線工程進度。
71歲的林德福是新北市政壇資深人物,歷任永和市長、國民黨副秘書長、黨團總召等要職,自2002年起以過半以上得票率連任五屆立委,長期主導該選區。林德福強調積極爭取捷運萬大線延伸改善交通,但也有聲音批評其任內工程推動遲緩、地方發展未見明顯進展。他此次罷免選舉未出席電視說明會。
桃園市政治版圖傳統為藍大於綠,少數選區曾被綠翻盤,但2024年大選綠地變藍天,全數席次由國民黨籍委員掌握。
35歲的牛煦庭曾因不滿國民黨桃園市黨部背離年輕化目標,退黨以無黨籍身份當選桃園市議員,並連任成功。2024年他重返國民黨,順利進入立法院。他主張推動青年租屋補貼、改善桃園高鐵周邊交通。罷免團體批評牛煦庭言行風格,他曾在臉書發文稱罷團是「垃圾」引發爭議,牛煦庭則回應指公共議題的討論應建立在真實上,並稱罷團鎖定國民黨年輕立委,是試圖影響該黨世代交替,再來強調國民黨老化的形象。
54歲的涂權吉為兩屆市議員,2024年首度迎戰立委選舉便勝選。他主打農業政策與地方建設,曾提案推動觀音、新屋海岸生態復育計畫,並爭取強化地方污水處理設施建置。罷免團體認為其問政表現仍待觀察,投票多依附黨團,不足以彰顯民意代表的獨立性。
61歲的魯明哲最早為新黨成員,後代表親民黨擔任桃園縣議員,後加入國民黨,曾任桃園縣中壢市市長、桃園市議員。他關注長照政策、地方交通與校園安全。罷免團體指出其對多項爭議性法案未明確說明立場,且提案刪減文化幣預算,打擊青年藝文資源。文化幣是台灣政府發給年輕人的補助金,可用來購買電影票、演唱會門票、展覽等文化相關商品與活動,此舉被認為是打擊青年藝文資源。
55歲的萬美玲為桃園資深民意代表,2018年連任議員時奪得選區最高票,2020年擊敗尋求連任的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鄭寶清;2024年擊敗民進黨籍桃園市前議員范綱祥,以全市史上最高票連任立委。她主張加強婦幼保護法制、擴大公托資源,並多次質詢教育部推動中小學心理健康人力配置。她曾就讀的廣州暨南大學,今年因隸屬統戰部遭台灣教育部中止交流並不採認學歷。罷免團體則指出,她長期透過里長、家長會控制地方意見,無法包容多元意見。
64歲的呂玉玲,其丈夫曾任桃園縣平鎮市市長,因涉入房地產恐嚇糾紛退出立委選舉,呂代夫參選並多次連任。2024年她在民進黨劉仁照與民眾黨賴香伶瓜分票源的情況下,續任第四屆立委,主打地方服務與教育資源分配。罷免團體認為其政治路線由家族延續,但卻未積極爭取地方建設,在中央重大法案討論中黨意大於民意。
37歲的邱若華是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姪女,為國會新秀,主打年輕世代與產業發展議題。罷免團體指出,邱若華過於依賴黨意,未就多項爭議法案公開說明表態。
台中市本屆立委罷免案涵蓋三席,皆為首次擔任立委的國民黨新生代。
35歲的廖偉翔為台中資深民代黃馨慧之子。廖曾在立法院提案《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正,並針對工安事件要求強化地方稽查能量,主張補助在地商圈設施安全升級。今年台中新光三越發生氣爆事故,廖因立即到場開直播挨批作秀。廖偉翔在電視說明會回應指,氣爆當天沒有妨礙救災,也有協助疏導交通,並表示過去一年半通過多項福國利民法案如普發現金一萬元,為地方爭取經費,又強調若有人要消滅中華民國,不論是共產黨還是台獨他都反對。
37歲的黃健豪為台中第5選區立委,過去曾任兩屆市議員,長期關注烏日、大里交通與通學安全議題。進入立院後提案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強化大型車違規罰則與行人路權。罷免團體指出,他在立法院支持提高罷免門檻等多項爭議法案,與部分選民期待相悖。在電視說明會上,罷團不滿國民黨縮短陸配入籍年限,黃健豪說他對有關陸配法案沒表達過任何意見,卻成為罷免理由之一,對他不公平。
35歲羅廷瑋則為綠轉藍,太陽花學運期間他曾在自家牛肉麵店發起「支持反服貿、牛肉麵半價」活動,因而登上媒體版面,後改披藍營戰袍搶下立院一席。其主張政績為減輕早產兒家庭花費、改善地方教育等。罷免團體認為他政治立場轉變劇烈、缺乏一致性,進入國會後多參與政治攻防,未見具體改善選區重大民生問題。羅廷瑋在電視說明會表示,他就任以來不斷揭弊,指民進黨立委才是製造國會暴力的人,他並強調自己是「中華民國派」、支持「抗共保台」。
63歲的傅崐萁是這次大罷免的焦點之一。他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因內線交易案遭判刑入獄,出獄後旋即重回政壇,與妻子、花蓮縣長徐榛蔚長年主導花蓮地方政治。
傅崐萁曾分別代表親民黨與國民黨擔任三屆立法委員,並連任兩屆花蓮縣長,服刑出獄後再度當選立委重返國會。其妻徐榛蔚於2014年曾與傅崐萁一同投入縣長選舉,當時外界視其參選為傅的「備案」,雖未當選,但她隔年以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進入國會,並於傅崐萁服刑期間接棒參選花蓮縣長,至今已連任兩屆。
2024年他再度以高票當選立委,同年率領16名藍營立委赴北京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引發爭議。傅崐萁為此次罷免案焦點,出身藍營的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亦挺身而出支持罷傅,外界關注這場投票是否動搖他多年在花蓮的派系版圖。
48歲的林沛祥出身基隆政治世家,父親林水木曾任基隆市長、台灣省議員,母親徐少萍曾六連任立委。2024年他成功讓國民黨相隔八年後,奪回基隆立委席次。其主張基隆港轉型、提升基隆大型交通建設。但公民團體主張他對地方交通安全消極回應,且家族財產申報不夠透明——這一向是台灣選民檢視候選人是否廉潔的依據。
56歲的鄭正鈐為五屆新竹市議員,2024年立法委員選舉該選區呈現四腳督格局,最後由鄭正鈐出線。他推動《新竹科學園區發展條例》修法,協調中央資源投入新竹交通、教育等。他日前因涉嫌接受中資選舉、洩漏政府資訊等,遭列為他字案被告。
55歲的丁學忠在2024年翻轉綠營票倉,擊敗民進黨前立委蘇治芬。他主張農業振興,呼籲中央提升農業災損補償。罷免團體認為他配合黨團通過爭議法案,不夠積極回應選民,民進黨立委批評他在國會砍農業部預算、傷害雲林縣。丁學忠回應指,上任一年為地方爭取超過新台幣56億元經費,從防洪、交通、醫療、農業到青年福利都有具體成果。
46歲的黃建賓是台東立委,2024年立委選舉,因民進黨提名賴坤成、前立委劉櫂豪脫黨參選,形成三強鼎立局面,黃建賓在藍營全力輔選及地方派系整合下,為國民黨奪回失去14年的台東立委席次。他的政績主張提升偏鄉醫療資源,但部分選民批評其配合黨團削減衛福部預算,與政見背道而馳。黃建賓則承諾,如果挺過大罷免,會繼續協助在地農民解決問題外銷出路等問題。
41歲的高虹安為新竹市首位女性市長及最年輕市長,她2020年經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推薦,列入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並當選,2022年當選新竹市長。
2023年她因涉貪污詐領助理費遭起訴,2024年一審判刑七年四個月,褫奪公權四年,內政部依法停止其市長職務,由副市長邱臣遠代理,高虹安也在判決公布後退出民眾黨。
在電視說明會上,罷團指責高虹安貪污、男友干政、接受不當招待等,高虹安指此前已多次澄清、反對抹黑,她強調上任後市政屢獲得國內外大獎肯定,整體預算執行率超過90%,政績包括擴大敬老卡使用範圍、加碼生育津貼、提供凍卵補助、開通從市區到園區、高鐵站的市區公車營運路線等。
若罷免通過,市長職務將由行政院指派代理至任期屆滿,未通過則任期內不得再提罷免。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1/07/2025 05:00PM
21/07/2025 05:00PM
21/07/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