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廣東出現基孔肯雅熱集中感染 這種病毒的病徵、預防與治療方法

廣東佛山一名身穿深藍色汗衫,戴上口罩的防疫工作人員在一家醫院內噴灑消毒噴霧(23/7/2025)

VCG via Getty Images
廣東當局加緊各地滅蚊工作,並稱佛山基孔肯雅熱病毒傳播速度已在減慢。

中國衛生部門數據顯示,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病毒感染正在粵港澳大灣區擴散,已有廣東以外省市要求自粵返回者採取自我醫學監察措施。

基孔肯雅熱又稱屈公病,主要透過蚊子叮咬人類傳播。衛生官員強調此疫病致死率極低,但仍可能給患者留下長遠影響。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警告各國加以防範,並指出,由於人類感染基孔肯雅熱的症狀與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等類此,患者有可能被誤診。

廣東、澳門與香港當局紛紛開展滅蚊行動,並呼籲民眾做好個人防蚊措施。但自7月下旬以來的持續暴雨天氣帶來了麻煩。

基孔肯雅熱是甚麼?它都有哪些症狀?

一隻白紋伊蚊正在叮咬人類吸血(資料圖片)

iStock/Getty Images Plus
白紋伊蚊是基孔肯雅熱等多種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

據世衛組織介紹,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1952年在坦桑尼亞首次被發現。病名源於坦桑尼亞南部的基馬孔德語(Kimakonde),意思是「變得扭曲」。這源於患者會因為嚴重關節痛而彎腰。

基孔肯雅熱常見由埃及伊蚊(Yellow fever mosquito;又稱埃及斑蚊)和白紋伊蚊(Asian tiger mosquito;又稱亞洲虎蚊、白線斑蚊、花斑蚊)傳播,它們同時會傳播登革熱(Dengue fever;又稱骨痛熱症)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又稱茲卡病毒)。蚊子叮咬感染了基孔肯雅熱病毒的人類,吸食其血液,從而帶毒,繼而在叮咬下一個人時向對方傳播病毒。

受感染的患者通常在被蚊子叮咬後四至八天發作,但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12天。症狀為突然發熱,經常伴有嚴重關節痛,也可能伴有關節腫脹、肌肉疼痛、頭痛、惡心、疲勞和皮疹。

在非洲國家肯尼亞沿海城市蒙巴薩市郊班布里(Bamburi, Mombasa)居民梅西(Mercy)一家先後感染了基孔肯雅熱,她告訴BBC 斯瓦希里語網(BBC News Swahili)染病經過。

事情發生於5月下旬。梅西說:「我像往常一樣出去做日常活動,突然接到家裏的電話,說:『你知道嗎?爸爸還沒起床。』我問為甚麼,他說他醒不來。」

「當我跑回家時,發現他痛苦不堪,甚至無法抬起手臂,像個小孩子一樣哭泣。」

梅西趕緊把86歲的父親送院,但他最終病逝。之後,梅西和其他三位家人也確診感染了基孔肯雅熱。

世衛組織指出,由於症狀與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相似,患者有可能會被誤診。

BBC未來網(BBC Future)曾報導,多項研究顯示,颶風過後,經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如西尼羅病毒、茲卡病毒、登革熱及屈公病的發病率往往會上升。

萬一感染基孔肯雅熱會有哪些影響?哪些人尤其需要注意?

世衛組織介紹,基孔肯雅熱感染所導致的關節痛會使患者身體虛弱,並會持續幾天,但也可能達到數週、數個月,甚至數年。

大多數患者能完全康復,但偶爾也會引發眼部、心臟和神經系統併發症。高齡尤其是有基礎病的患者,或者是染疫母親所誕下的嬰兒,和出生首數週內遭帶病毒蚊子叮咬的新生兒,均有更高的重症風險。

中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重症患者可能要面對心肌炎、腦炎等併發症,但強調基孔肯雅熱的致死率極低,通常低於0.1%。

世衛組織稱,按照現有的醫學證據,患者康復後,很可能對未來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

中國大陸的基孔肯雅熱疫情目前處於甚麼狀態?

航拍廣東佛山順德順峰山公園與周邊市容(12/2/2025)

iStock / Getty Images Plus
當前中國基孔肯雅熱疫情主要集中在廣州佛山市順德區。

目前中國大陸基孔肯雅熱病例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佈,截至8月2日,全省2025年以來錄得7716病例。

數據進一步顯示,病例均集中在省會廣州旁邊的佛山市,又主要集中在順德區。但官方新華社8月3日稱,順德區新增報告基孔肯雅熱本地病例數連續下降。

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是在7月15日通報8日發現的首宗病例,當時官方新華社的報導並未提及患者的感染來源。不過,華南已進入汛期,順德龍江鎮6月下旬就曾有水電站於洪水通過後被上百噸垃圾圍堵,引發環境衛生擔憂。

新華社引述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康敏稱,國際基孔肯雅熱疫情高發,廣東省對外交流頻繁,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存在;疊加汛期颱風、降雨等天氣影響,蚊媒活動頻繁,疫情防控仍然面臨複雜嚴峻挑戰。

廣東省疾控局5日曝光了佛山市執法部門發現的防蚊不力案例,涉及酒店、住宅區等積水未及時清理。這些單位被執法部門引據《廣東省愛國衞生工作條例》及《廣東省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規定》施加行政處罰。

廣東佛山某社區幾位配戴口罩女士在整理草叢與花盤以杜絕積水(25/7/2025)

VCG via Getty Images
佛山當局對一些被認為杜絕蚊患不力的單位施加行政處罰。

香港《明報》報導,廣州已實行「網格化」管理,包括100%入屋詢問佛山旅居史,以及由執法隊員、村社人員組成的破拆組協助處置「入戶障礙」,確保100%入戶清理垃圾、積水。

中共《人民日報》新媒體報導,福建省福州與泉州兩地已發佈健康提示,提醒自外地返回人員執行14天自我健康監測。

在7月23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段蕾蕾說:「近期,我國南方個別城市發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並引發本地傳播。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沒有人傳人跡象。」

「個人如果出現高熱、關節劇痛、皮疹的情況,尤其是有蚊蟲叮咬史或者疫區旅居史者,要立即就醫治療。」

澳門特區衛生局在7月18日接獲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性病例,目前共錄得八宗,包括兩宗本地感染病例。輸入性病例當中,有曾往返佛山者,也有曾出國到斯里蘭卡公幹者。

香港一輛出租車駛過因暴雨形成了瀑布的山坡(29/7/2025)

Reuters
香港環衛部門表示,連日暴雨讓防治積水與施放滅蚊藥液變得困難。

香港特區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於8月2日公佈錄得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為輸入自佛山病例。8月6日,港府再確認3例感染病例。

香港大學醫學院知名傳染病專家袁國勇教授7月24日接受本地媒體採訪時警告說:「這個病大家都不要太輕看,雖然它的死亡率非常低,甚至低過季節性流感,但是大家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沒有對這個基孔肯雅病毒的免疫力,因為我們無接觸過這個新發性傳染病。」

袁國勇教授指出,佛山的確診病例在15日起的七天內增加了五倍,因此一旦病毒傳入香港,「它的爆發可以很厲害」。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官員強調,粵港澳三地在傳染病防控與應急方面合作無間,港方已充分掌握粵方基孔肯雅熱疫情。

台灣方面則表示,境內基孔肯雅熱病例均為移入病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5日稱,今年以來累計輸入了16例,其中印尼佔13例,菲律賓兩例,斯里蘭卡一例。

但疾管署警告,台灣2020至2024年同期基孔肯雅熱病例介於零至六例,因此16例這個數目為近六年同期最高。台方已提升對廣東的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示」。

基孔肯雅熱除了中國大陸,還正在哪些地方蔓延?

當前的全球基孔肯雅熱感染激增始於今年年初,主要發病地點包括印度洋島國毛里求斯(Mauritius)、法屬留尼汪島(La Reunion)和法屬馬約特島(Mayotte)。三地在2004至2005年間發生的基孔肯雅熱大流行中均為主角。

其中,法屬留尼汪島已有三分之一人口染病。留尼汪島衛生局(ARS La Reunion)最近一次於8月1日發佈的疫情通報指出,自2025年以來,全境有5.45萬人確診感染基孔肯雅熱,其中28人死亡。

世衛組織蟲媒病毒團隊負責人阿爾瓦雷斯博士(Dr Diana Rojas Alvarez)22日警告說:「基孔肯雅熱並非一種為人熟知的疾病,但它目前已在119個國家被偵測到並正在傳播,使56億人蒙受風險。」

阿爾瓦雷斯博士說,世衛組織認為目前在毛里求斯、留尼汪島和馬約特島的傳播情況,跟上一次疫情何其相似。「我們看到歷史正在重演。」

法國總統馬克龍(右)在留尼旺島上視察滅蚊裝置佈置情況(22/4/2025)

AFP
基孔肯雅熱在法屬留尼旺島肆虐,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份曾到當地視察疫情。

她說,基孔肯雅熱病毒從印度洋島嶼向非洲馬達加斯加、索馬里和肯尼亞擴散,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流行病傳播也在發生。

她還提到,法國本土自5月1日以來已錄得約800例輸入病例。歐洲整體的輸入病例與本地傳播情況尤其令人擔憂。

這可能與白紋伊蚊最近幾年作為侵入物種登陸歐洲有關。

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傳染病生態學家艾琳·莫迪凱博士(Dr Erin Mordecai)對BBC未來網指出:「由於它(白紋伊蚊)比埃及伊蚊對較涼氣候的耐受性稍高,因此能夠熬過冬季,並已在美國東岸沿線建立棲息地。它已成為一項主要的入侵性威脅,因為它能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茲卡病毒及其他病毒。」

同理推之,歐洲相對溫和的環境促使白紋伊蚊在歐洲擴散,也因此加強基孔肯雅熱的傳播。

針對境外基孔肯雅熱疫情,台灣疾管署23日宣佈將對巴西與法屬留尼旺島的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二級「警示」,中國大陸廣東省、菲律賓、印尼、印度、斯里蘭卡、阿根廷和玻利維亞提升為第一級「注意」。

基孔肯雅熱能如何治療?

臨床治療方面,目前並無針對基孔肯雅熱的專門抗病毒藥物。世衛組織建議對患者使用退燒藥(Anti-pyretics)與最佳止痛藥(Pptimal analgesics),以對付發熱和關節痛,例如撲熱息痛(Paracetamol)和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世衛組織同時建議患者大量喝水和多休息。

全球共有兩款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已獲監管當局批准使用,但尚未進入廣泛應用階段。

其中,法國藥企Valneva研發的疫苗Ixchiq於2023年11月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是全球首款基孔肯雅病毒疫苗。獲准臨床使用的人群為18歲及以上、感染風險較高者。

基孔肯雅熱可以如何預防?

孟加拉達卡一位男士在蚊帳包裹下睡午覺(3/7/2025)

EPA
睡覺時使用蚊帳有助阻擋蚊蟲叮咬,降低感染基孔肯雅熱風險。

世衛組織認為,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護措施就是避免蚊蟲叮咬,而減少病毒傳播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控制蚊子媒介和減少蚊子滋生地。

世衛組織建議身處基孔肯雅病毒傳播地區的人員穿著盡量減少皮膚暴露的衣服,防止白天被蚊子叮咬,同時應該用紗窗和紗門來防止蚊子進入室內。若在白天睡覺,應使用藥浸蚊帳來預防蚊蟲叮咬。

用於防止蚊子的驅蟲劑應該含有避蚊胺(DEET),伊默寧(IR3535)或埃卡瑞丁(icaridin)。

中國疾控中心還建議民眾避免在樹蔭和草叢等蚊蟲密集的地方長時間停留,晚上睡覺的時候,必要時要配合電蚊拍和蚊香液滅蚊。個人如果出現高熱、關節劇痛、皮疹的情況,尤其是有蚊蟲叮咬史或者疫區旅居史者,要立即就醫治療。

香港與澳門衛生當局也建議居民定期清除工作場所與家居周圍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