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針對「親中」立委的「大罷免」投票如何撕裂台灣

「大罷免」爭論的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是台灣民主的拯救者。

AFP
「大罷免」爭論的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是台灣民主的拯救者。

鄧璞大半輩子都不認為自己是個行動派——但這在去年改變了。

他對台灣立法委員被指不民主的作為,以及中國影響力明目張膽介入國會感到憤怒,於是與成千上萬名民眾一起走上街頭抗議。兩個月前,他甚至加入了一個公民團體。

這一切,對他來說都是第一次。「以前的社會運動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坦白的說,其實沒有那麼氣、不是我的訴求。」現年39歲的攝影師鄧璞告訴BBC。「我們應該要回到一個很基本的事,就是我們是公民…..要注意台灣社會是不是符合民主的制度與精神。」

如今,這股怒火正推向轉折點。本週六(7月26日),台灣將舉行一場罷免投票,決定是否讓20多位被指與中國關係過於密切的立委下台。這場被稱為「大罷免」的行動,或將改變台灣政壇的權力平衡。

但在投票前,這場行動已經加深社會分裂,雙方都聲稱自己才是台灣「神聖民主」的守護者。

這一切起始於去年一月大選,當時選民選出民進黨的賴清德為總統,立法院則由在野黨主導。

隨後幾個月,主要在野黨國民黨聯合關鍵少數的民眾黨以及無黨籍立委,阻擋民進黨提出的法案,同時通過多項備受爭議的立法,包括限制憲法法庭權力、削減政府預算,以及提高罷免門檻。

這些舉動引發部份台灣民眾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這是在阻撓民進黨政府施政,同時鞏固在野黨在議會的權力。

2024年5月,數千民眾開始在台北市立法院外的青島東路等地抗議,這場運動因此被稱為「青鳥行動」。

一張廣角夜景照,成千上萬的抗議者坐在台北的大道上舉著標語牌,前景可見一面大大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遠處則是台北的璀璨燈火。

Getty Images
去年五月,抗議台灣立委的示威活動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人參加。

許多青鳥行動支持者認為,以對中國立場較為友善著稱的國民黨,正在受到北京影響,並在立法會暗中推動中國議程。

國民黨對此否認,但去年一批國民黨立委訪問中國並獲中共中央高層王滬寧接見後,外界的疑慮進一步加深。

青鳥行動中的公民團體隨後發起連署,要求罷免多名國民黨立委;而國民黨支持者也「以罷制罷」,對部分民進黨立委發起罷免連署。

最終獲足夠連署進入投票階段的31名立委,全部都是國民黨籍。如果罷免案成功,民進黨有機會重新取得立法院多數席次。

台灣立法院席次圖

BBC
國民黨31名立委面臨罷免投票,佔該黨在立法院席次的57.4%。

雖然台灣過去曾舉行罷免投票,但從未像這一次的規模,短時間內有多宗罷免案同時進行。

本週六,全台灣24個選區的選民,將對於「是否同意罷免現任立委」投下「同意」或「不同意」票。其餘罷免個案則於8月舉行第二輪投票。

只要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25%,該席次即被撤銷,三個月內需補選新任立委。

因此,投票率對「大罷免」成敗至關重要,也因此公民團體不斷透過社群媒體宣傳,以及走上街頭拉票。

在台北一個平日晚間,鄧璞和幾位公民團體成員站在捷運站外,有人舉標語高喊口號,也有人發放印有「一起出來投票」、「同意罷免」的紙扇與面紙。

鄧璞坦言,許多罷免案選區都是國民黨傳統票倉,即便罷免成功,國民黨也可能在補選中贏回席位。

儘管如此,他仍認為「大罷免」行動值得推動,因為這是「修正我們民主」的方式,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會是很大的力量「告訴三個政黨的人,要正視台灣的最新民意,這群人絕對會監督你們,不可以推行任何不符合民主的法律」。

他承認,青鳥行動中許多是民進黨支持者,但他否認公民團體接受該黨資助,這一說法是在野黨經常提出的指控。

「我們根本不在乎民進黨是否能贏得補選,我們更迫切的是,希望有一個正常的國會,不是親中親共的國會。」他說。

他同時對民進黨的低調態度感到不滿:「罷免的公民團體從一開始的連署到現在,用夠堅強的實力告訴民進黨,我們這邊是多數民意……我們是強吼民進黨參與進來這個活動。」

一名頭髮花白的男子戴著金屬框眼鏡和口罩,對著鏡頭擺拍。他身穿棕色Polo衫,肩上可見包包背帶,背景是停著腳踏車與機車的台北街道。

BBC / Tessa Wong
鄧璞因不滿他眼中的台灣立委不民主行為,決定加入「青鳥行動」。

民進黨起初刻意與「大罷免」保持距離,但最後仍表態支持。總統賴清德強調民進黨「必須與公民同行」,並指示黨內協助挺罷免團體「保衛國家」。

這無可避免地加劇了在野黨的指控,指民進黨暗中策動「大罷免」與青鳥行動,認為民進黨將從中獲得最大政治利益。

畢竟,民進黨不僅有機會重新取得立法院長期多數席次。即使國民黨最終在補選中拿回席位,民進黨也能短暫掌控國會數週,通過重要法案。

國民黨及其他在野黨舉辦的反罷免集會,也吸引成千上萬支持者參與。上週末,在新北市板橋的集會上,參加者揮舞標語,高喊「拒投罷免」,雙手交叉表達抗議。

多位發言者輪番上台,強烈譴責「大罷免」行動,並將賴清德形容為「法西斯」、「踐踏台灣民主的獨裁者」。

現場大螢幕播放將賴清德惡搞成希特勒的影片,畫面上寫著「賴元首」,並打出「綠色恐怖」標語——意指國民黨威權時代的「白色恐怖」,現在變成民進黨的「綠色恐怖」。

這種言論與北京遙相呼應。中國國台辦指控賴清德「以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在野政黨」。

「這些要被罷免的立委,都是由選區多數選民選出來的。如果他們做得不好,可以等下次選舉換掉他們,為什麼要用這種邪惡的方式趕走他們?」參加集會的夜班工人穆女士說。

68歲的她認為,這些立委只是因為國民黨身份才被針對,而青鳥行動成員其實就是民進黨的外圍。

「不能讓一個政黨用一場大罷免把另一個政黨打倒,這不是民主,」她說。

「我是藍的。」她補充道,意指是國民黨的黨色。「但我不反綠。我來這裡,不是為了支持國民黨,而是為了捍衛民主。」

但也有許多台灣人持態度觀望。

板橋居民林女士在反罷免集會現場旁圍觀,和BBC採訪的幾位路人一樣,她對「大罷免」爭議感到困惑。

「我其實不太清楚是怎麼回事,也沒怎麼關注……所以沒有什麼意見。」這位43歲的托育員說。

「我會在投票前再多看看資料,當天再憑感覺決定。」

白天在新北舉行的反罷免集會上,大批人群坐在現場舉著巨大的紅色充氣棒交叉成X形,象徵反對「大罷免」。前景可見一名穿粉紅色Polo衫與粉紅開襟衫、揹著粉紅包的女性,以及一名穿淺色Polo衫的男性;背景則是市政大樓與樹木。

BBC / Tessa Wong
近期板橋一場集會上的反罷免支持者舉著充氣棒交叉,表示反對「大罷免」。

分析指出,無論結果如何,「大罷免」都將對台灣高度分化的社會留下深遠影響。

政治鬥爭有時相當激烈,立法院內因朝野僵持爆發肢體衝突,社運人士則遭遇肉搜與網路攻擊。鄧璞告訴BBC,在街頭宣傳時,他和夥伴曾遭反罷免居民推擠甚至攻擊。

投票過程中也不乏醜聞:官方發現罷免連署名單中有大量偽造簽名,其中包括已故選民,涉及民進黨與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都有。

澳洲國立大學台灣研究計劃的政治學者宋文笛指出,這次投票「將強化四年任期並非理所當然,而是必須看表現、定期檢驗的觀念。政治對立恐怕會在好轉之前,進一步惡化」。

但宋文笛也補充,「大罷免」同時「為政治行動主義創造了新的空間」,尤其對民進黨支持者而言。他認為,這對台灣公民社會的韌性是正面影響。

卡內基中國中心的非常駐學者莊嘉穎表示,如果多數罷免案成功通過,「將向台灣政治人物傳遞一個訊號:他們在把握民意時必須更加謹慎……不能偏離民意太遠,否則將付出代價。」

「但如果最後雷聲大雨點小,則會讓政治人物更大膽妄為。」他說。

「這會加劇社會對立……而且政治人物也很容易就把『大罷免』,視為又一次無法突破同溫層的公民運動。」

不過,莊嘉穎補充說,如果這次大罷免的最終結果相當接近,沒有明顯勝負,則可能意味著「國民黨與民進黨終究必須尋求妥協與合作」。

「對台灣而言,這未必是壞事。」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