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澳洲雄心勃勃,下重注挑戰中國的稀土壟斷地位

稀土

Getty Images
美國80%的稀土進口依賴中國,而歐盟對中國的依賴度更高,達到98%。

從珀斯(Perth)向北驅車三小時,便抵達了恩納巴(Eneabba)——一片荒涼的土地,景觀單調,僅偶爾點綴著幾座低矮的丘陵。

但這裡是西澳的礦業重地。

在這廣袤的地貌下,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礦坑,看起來堆滿了毫無價值的泥土。然而,外表往往具有欺騙性:這個礦坑儲藏著超過百萬噸的關鍵礦物,即所謂的稀土。其中蘊含的元素對於製造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和國防裝備至為關鍵。

現在,澳洲正對這一發現寄予厚望,貸款十億美元予一家礦業公司,旨在開採這些金屬,挑戰中國對稀土供應鏈的壟斷地位。

這場豪賭會成功嗎?

中國對稀土的掌控在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打的貿易戰中擊中了要害。

當北京限制稀土出口,作為關稅談判的強硬籌碼時,全球製造商驚慌失措,紛紛進入危機應對模式。他們意識到,中國有能力讓他們的工廠停擺。譬如,福特汽車甚至因此讓芝加哥的一家工廠停產其熱門車型Explorer SUV長達一週,這在應對特朗普關稅時可謂大膽之舉。

一個月後,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透露,停產是由於稀土短缺所致,並坦言公司仍在為確保穩定供應而苦苦掙扎。

「這是每天都在應對的問題。」法利在接受彭博新聞台採訪時表示。

隨後,北京同意恢復對美國的稀土礦物和磁鐵出口,緩解了供應瓶頸。但人們擔憂,若中美之間未能達成貿易協議,供應鏈中斷可能捲土重來。

「西方錯失了良機,這是現實。而中國則長期投入,看到了其中的價值並願意投資,」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提取冶金學主席雅克·埃克斯坦(Jacques Eksteen)教授告訴BBC說。。

Illuka礦產地

BBC
澳洲伊努卡的100萬噸稀土礦庫存價值超過6.5億美元。

稀土是什麼?為何如此重要

「稀土」一詞指元素週期表中的17種元素,它們質輕、強度高且耐高溫,特別適用於小型電動馬達。然而,這個名稱其實有些誤導。

埃克斯坦教授解釋:「稀土並不稀有或稀缺。黃金才是稀缺的,但它並非關鍵材料。」

然而,稀土的重要性無可否認。

以一輛普通電動車為例,有些依賴稀土元素的車型從側鏡、音響到雨刷和剎車感測器,數十個組件都含有這些金屬。

因此,問題不在於稀土的儲量,而在於「供應鏈中某個環節被一兩個國家控制,形成瓶頸。」埃克斯坦教授補充道。

上世紀90年代,歐洲尤其是法國曾擁有蓬勃的稀土產業。如今,幾乎所有稀土產品都來自中國,中國數十年來大規模開採和精煉,現佔據全球稀土開採的50%以上及近90%的加工能力。

美國80%的稀土進口依賴中國,而歐盟對中國的依賴度更高,達到98%。

伊盧卡資源公司(Iluka Resources)稀土部門負責人丹·麥格拉思(Dan McGrath)在帶我們參觀公司位於伊尼巴的巨型礦場時說:「中國有意且公開地尋求控制稀土市場,以支持其下游製造業和國防工業。」

然而,麥格拉思和伊盧卡公司希望打破這種控制——儘管這並非公司的初衷。

澳洲資源部長金恩

BBC
澳洲資源部長瑪德琳·金恩說所謂關鍵礦物和稀土的開放國際市場根本不存在。這些材料的供應由單一國家主導,他們有能力操控市場。

數十年來,伊盧卡公司一直在澳洲開採鋯石——陶瓷的關鍵成分,以及用於油漆、塑膠和紙張顏料的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巧合的是,這些礦砂的副產品包括鏑(dysprosium)和鋱(terbium)——都是一些最受追捧的稀土元素。

多年來,伊盧卡累積了大量稀土庫存,現今價值超過6.5億美元。

然而,這只是較簡單的部分。稀土的加工或精煉則是另一項挑戰。

埃克斯坦教授向BBC解釋稱:「這些稀土元素的化學性質非常相似,因此分離它們需要經過很多階段。」

「此外,這個行業還會產生殘留物和廢料,處理起來頗具挑戰。這些廢料通常含有放射性物質,處理成本高昂。」他補充說。

事實上,這也是坎培拉向伊盧卡提供16.5億澳元(約10億美元;7.98億英鎊)貸款的原因之一,旨在建設一座精煉廠,以滿足稀土需求。

伊盧卡預計,到本世紀末,稀土需求將增長50%至170%。

麥格拉思則告訴記者:「我們預計到2030年能滿足西方國家對稀土的顯著需求。因為我們的客戶認識到,擁有獨立、安全且可持續的非中國供應鏈,對其業務的持續性至關重要。」

「這座精煉廠以及伊盧卡對稀土業務的承諾,將成為中國之外的替代選擇。」他告訴BBC。

但是,這座精煉廠還需兩年時間才能建成並投入運營。

麥格拉思因此表示,若非與澳洲政府的策略合作,稀土項目在經濟上將不可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8jqiXa_PE

戰略合作的必要性

中國近期對稀土供應的開關自如,促使貿易夥伴積極尋求供應多元化。

伊盧卡表示,例如汽車製造商通常提前數年規劃生產,因此在精煉廠尚未上線之際,該公司已接到關於投產時間的詢問。

換言之,稀土對於綠色轉型、電動車及國防技術至關重要,因此去掌控稀土這項資源逐漸成為各國急切處理的優先事項。

譬如,澳洲資源部長瑪德琳·金恩(Madeleine King)就解釋:「所謂關鍵礦物和稀土的開放國際市場只是一個幻象,根本不存在。原因在於,這些材料的供應由單一國家主導,他們有能力操縱市場走向,無論是價格還是供應。」

因此,坎培拉認為政府干預是必要的,這樣能提供替代供應,幫助全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金恩向BBC補充說:「我們可以選擇袖手旁觀,什麼都不做……或者挺身而出,承擔起發展稀土產業的責任,與現有市場競爭。」

然而,隨著澳洲投資並致力於擴展稀土產業,它必須面對一個問題——污染。

圖表

BBC

在中國,多年來稀土加工造成的環境破壞,使化學物質和放射性廢料滲入水道,城市與居民承擔了數十年監管不力的後果。

對於稀土,問題不在於開採的環境足跡,而在於加工過程的骯髒本質——涉及提取、浸出、熱裂解和精煉,這些過程會產生放射性成分。

埃克斯坦教授表示:「沒有哪個金屬產業是完全乾淨的……不幸的是,有時這就像是在選擇毒藥。」

但他又說:「在澳洲,我們有機制來處理這些問題。我們擁有法律環境和框架,至少能以負責任的方式應對。」

歐盟(EU)過去曾指責中國利用稀土的「準壟斷」地位作為談判籌碼,將其武器化以削弱關鍵產業的競爭對手。擁有數百家亟需稀土的汽車製造商的歐盟表示,即便中國已放寬供應限制,供應鏈衝擊的威脅依然存在。

儘管打造一個全新產業需要時間,但澳洲在稀土競賽中似乎擁有諸多優勢,力圖成為更可靠、更乾淨的來源。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獨立於中國外的來源。

楚墨爾(Jaltson Akkanath Chummar)協助報導。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