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在北京舉行的峰會上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歐關係已經到了「轉折點」。
馮德萊恩說:「隨著我們的合作深化,失衡的情況也在加深。」她指的是歐盟對中國龐大的貿易逆差。她同時警告,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如今已成為其與歐盟關係的「決定性因素」。
習近平則呼籲歐盟領導人「妥善處理分歧和摩擦」,並表示當前歐洲面臨的挑戰不是來自中國。
今年稍早時候,有人曾認為特朗普若再次當選總統,可能促使歐盟與中國尋求共同立場,但事與願違,雙方關係反而變得更加緊張。
歐盟的27個成員國正面臨與中國類似的壓力,尤其是美國對其出口產品徵收的關稅。
儘管如此,外界對這次峰會的期望仍然不高,因應中方的要求,峰會時間被縮短到只有一天。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會面中,馮德萊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António Costa)呼籲雙方尋求「真正的解決方案」。
馮德萊恩表示:「中歐雙方必須正視彼此的關切,這至關重要。」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會上呼籲與歐盟國家增進互信。
他說:「提升競爭力不能靠築牆設壘,脫鈎斷鏈只會孤立自己」。
去年,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3,058億歐元(約3,600億美元;2,650億英鎊),這個數字在過去九年中增長了一倍。
歐盟批評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並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
馮德萊恩表示,實現貿易再平衡將涉及中國放寬歐洲企業的市場准入、減少出口管制,以及限制產能過剩的影響。
中國外交部在會後表示,中方願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繼續加強出口管制領域的對話合作。
馮德萊恩與科斯塔還表示,他們已敦促中國運用其影響力,游說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戰爭。
馮德萊恩在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說:「中國如何繼續與普京的戰爭互動,將是歐中關係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馮德萊恩抵達北京後不久表示,這次峰會是雙方「推進並重新平衡」關係的機會。
她在X上寫道:「我相信我們可以建立一種互利的合作關係……這將能夠定義我們未來50年的關係。」
她的說話呼應了雙方在峰會前所展現出來的希望形象。歐盟官員表示,他們已準備好進行坦率的對話,而中方則將此次峰會定位為深化合作的契機。
中國外交部本週稍早表示,當前中歐關係正處在承前啟後、 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
然而,習近平今年早些時候拒絕接受前往布魯塞爾的邀請,並於5月前往莫斯科出席俄羅斯一年一度的二戰勝利日閱兵,為雙邊關係蒙上陰影。
歐洲議會負責中國關係的團隊主席恩金·埃羅格魯(Engin Eroglu)認為,中歐之間本來已經脆弱的互信,如今跌至新低:「在這種戰略互不信任的氛圍中,氣氛顯然緊張——甚至可以說是冷淡。」
俄烏戰爭問題是導致中歐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歐盟上週對兩家中國銀行實施制裁,指其協助俄羅斯,這一舉動令北京不滿,也讓峰會前的氣氛變得尷尬。
在峰會前夕,中國商務部已就此提出嚴正交涉。
此外,有報導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曾對歐盟外交事務最高官員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表示,北京不希望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落敗——這與中國官方所宣稱的中立立場相矛盾。
據稱王毅還表示,俄烏戰爭將使美國無暇顧及與中國的競爭——這一說法已遭北京否認。
卡拉斯今年稍早曾表示,中國是「俄羅斯發動戰爭的關鍵推手」,並補充說:「如果中國真的想停止對俄支持,那將會產生影響。」
貿易關係一直是歐盟關注的焦點。
自從歐盟去年對中國製電動車加徵關稅後,北京也對歐洲烈酒祭出報復性關稅。
本月,北京又限制政府採購歐盟醫療設備,作為對歐盟6月對中國醫療器材實施類似限制的回應。
更重要的是,中國今年也提高了對稀土和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責北京利用其在全球稀土市場的「準壟斷地位」作為武器,打壓關鍵產業中的競爭對手。
歐洲對其產業受到中國廉價補貼商品威脅早已感到不滿。
中國駐歐盟大使蔡潤早前接受中國官媒《澎湃新聞》訪問時,對歐盟將中國定位為「合作夥伴、經濟競爭者與制度性對手」三重角色,表示與「事實不符,也不可行」。
他說:「歐方對華三重定位就好比是交通燈同時亮起了綠燈、黃燈、紅燈,不但起不到指揮交通的作用,只會造成困難,形成阻礙。」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6/07/2025 11:00AM
26/07/2025 11:00AM
25/07/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