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綠色技術的興起,正在引發另一場環境危機

智利阿塔卡馬鹽沼鋰礦坑的鳥瞰圖

Lucas Aguayo Araos/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智利是世界第二大鋰生產國,僅次於澳洲。

拉奎爾·瑟琳娜·羅德里奎茲(Raquel Celina Rodriguez)小心翼翼地走過智利阿塔卡馬鹽沼的蒂洛波索平原(Vega de Tilopozo)。

這裡原本是一片濕地,以地下水泉聞名,但如今地面乾裂,佈滿坑洞。她解釋說,這些坑洞曾經是水池。

「以前整個平原都是綠油油的,」她說。「你無法透過草叢看見動物,但現在一切都乾了。」她指著幾隻正在吃草的羊駝。

她的家族世代在這裡放養綿羊。但隨著氣候變遷、降雨停止,草地變少,畜牧變得更加困難。

但她說,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是從「他們」開始取水之後。

拉奎爾·瑟琳娜·羅德里奎茲(Raquel Celina Rodriguez)與記者葦斯爾(Ione Wells)

Ben Derico/BBC
拉奎爾的家人世世代代都在智利阿塔卡馬鹽沼養羊,但她說,現在一切都乾涸了。

「他們」指的是鋰業公司。在阿塔卡馬沙漠的鹽沼之下,蘊藏著全球最大的鋰儲量——這是一種柔軟、銀白色的金屬,是電動車、筆記型電腦和太陽能儲能電池的關鍵材料。

隨著全球轉向可再生能源,對鋰的需求急劇上升。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2021年全球鋰消耗量約為95,000噸,而到了2024年已翻倍。

預計到204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900,000噸。

IEA表示,這一增長主要來自電動車電池的需求。

當地居民則表示,他們所承受的環境代價也正在上升。

因此,這場全球去碳化的競賽也引發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在無意間製造了另一個環境問題?

植物、紅鶴與縮小的潟湖

智利是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國,僅次於澳洲。2023年,智利政府展開了「國家鋰礦策略」,透過將產業部分國有化、鼓勵私人投資,以加速鋰的生產。

財政部長早前曾表示,到了2030年,鋰產量可能增加多達70%,不過礦業部則指出目前尚未設定具體目標。

今年,將會邁向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與企業 智利跨國公司SQM 合作的合資企業,近日獲得監管機構批准,取得每年開採至少250萬公噸鋰金屬量的配額,產量在2060年將一直提升。

智利政府將這項計畫定位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國家收入的來源。

目前,鋰礦公司主要透過從鹽沼下方抽取鹽水,將其引入地表的蒸發池來提取鋰。

這個過程會在本來已經極度乾旱的地區取抽大量的水資源。

法維奧拉·岡薩雷斯 (Faviola González)

Ben Derico/BBC
生物學家法維奧拉·岡薩雷斯 (Faviola González) 監測洛斯弗拉門科斯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環境變化,該保護區內有鹽灘、沼澤和潟湖。

法維奧拉·岡薩雷斯(Faviola Gonzalez)是一位來自當地原住民社區的生物學家,目前在阿塔卡馬沙漠中的洛斯弗拉門科國家自然保護區(Los Flamencos National Reserve)工作。這裡擁有廣闊的鹽沼、沼澤與潟湖,是約185種鳥類的棲息地。她長期監測當地環境的變化。

「這裡的潟湖變小了,」她說。「我們觀察到紅鶴的繁殖數量減少。」

她指出,鋰礦開採會影響到鳥類在這些水域中賴以生存的微生物,導致整個食物鏈受到衝擊。

她指著一處說,今年是14年來首次有紅鶴雛鳥在那裡孵化。她將這「微小的繁殖成果」歸因於2021年水資源抽取量的些微減少,但也坦言:「這只是很小的變化。」

「以前那裡有很多的,現在只剩下少數。」

來自安地斯山脈的地下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屬於「非常古老」的水源,補充速度緩慢。

「如果我們大量抽水,而進水量又很少,那麼補充到阿塔卡馬鹽沼的水就會非常有限,」她解釋道。

紅鶴在智利阿塔卡馬鹽沼上空飛翔

Lucas Aguayo Araos/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這裡的潟湖現在變小了。我們發現紅鶴的繁殖數量減少。」

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ion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2022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在智利鹽沼地區由本地公司SQM採礦的土地上,早在2013年,由於採礦行動的影響,當地原生樹木「阿爾加羅波」(algarrobo,又稱角豆樹)已有近三分之一開始枯死。

但這個問題並不僅限於智利。在2022年提交給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報告中,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詹姆斯·J·A·布萊爾(James J. A. Blair)寫道,鋰礦開採正在「加劇生態耗竭的狀況」,並且「可能會減少植物、動物甚至人類可用的淡水資源」。

不過,他也坦言,目前要找到「確鑿」的證據仍然困難。

經過處理的智利阿塔卡馬鹽沼廣角照片

BBC

將破壞減輕

在採礦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破壞幾乎無可避免。「很難想像有哪種採礦方式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德國政治學教授凱倫·史密斯·史特根(Karen Smith Stegen)說道,她長期研究全球開採鋰礦所帶來的影響。

問題在於,採礦公司其實可以採取措施來減輕這些破壞。「他們(採礦公司)應該從一開始就讓當地社區參與其中,」她表示。

例如,在從地下抽取鋰之前,公司可以進行「社會影響評估」,這類評估會全面考量其作業對水資源、生態與社區的影響。

廣闊而貧瘠的土地上展示鋰礦開採過程。

Getty Images
提取鋰需要從智利的鹽沼下方抽取鹽水,並將其引入地表的蒸發池中。

礦業公司方面則表示,他們現在正在聆聽。智利鋰業巨頭 SQM 是主要參與者之一。

在該公司位於安托法加斯塔的工廠中,SQM 鋰業的永續發展副經理瓦倫廷·巴雷拉(Valentín Barrera)表示,公司正與社區密切合作以「了解他們的關注」,並正在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他強烈地感到在智利乃至全球,「為了能源轉型,我們需要更多的鋰」。

他補充說,公司正在試驗新技術,若果成功,將在阿塔卡馬鹽沼的工廠全面推行。

這些技術包括:直接從鹽水中提取鋰而無需蒸發池,以及回收蒸發水並重新注入土地等技術。

「我們正在進行多項試驗,以了解哪一種技術效果最好,目標是在提升產量的同時,將目前的鹽水抽取量最少減少50%,」他說。

瓦倫廷·巴雷拉(Valentín Barrera)

Ben Derico/BBC
智利公司 SQM 的瓦倫廷·巴雷拉(Valentín Barrera)表示,他們公司理解人們的關注,並正在與社區合作。

他表示,安托法加斯塔的試點項目已經回收了「超過一百萬立方米」的水資源。「從2031年開始,我們將正式啟動這項轉型,」他說。

但當地居民對此抱持懷疑態度。「我們認為阿塔卡馬鹽沼就像是一個實驗,」法維奧拉說。

她表示,目前仍無法確定鹽沼是否能夠「承受得住」這些新技術與再注入水的行為,她擔心當地正被當作一個「天然實驗室」。

與拉奎爾來自同一社區、同樣飼養動物的莎拉·普拉薩(Sara Plaza),也對自己一生中目睹的變化感到焦慮。

她記得早在2005年就已經看到水位下降,但她說:「礦業公司從來沒有停止過抽水。」

當談到未來時,她不禁落淚。

「鹽沼可以生產鋰,但有一天這一切都會結束。採礦會結束。那這裡的人要怎麼生活?沒有水,沒有農業。他們要靠什麼維生?」

「也許我年紀大了,未必會看到那一天,但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孫子會看到。」

她認為,礦業公司從一個已經因氣候變遷而變得脆弱的生態系統中,抽取了過多的水。

「這真的很痛苦,」她補充說。「那些公司給社區一點點錢,但我寧願不要那些錢。」

「我寧願依靠自然生活,有水可以生活下去。」

水源短缺的影響

塞爾希奧·庫比略斯(Sergio Cubillos)是社區佩內(Peine)的協會主席,莎拉與拉奎爾都居住於此。

他表示,由於水資源短缺,佩內被迫轉換「我們整個的飲用水系統、電力系統與水處理系統」。

「這當然有氣候變遷的問題,這裡現在已經不會下雨了,但主要的衝擊還是來自採礦業,」他說。

他指出,自從1980年代開始開採以來,礦業公司已經抽取了數百萬立方米的水與鹽水——每秒高達數百升。

「所有的決策都是在聖地牙哥,也就是首都做出的,離這裡非常遙遠,」他說。

他相信,如果總統真的如競選時所說,希望能夠對抗氣候變遷,那麼他就必須把「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數千年的原住民族」納入其中。

塞爾希奧理解鋰對於能源轉型的重要性,但強調他的社區不應該成為這些發展中的「談判籌碼」。

雖然他們社區已經與企業達成了一些經濟得益與監督機制,但對於未來擴大生產的計畫仍感到憂慮。

他說,雖然尋求減少影響水資源的技術是值得肯定的方向,但「這不能只是坐在聖地牙哥的辦公桌前做決定,而是必須在這片土地上進行。」

塞爾希奧·庫比略斯(Sergio Cubillos)

Ben Derico/BBC
塞爾希奧·庫比略斯(Sergio Cubillos)表示,他的社區不應該成為「談判的籌碼」。

智利政府強調,他們與「原住民社區之間一直保持對話」,並已就智利國家銅業公司、SQM合資企業的新合約進行諮詢,以回應社區對水資源、新技術、社區貢獻的關注。

政府表示,未來提升產能的前提是引入新技術,以盡量減少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而鋰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珍貴「價值」,也為智利的經濟發展帶來「機會」。

然而,塞爾希奧仍對當地被當作「試驗計劃」感到擔憂。他表示,如果這些新技術的影響是負面的,「我們將傾盡全力阻止這些可能會導致佩內最終被人遺忘的行為。」

全球困境的縮影

阿塔卡馬鹽沼是一個全球性困境的縮影。氣候變遷正在導致乾旱與天氣變化,而據當地人所說,全球目前的解決方法之一,反而正在加劇這些問題。

支持鋰礦開採的人通常會提出一個論點:即使它對環境造成破壞,但它帶來了大量的就業與現金。

來自聖地牙哥的鋰業顧問公司 iLiMarkets 的丹尼爾·希門尼斯(Daniel Jimenez)更對這個主張作進一步解釋。

他聲稱,社區對環境破壞的描述被誇大,目的是為了獲得補償金。

阿塔卡馬鹽沼的景色

Lucas Aguayo Araos/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阿塔卡馬鹽沼的現狀是全球困境和爭論的縮影。

「這一切都是為了錢,」他爭論道:「公司已經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道路、學校——但社區的訴求事實上就是想要錢。」

但史特根教授並不認同這種說法。「礦業公司總是喜歡說:『會有更多工作機會,你們會賺更多錢,』」她說。

「但這並不是許多原住民社區真正想要的。事實上,如果這些改變破壞了他們原本的傳統經濟結構,甚至推高了住屋成本,那反而會造成干擾。」

「對於這些社區來說,工作並不是最重要的。」

日落時的廣闊全景,遠處有兩隻雀鳥。

Ben Derico/BBC
法維奧拉說:「我們的神聖的雀鳥正在消失。」

在智利,我所訪問的人們並沒有談論想要更多金錢。他們也不反對對抗氣候變遷的措施。他們的主要疑問是:為什麼代價要由他們來承擔?

「我覺得對城市來說,鋰也許是好事,」拉奎爾說。「但它也傷害了我們。我們已經無法過上以前的生活了。」

法維奧拉則認為,單靠電氣化並不能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減少排放,」她說。「在美國和歐洲這些發達國家,人們的能源消耗遠高於我們這些在南美洲的原住民族。」

「電動車會是給誰用的?歐洲人、美國人,不是我們。我們的碳足跡小得多。」

「但被抽走的是我們的水,消失的是我們神聖的雀鳥。」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More from InDepth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