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上任僅一週,中國一款名為DeepSeek(深度探索)的新款人工智慧(人工智能,AI)應用程式便震撼了矽谷。
一夜之間,DeepSeek-R1升至美國蘋果應用程式商店免費應用的榜首。
這個中國公司當時宣稱,其新型聊天機器人足以與ChatGPT匹敵,且開發成本僅相當於後者的一小部分。
這些聲明,連同該應用程式的突發熱潮,重創了美商晶片巨頭輝達(Nvidia,英偉達),使其市值在單日蒸發6000億美元(約4460億英鎊),相當於17%的跌幅,創下美國股市單一股票史上最大單日損失。
此外,其他幾家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科技公司股票也受到波及,陷入下跌漩渦。
DeepSeek的崛起亦動搖了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霸主地位。在此之前,中國被認為已落後於美國。如今,中國似乎一躍成為領跑者。
彼時,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將DeepSeek-R1的問世形容為「AI的史普尼克時刻」,呼應半世紀前蘇聯發射史普尼克衛星,點燃美蘇太空競賽的歷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aesRmXofQ
DeepSeek震驚全球至今已六個月。
如今,這款突破性應用已淡出頭條,不再是舊金山酒吧熱議的話題,但DeepSeek並未消失。
DeepSeek挑戰了美國科技領袖,如ChatGPT製造商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所推崇的某些AI核心假設。
「我們曾認為任何事物都是越大越好,」AI晶片新創公司d-Matrix執行長席德·謝斯(Sid Sheth)說。現在,矽谷人開始認為或許極盡所能地堆疊數據中心、伺服器、晶片與電力,並非未來之道。
謝斯向BBC說,儘管DeepSeek當時看似無法使用最尖端的技術,但它卻展示了「透過更聰明的工程設計,確實能打造出強大的模型」。
DeepSeek的熱潮在今年一月末的那個週末席捲而來,當時美國企業IT人員未能阻止員工湧向該應用。到了隔週一,當這些公司意識到問題時,才開始匆忙禁止員工使用DeepSeek,擔憂用戶數據可能被傳送到DeepSeek總部所在的中國。
雖然確切數字無從得知,但許多美國人至今仍在使用DeepSeek。
部分矽谷新創公司選擇繼續使用DeepSeek,捨棄美國公司更昂貴的AI模型,以降低成本。譬如,一位投資者告訴我,對資金短缺的公司而言,持續使用DeepSeek省下的資金,正用於滿足關鍵需求,如增加人力。
然而,他們也格外謹慎。
在線上論壇中,用戶分享如何在自家設備上運行DeepSeek-R1,而不使用DeepSeek在中國的伺服器,認為此舉能保護數據免於被暗中傳輸。
「這是使用該模型的好方法,無需擔心數據被傳送到中國。」Mill Pond Research執行長克里斯托弗·凱恩(Christopher Caen)告訴BBC。
專家也表示,DeepSeek的問世標誌著美中AI競爭的轉折點。
位於柏林的獨立智庫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分析師溫蒂·張(Wendy Chang,音譯)告訴BBC說:「在之前,中國在大規模語言模型領域被視為追趕者,雖然擁有具競爭力的模型,但總是落後西方頂尖之作,」
大型語言模型(LLM)是一種經訓練後能預測句子或詞組中下一個詞的推理系統。
DeepSeek宣佈以相較美國對手的極少計算資源與成本,達成領先模型,這顛覆了世人的認知。
OpenAI在2024年單年投入50億美元。
相較之下,DeepSeek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僅以560萬美元開發出DeepSeek-R1,在多項基準測試中超越OpenAI的o1模型。溫蒂·張向記者解釋:「DeepSeek向世界揭示了中國AI景觀的競爭力,。
此外,美國AI開發者已從這一轉變中獲利。
特朗普政府及美國主要科技公司宣揚的AI相關協議與公告,常被框定為維持領先中國的關鍵。
特朗普的AI主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在上個月公布AI行動計劃時指出,這項技術將對經濟與國家安全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持續主導AI領域至關重要。」薩克斯表示。
不過,DeepSeek從未平息外界對其中國背景的安全疑慮。
路透社六月首度報導,美國政府正評估該公司與北京的連結。一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回覆BBC稱他們理解「DeepSeek已自願提供,並可能繼續提供,對中國軍事與情報行動的支持」。
DeepSeek未回應BBC的置評請求,但該公司的隱私政策聲明,其伺服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您存取我們的服務時,您的個人資料可能被處理並儲存於我們位於中國的伺服器,」該政策寫道。
「這可能是您直接提供給我們的個人資料,或由我們或第三方進行的轉移。」它的聲明說。
本週稍早,OpenAI發布一對AI模型,再度引發對DeepSeek的討論。
這些是這家美國AI巨頭五年來首度發布的免費開放版本——可下載並修改——公佈時機正好在ChatGPT開啟消費AI時代之前。
「從DeepSeek可直接連接到OpenAI本週的公告。」d-Matrix的謝斯向BBC解釋。
謝斯還分析稱:「DeepSeek證明了更小、更高效的模型仍能提供出色性能,這改變了產業思維。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這一思維的下一波浪潮:轉向適度規模的模型,更快、更廉價,並適合大規模部署。」
但對其他人而言,美國AI主要業者仍遵循舊有途徑。
在發布免費模型僅數日後,OpenAI揭曉GPT-5。在此之前,該公司大幅提升其計算容量與AI基礎設施。
隨著美國科技公司爭相網羅頂尖AI人才,一連串關於AI所需新數據中心集群的公告紛至沓來。
譬如,Meta執行長扎克伯格投入數十億美元以實現其AI雄心,並試圖以億元薪酬從競爭對手挖角員工。
科技巨頭的命運,似乎比以往更緊密繫於其對AI的投資承諾,正如過去科技業財報季一連串爆發性業績所證。
與此同時,DeepSeek問世後股價暴跌的輝達,已強勢反彈並觸及新高,使其成為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最初的敘事已證明有些誤導。」Mill Pond Research的凱恩表示。
我們又回到了那個未來:AI將明顯依賴更多數據中心、更多晶片,以及更多電力。
換言之,DeepSeek對現狀的撼動並未持久。
話說回來,DeepSeek現在的狀況又是如何呢?對此,澳洲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張越(Marina Zhang)認為DeepSeek如今面臨維持勢頭的挑戰。
她向BBC指出,這部分歸因於營運挫折,也源於來自美國與中國公司的激烈競爭。張越還注意到,該公司的下一代產品DeepSeek-R2據報已延遲上市。
其中一個原因是高端晶片的短缺。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0/08/2025 05:00PM
10/08/2025 05:00PM
10/08/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