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生活意味著什麼?
「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常說我們的額頭上有一個『R』——意思是難民。」西藏作家兼活動家丹增尊珠(Tenzin Tsundue)說。
尊珠先生是居住在印度的約7萬名藏人之一,他們分佈在35個指定的定居點。
1959年,數千名藏人在反抗中國統治的起義失敗後逃離印度。
追隨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他們翻越了險峻的喜馬拉雅山口,抵達印度。在那裡,他們因人道主義原因以及共同的宗教和文化聯繫而被接納為難民。
但尊珠先生說,在印度生活,甚至出生在印度,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印度人。
在印度的藏人依靠每五年續簽一次的可續期登記證生活。如果父母一方在1950年至1987年期間出生在印度,那麼在印度出生的藏人可以申請護照,但必須交出登記證。許多人猶豫不決,因為這與他們的藏族身份息息相關。
今年7月,達賴喇嘛迎來90歲誕辰,數千名藏傳佛教徒聚集在達蘭薩拉──一座坐落在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喜馬拉雅山麓的寧靜小鎮。達蘭薩拉是西藏流亡政府,即藏人行政中央(CTA)所在地。
即使在祈禱領袖長壽的同時,許多像尊珠一樣的藏人也開始反思流亡生活的不確定性。
流離失所的情感重擔、無國籍的法律困境以及圍繞達賴喇嘛的地緣政治,都為這場慶典增添了沉重的負擔。
1959年後的幾十年裡,藏人持續湧入印度,逃離中國對其故土日益嚴密的控制。
85歲的達瓦桑布(Dawa Sangbo)在尼泊爾經歷了七天的艱苦跋涉後,於1970年抵達達蘭薩拉。
「我們夜行日伏。」他回憶道。
由於在印度無處可去,他在帳篷裡住了12年,在達蘭薩拉附近的村莊賣香料勉強維持生計。現在,他和媳婦住在一個藏人聚居的社區。
對許多像桑布先生這樣的藏人而言,逃往印度或許為他們提供了安全感——但他們仍然渴望故土。
「畢竟,家就是家,」帕桑加波(Pasang Gyalpo)說道,他於1990年從西藏逃往尼泊爾,最終定居印度。
五年後,加波先生賄賂了尼泊爾警衛,潛入西藏,試圖帶家人去往印度。但他抵達後不久就被中國警方追捕,被迫逃離。他的家人仍然留在西藏。
「他們在故土,我卻身處異鄉。除了痛苦,我還能感受到什麼呢?」他問。
對於像宗都先生(Tsunde)這樣出生在印度的年輕藏人來說,痛苦更多的是生存的痛苦。
「對我們來說,創傷不在於失去了土地,」他說,「在於我們並非出生在西藏,也沒有在西藏生活的權利。更令人感到的是,我們土地、文化和語言中如此重要的東西被剝奪了,這讓我們感到深深的匱乏。」
西藏和喜馬拉雅地區的研究員洛桑央措(Lobsang Yangtso)解釋說,無國籍意味著缺乏歸屬感。
「這很痛苦,」她說,「我一輩子都住在這裡(印度),但我仍然感到無家可歸。」
流亡藏人感謝印度給予的庇護,但也哀嘆自身權利的匱乏──沒有印度護照,他們無法投票、擁有財產,也無法輕鬆出國旅行。
「我們有印度政府頒發的身份證(一種官方旅行證件),作為身份證明。」普布卓瑪(Phurbu Dolma)說。但機場移民局的工作人員通常不承認這張身份證。
出生在印度的藏人多吉平措(Dorjee Phuntsok)指出,在印度,許多公司的工作通常需要印度護照。「沒有印度護照,我們會錯失很多機會。」
近年來,由於一些國家接受身份證作為簽證申請,成千上萬的印度藏人憑此移居西方國家。
許多人持學生簽證或工作簽證離開,或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定居,或獲得宗教和人道主義組織的贊助而出國。
西藏流亡政府主席(藏人行政中央司政)邊巴次仁(Penpa Tsering)認為主要是經濟原因。 「美元和歐元比這裡更值錢,」他說。
但對於像圖登旺秋(Thupten Wangchuk)這樣8歲時就移民到印度的36歲藏人而言,移民的動機更為個人化。
「(近)30年來,我一直沒見過我的父母和親戚。我在這裡一個人也沒有,」他說,「我想去西方國家的唯一原因是,我可以在那裡成為公民。然後我就可以申請簽證,去西藏探望我的父母。」
一些藏人承認,鑑於地緣政治的牽制和壓力,務實的必要性不容忽視。
「如果你問任何一個藏人,他們都會說他們想回去,」藏人行政中央官員貢卻米瑪(Kunchok Migmar)說,「但現在,西藏沒有自由。沒有人想回去,結果只會被中國人打。」
最新的導火線出現在達賴喇嘛90歲生日的前幾天。達賴表示,自己的繼任者將由其辦公室下屬的一個機構選出——中國拒絕了這項提議,堅稱將根據其法律決定。北京稱繼任問題成為中印關係中的「眼中釘」。
印度的官方立場是「不對任何信仰和宗教活動持立場」。值得注意的是,在達賴喇嘛生日當天,印度政府的兩位高級部長與他同台亮相。
達賴喇嘛宣布將有繼任者,這讓藏人鬆了一口氣。但他的去世對西藏運動意味著什麼,仍有不確定性。
「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就做好準備,等到尊者在世,並且未來的領導人能夠延續同樣的勢頭,那麼我認為這對我們的影響應該不會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大。」邊巴次仁說道。
並非所有藏人都認同他的樂觀態度。
「多虧了現任達賴喇嘛,我們才擁有這些機會和資源。」多吉平措說。他還補充說,許多藏人擔心,在尊者圓寂後,藏人社群可能會失去長期以來的支持。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2/08/2025 05:00PM
12/08/2025 05:00PM
12/08/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