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歐洲正如何減少對中國稀土產品的依賴?

在湛藍的天空下,索爾維位於法國西部拉羅謝爾的稀土加工廠的儲槽和高架管道

BBC
索爾維位於法國西部的稀土加工設施是歐洲僅有的兩座稀土加工設施之一。

這座位於法國西海岸拉羅謝爾(La Rochelle,又稱:荷榭勒、拉洛歇爾)的工業廠房,近80年來一直在提煉稀土金屬。

隨著這些材料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化工企業索爾維(Solvay)正擴建緊鄰大西洋的加工廠,以滿足歐洲市場激增的需求。

這17種稀土金屬對現代科技至關重要,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電動車、風力發電機與核磁共振掃描儀等設備。

然而,全球約70%的稀土開採與90%的精煉作業集中在中國,這是多年來中國政府支持的結果。

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正努力降低對中國稀土進口的依賴。索爾維工廠的未來,對這一目標至關重要。

「這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同時也對更短的供應鏈有更高需求。」索爾維執行長菲利普·克倫(Philippe Kehren)表示。

新冠疫情與烏克蘭戰爭促使企業與政界人士重新檢視供應鏈中的脆弱環節。

「當某種原料幾乎百分之百來自單一地區,若你依賴它,就會希望分散來源。我們正是能提供這樣選擇的公司。」這名比利時化工巨頭的負責人解釋道。

這也是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去年生效的原因。該法案訂立目標,要求在2030年前降低對進口關鍵原材料的依賴,涵蓋開採、加工與回收等環節。

目前歐洲僅有兩座稀土加工設施,一座位於愛沙尼亞,另一座就是法國西部的這座工廠。它是中國以外唯一能處理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廠房。

這座工廠的投資擴增,正值其業務重心從汽車催化轉化器(觸媒轉化器)用稀土,轉向電動車電池、先進電子設備與國防系統所需磁鐵的強勁需求。

目前重點放在回收歐洲境內已有的稀土資源。「我們認為,光是回收報廢馬達與其他設備,就可能供應歐洲所需稀土的30%。」克倫表示。

隨著需求持續上升,情況將有所改變,屆時將需要來自巴西、加拿大與澳洲等國的新開採原料。

索爾維執行長菲利普·克倫亨身著西裝,繫著藍色領帶,站在一排貴賓中間,為擴建的稀土工廠剪彩

BBC / Jonathan Josephs
索爾維執行長克倫出席剪彩儀式並表示,該工廠的目標是到2030年為歐洲提供30%的稀土。

歐洲目前沒有任何稀土礦場投入運作。挪威與瑞典的相關項目雖然進展較快,但預計仍需約十年時間才能投入生產。

「我認為我們絕對需要擁有自己的礦場,雖然不一定要很多,因為可以採取多元來源的方式,但擁有自有供應來源仍然很重要。」克倫表示。

將這些原料轉化為工廠最終產品——稀土粉末,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約需 1,500 道工序。由於這座工廠具備獨特技術,外人鮮少被允許進入,以防競爭對手獲取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專業知識。

不過,我們獲得了特別許可,得以進入其中一間分離室,這是自1948年工廠啟用以來累積的關鍵技術核心之一。

「液體分離單元的目標,是將鈰與鑭分離純化。」生產經理佛羅里安·古諾(Florian Gouneau)一邊帶我們走上金屬樓梯,一邊解釋。

「這就像你有一杯混合果汁,裡面有橙汁、蘋果汁、鳳梨汁,而液體分離單元的任務,就是把蘋果汁分出來、橙汁分出來,如此類推。」

這間分離室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排列著一排排巨型金屬桶,透過化學反應將不同稀土元素分離。

整個佔地40公頃的廠區僱用超過300名員工。大量工業建築透過金屬管線相互連接,將物質輸送至各個處理階段。

大量化學品儲存在圓柱形儲槽中,使整座工廠散發出一種獨特氣味,類似剛清潔過的醫院病房。

我問古諾先生,在這裡工作三年是否已習慣這種氣味。他笑著回答:「什麼氣味?」

圖中擺放幾個瓶子,展示如何從稀土混合物中分離出釹和鐠

BBC / Jonathan Josephs
瓶子示範如何分離稀土元素釹和鐠。

這座工廠充滿噪音與熱氣,通風口持續運作,將熱空氣排出。海鷗在空中盤旋,似乎未察覺牠們俯瞰的是全球經濟最重要前線之一。

法國政府正透過約2,000萬歐元(約 2,300 萬美元/1,740 萬英鎊)的稅收減免來支持這座設施。

「依賴單一來源是危險的,因為你無法預測這個來源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戰略礦產與金屬顧問班傑明·加勒佐(Benjamin Gallezot)表示。

「可能是地緣政治因素,也可能是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

在烈日下,他未正面回應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影響——這是美中貿易談判的核心議題之一。

但他指出:「我認為經濟合作的力量,遠遠勝過純粹的競爭。」

歐洲議會希望歐盟執委會加強行動,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議會指出,北京的出口管制「毫無正當理由」,且「具有脅迫意圖」。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期訪問德國時表示,對軍民兩用物資實施必要管制是中國的「主權權利」,也是「國際慣例」。

這一立場也說明了,近年歐盟貿易協議將原材料取得列為核心議題,例如去年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與烏拉圭簽署的協議。

西方稀土企業表示,若要追趕中國競爭對手,需更多政府支持。

澳洲礦業公司Viridis Mining執行長拉斐爾·莫雷諾(Rafael Moreno)指出,政府在法規與資金上的支持「目前是關鍵」。該公司正在巴西開發一座大型稀土礦場,目標是供應全球約5%的稀土需求。

身穿藍色安全服、頭戴白色安全帽的工人在索爾維位於拉羅謝爾的稀土加工廠的巨型窯爐周圍工作

BBC
這個巨大的窯爐將液體變成固體,作為分離稀土元素的過程的一部分。

中國在稀土領域領先全球,其中一個原因是其更願意處理開採與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放射性污染。

索爾維在中國也有稀土業務,執行長克倫表示:「其實有方法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處理,而不造成污染。」他補充:「這會多花一些錢,所以你必須願意多付一點成本。」

他指出,價格是拉羅謝爾擴建廠未來的關鍵。他需要客戶——包括汽車製造商與大型科技公司——承諾以特定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稀土。

歐盟已將降低進口依賴的目標寫入法律,但克倫希望看到具體執行方式。「例如,是否會提供財務誘因,鼓勵價值鏈上的各方從歐洲採購稀土?」

他認為,這樣做將有助於歐洲整體經濟。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