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國官員表示將對巴西最高法院大法官亞歷山大‧德莫賴斯(Alexandre de Moraes)實施制裁,指控他授權「任意地審前羈押並壓制言論自由」。
德莫賴斯法官正主導對前總統雅伊爾·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及其盟友的調查,指控他們在2022年選舉失利後策劃政變。
博爾索納羅否認相關指控,並稱法官德莫賴斯是「獨裁者」。
在制裁宣布後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將對巴西的關稅提高至50%。
本月稍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致函巴西總統路易斯·因納喬·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威脅將對巴西加徵高額關稅。
在信中,特朗普指控巴西對美國科技公司發動「攻擊」,並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展開「獵巫行動」。
根據行政命令,部分巴西的主要出口品項被排除在外,包括橙汁、部分飛機零件與能源產品。
該命令也明確指出,加徵關稅的原因是針對巴西對博爾索納羅進行「出於政治動機的迫害、恐嚇、騷擾、審查與起訴」。
巴西方面則威脅將對美國採取對等報復措施。
美國是巴西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故此舉對這個南美國家將造成重大衝擊。
反之,巴西是美國第15大貿易夥伴,美國自巴西進口的主要商品包括天然氣與石油、鐵礦與咖啡;而美國出口至巴西的商品則以礦物燃料、飛機與機械設備為主。
週三,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桑特(Scott Bessent)宣布對巴西最高法院法官亞歷山大‧德莫賴斯實施制裁,指控他對「美國與巴西公民及企業展開非法的獵巫行動」。
貝森特表示,德莫賴斯正「負責一場壓迫性的審查行動,任意拘留的行為侵犯人權,以及進行針對包括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政治起訴。」
他補充說:「今天的行動明確表明,財政部將持續追究那些威脅美國利益與公民自由的責任。」
BBC已聯繫德莫賴斯法官尋求回應。
特朗普對巴西加徵50%關稅
特朗普宣佈制裁巴西最高法院大法官
除了主導博爾索納羅的案件調查外,德莫賴斯法官也曾下令關閉部分社交媒體帳號,包括美國帳號,理由是這些帳號散播錯誤資訊。
特朗普旗下的社群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所屬的公司「特朗普媒體」(Trump Media)正與巴西法院對簿公堂,反對法院下令封鎖其帳號。
巴西也曾短暫封鎖伊隆·馬斯克的X,因該平台拒絕關閉被指控在2022年總統大選期間散播錯誤資訊的帳號。
上個月,巴西最高法院裁定社交媒體公司需對其平台上的內容負責。
這項最新制裁標誌著特朗普第二任期下,美巴的緊張關係會進一步升級。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他與博爾索納羅關係友好,兩人曾於2019年在白宮會晤。
後來,兩人皆在選舉中落敗,並拒絕公開承認敗選。
博爾索納羅於2019至2022年間執政,現正因涉嫌在2023年1月煽動支持者衝擊首都政府機構、企圖政變而受審。
德莫賴斯法官對博爾索納羅實施多項審前限制,包括夜間與週末宵禁、24小時監控以防其潛逃出境。
同時,他也被要求配戴電子腳鐐,並且禁止與外國政府及駐巴西使館聯繫。
七月稍早,特朗普曾將博爾索納羅的起訴與自己面臨的法律案件作出比較。
「這或多或少是一場對政治對手的攻擊——這種事我太熟悉了!」特朗普說。博爾索納羅則回應感謝特朗普的支持。
BBC記者尼基塔·亞達夫(Nikita Yadav)發自德里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將自8月1日起對自印度進口的商品加徵25%關稅,並對其購買俄羅斯石油與武器施加「額外懲罰」。
特朗普在其社群平台「真相社交」發文指出,這些措施將於8月1日生效。他形容印度是朋友,但其「關稅過高,是全球最高之一」。
他同時批評在「所有人希望俄羅斯停止在烏克蘭的殺戮」之際,印度仍持續購買俄羅斯的軍事裝備與能源。
印度方面則表示,致力於「達成一項公平、平衡且互利的雙邊貿易協議」。去年美國對印度的貿易逆差達458億美元(約261億英鎊)。
早在四月,特朗普曾宣布會對印度商品徵收最高達27%的關稅,但該措施後來被暫緩。本週五是印度及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的最後期限,否則將面臨加徵關稅的風險。
關稅是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徵收的稅項。美國總統多次批評印度的關稅過高,稱其為「關稅之王」和貿易關係的「濫用者」。
「但現在由我掌權,你們不能再這樣做了,」他在週二早些時候表示。
印度政府表示,正在研究特朗普言論的影響。
它指出,印度「極為重視保護和促進農民、企業家及小型企業的福祉」。
「政府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
自四月以來,雙方一直在加緊談判,希望達成協議,期間官員們有時表現樂觀,有時則較為謹慎。
「我們持續與印度方面對話,我們一直與他們有非常建設性的討論,」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本週稍早表示。
他也承認,儘管他先前曾表示與印度的協議可能「即將達成」,但也必須理解,德里的貿易政策「長期以來具有保護主義色彩」,並且「以強力保護本國市場為前提」。
格里爾補充,特朗普一直致力於達成協議,以實質地向美國開放其他市場。
農業與乳製品是雙方談判中的關鍵爭議之一。
多年來,華盛頓一直希望能更深入進入印度的農業市場,並將其視為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巨大市場。但印度堅決保護該產業,理由包括糧食安全、生計保障,以及數以百萬計小農的利益。
上週,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在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農業對印度而言是敏感領域,政府將會確保農民的利益「獲得充分保障」
戈亞爾也向新聞機構表示,印度對於與華盛頓達成協議仍抱持「樂觀態度」。
他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印度與美國的談判取得「巨大進展」,並希望雙方能夠「達成一項極具意義的夥伴關係」。
直到最近,美國一直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在2024年達到1,900億美元。特朗普與莫迪設定的目標是將此數字提高至5,000億美元以上。
印度已經降低了包括波本威士忌和機車在內一系列商品的關稅,但美國對印度仍有450億美元(約合330億英鎊)的貿易逆差,特朗普希望能縮小這一差距。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1/08/2025 11:00AM
01/08/2025 11:00AM
31/07/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