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工程師看台積電洩密:以前睜隻眼閉隻眼,現在一定要處理

台積電

AFP via Getty Images
三名主要嫌疑人都畢業於台灣清華大學,涉嫌非法取得並洩漏台積電最先進的2奈米製程技術細節。

台積電(TSMC)领先全球的2奈米晶片(芯片)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進入量產,全球客戶及同行都在關注。但一家台灣工廠卻於近日曝出技術洩密事件。

這起事件正是關於2奈米晶片關鍵技術,因此震動台灣科技界。台灣當局已依據《國家安全法》羈押相關人員。

誰是竊密者?

根據報導,台灣檢察官接獲台積電報案後逮捕多名現任與前任員工,涉嫌竊取該公司先進2奈米晶片製程的機密資訊,其中涉案並遭羈押的前任員工,曾任職於日本半導體大廠東京威力科創(TEL)在台灣的子公司。

分析指出,由於台積電是全球最先進的高階晶圓代工廠,2奈米晶片的生產已成為業界門檻最高的領域,各大廠商競相角逐的金牌戰場,包括與TEL合作密切的日本國家隊。因此,此洩密消息曝光後,立即引發全球科技界高度關注。

根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台積電透過例行內部監控,發現檔案存取異常及未經授權的活動,隨即展開內部調查,確認至少九名工程師涉案,其中包括三名來自專注於2奈米試產的台灣新竹寶山Fab 20廠,以及六名來自研發支援部門的員工。

此事件導致三名員工遭解僱,其他人則被調職。三名主要嫌疑人依據《國家安全法》遭羈押禁見,抗告遭駁回。根據台媒報導,他們涉嫌的罪名包括「竊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

這是台灣自2022年修訂強化技術保護相關條款後,首宗依據該法起訴的案件,單個涉案者可能面臨最高12年有期徒刑及台幣1億元(約300萬美元)罰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TOSHk_mls

對此,美國科技諮詢公司The Futurum Group研究部總監王韋傑(Ray Wang)向BBC中文解釋,台積電的2奈米技術在整體性能指標上優於三星和英特爾。更重要的是,其良率顯著更高且更穩定,儘管三星和英特爾正在努力縮小差距。

同樣引發注目的是此案將如何引發台日在半導體合作及競逐的未來,因為此案牽涉日本重點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東京威力科創(TEL)。多家台灣媒體報導稱,洩漏資料可能流向日本政府支持、目標於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的初創企業Rapidus。

被洩密的資料是什麼?

台灣2022年修訂的《國家安全法》將14奈米以下的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列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此次台積電案是該法修訂後首宗適用案件。

BBC
台灣2022年修訂的《國家安全法》將14奈米以下的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列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此次台積電案是該法修訂後首宗適用案件。

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理工科系的校友Max(經要求化名)向BBC中文表示,半導體製程的分工極其複雜,被洩密的那台台積電設備負責的可能只是整條幾千道步驟裡面的一道。

Max向記者說,台積電或一些大廠還會讓你那道製程同時有好幾家廠商在做,大家一起競爭,可是彼此都不知道做什麼做到哪。工程師自己都不知道很多案子到底在做什麼:「切分到讓大家都看不出自己在做的整體是什麼,所以廠商端為了在製程改動的時候,能最快提出解決方案來搶單,一定要想辦法跟工程師問到越多情報越好。」

Max以自身經歷向記者解釋,半導體大廠工程師的工作區分嚴格,「但就像一整個拉麵,你只知道他胡椒用5克,但你不知道他先煮麵還是先煮料,用的是什麼麵,什麼料,碗要用什麼大小,有很多種組合。他們用的麵體,湯匙還是碗筷都不一樣。」

「而且,難做的點是要因應不同產品去調整製程。所以可能這個製程用來做手機很適合,上面現在突然說要改成筆電也可以用,但又不想從0開始試一個製程,就會需要客製化調整,這種你就算偷到中間一百分之一,你還是不知道用在哪。」Max說。

Max同時強調,台灣媒體透露被捕者是30幾歲的工程師。這種等級「碰不到什麼真的情報,就是一種客戶關係,上級主管有時候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廠商順利一點對大家KPI都有幫助」。

「但這種事搬到檯面上公司就一定要處理,只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默契啦。早期台積電開始推無紙化的時候,連機台參數都只能在無塵室看不能抄出來,這樣設備商要怎麼出方案給客戶?各家設備商多少都有自己帶出數據的花招,你說公司不知道嗎?不知道的話怎麼在隔天馬上出一份數據精美的報告給客戶呢?」Max告訴BBC。

針對此案,台積電向台媒《三立新聞網》回應表示,由於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台積電不便對細節多做說明。但該公司強調,對於任何違反保護營業秘密及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秉持「零容忍」態度,並在必要時配合相關執法機構確保公司競爭優勢及營運穩定。

半導體工廠

provided
一個晶片產品的完成,從原料,設計,晶圓製造到代工晶片及封測等等,是全球不同公司以及不同部門工程師的協作結果。

宛若電影的商業間諜情節

在這起震驚全球半導體界的洩密案中,三名主要嫌疑人不僅是台積電內部的菁英人才,更是這場科技間諜風暴的核心人物。

據報,主要涉案人員包括工程師陳姓(東京威力科創台灣子公司員工)、吳姓(已被解僱的台積電現任員工)及戈姓(另一名台積電現任員工)。三人皆畢業於台灣半導體工程師搖籃清華大學。其中陳原在台積電專責2奈米試產線的研發支援,疫情期間跳槽至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EL)台灣子公司,擔任設備優化工程師。

台媒《鏡週刊》報導,這三人涉嫌非法取得並洩漏台積電最先進的2奈米製程技術細節,包括製程整合參數、設備調整數據以及關鍵的試產流程圖表。三人利用遠距工作機會,在咖啡店等地碰面,並登入系統時精準控制時間規避了公司內部的監控機制,使用手機拍攝約近千張機密照片。

陳還涉嫌在從台積電離職前便蒐集大量機密數據,並在加入TEL後試圖將這些資料應用於設備性能改善。他強調這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另兩人則分別來自研發支援部門與試產線,他們被指控與陳合作,將公司資料傳遞出去。

宛若電影中的商業間諜情節,卻在現實中上演於咖啡廳與高鐵站等公共場所。

除了被羈押的三人,調查涉及的另外六名工程師雖未遭羈押,但已被調職或解僱。

台積電亞利桑那分公司總裁羅斯·卡斯塔納雷斯(Rose Castanares)

BBC
台積電亞利桑那分公司總裁羅斯·卡斯塔納雷斯說,半導體供應鏈是全球性的,因為目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所有事情。

為何升至國安層面

有分析稱,台灣檢方在7月底間執行大規模搜索,查扣多處地點的證物,包括台積電廠區與涉案人住所,此案已上升為「國安級」,超越了以往的商業洩密。在半導體產業,類似洩密事件並非首次,但這次涉及2奈米這般前沿技術,影響力遠超以往。

2022年修訂的《國家安全法》將14奈米以下的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列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違者最高可判12年徒刑及1億台幣罰款。此次台積電案是該法修訂後首宗適用案件。

2024年底相關條款再新增10項保密技術,總數擴大至32項,涵蓋範圍橫跨國防、AI高效能晶片、半導體製程與太空等領域。

根據現行《國家安全法》,關鍵技術定義被定義為重大損害國家安全、產業競爭力或經濟發展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基於國際公約、國防之需要或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考量;可促使我國產生領導型技術或大幅提升重要產業競爭力。

分析稱,開發2奈米等先進晶片技術需投入數百億美元研發資金,並配備尖端製造設施與稀缺的專業工程師資源,全球僅少數企業能負擔此重擔。科技評論者凱瑟琳·托爾貝克 (Catherine Thorbecke) 便在彭博新聞評論稱,「對台積電而言,技術領先至關重要——其3奈米技術貢獻約24%營收,2奈米製程需求已然高漲,預計今年底量產。在匯率波動與貿易不確定性下,台積電的技術優勢賦予其定價權與市場主導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uNJr4F6co

與中國大陸有關?歷年台積電的洩密訴訟

事實上,技術外洩一直是台積電及台灣面對的重要挑戰,並且一直與對手三星及中國中芯國際有關,此次事件則有所不同,起於在半導體發展落後中韓台的另一科技大國日本。

上週,台積電總部所在的新竹地檢署也開始查緝中資在台灣涉嫌設立非法據點,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竊取台灣高科技技術機密。根據台媒聯合新聞網,該署已破獲至少5家中資企業在台從事非法挖角與技術竊取機密。

據報導,5家中資企業包括北京集創北方科技、歌爾股份公司、北京特納飛電子技術、博流智能科技(南京)與世紀互聯集團。新竹地檢署指出,北京集創北方科技專營電源管理晶片設計及顯示晶片,市占率是中國同業之首。2022年曾因非法挖角被台灣檢察機關查辦,今日又再度被查獲未經許可在新竹設立據點挖角。

回到台積電,相關洩密訴訟近20多年間並不少見。

2003年該公司曾指控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竊取商業機密,兩年後雙方達成和解,中芯需在6年內支付1.75億美元的專利授權金。2006年台積電稱再度發現中芯持續不當使用其機密,發起訴訟,於2009年和解,中芯除了需要先給付1.35億美元授權金之外,需要另外支付2億美元並無償給予台積電8%股權,台積電在隨後十年內陸續售出中芯國際股份。

2015年,台積電還曾以涉嫌洩露機密資訊,控告前公司研發處長梁孟松欲加入韓國三星電子並勝訴。法院判決要求禁止梁孟松在2015年底前為三星工作,且不得洩漏台積電的營業秘密和人員名單。梁孟松後來被挖角至中芯國際擔任執行長。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激烈競賽中,2奈米製程代表著下一個里程碑。台積電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2奈米半導體,而美國英特爾和三星目前在研發上陷入困境。日本企業方面,Rapidus獲得了美國IBM提供的技術,目標是2027年實現量產。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今年初公布的2024年第3季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收入份額排名,台積電以64%的市場份額居全球首位,三星以12%場份額居次,中國中芯國際以6%位列第三。

台日合作受影響?

半導體晶片

Getty Images

東京威力科創(TEL)因捲入這起洩密案,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TEL是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支柱企業,客戶遍及台積電、三星與英特爾等巨頭。在半導體供應鏈中,TEL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其設備佔全球市場份額逾30%,尤其在2奈米以下製程中,TEL的技術是確保良率與效率的關鍵。

此事曝光後TEL迅速解僱了涉案員工即陳姓工程師,並強調內部調查未發現任何機密資訊進一步外洩至第三方。公司發聲明強調會「全力配合台灣司法當局的調查。」

TEL與台積電的合作歷史悠久,台積電也已在日本熊本投巨資設廠。這起鬧得沸沸揚揚的洩密事件是否會延緩台日技術共享呢?

分析稱,日本正透過Rapidus等計劃加大投資,目標是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擺脫依賴台積電的窘境,此次涉入洩密案的TEL正是Rapidus的重要夥伴。Rapidus已接受政府120億美元巨額補助,被視為日本的「晶片國家隊」,但目前卻面臨人才短缺與技術鴻溝。

半導體分析師王韋傑(Ray Wang)向BBC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洩密風波將如何影響日本的半導體復興,「Rapidus的製程節點技術和路線圖與台積電還有顯著差異。」他又表示,現在評估Rapidus的2奈米生產前景仍為時過早。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擁有尖端製造能力將增強日本的經濟安全」。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台積電董事劉鏡清上週則發表聲明稱,此次案件不會對台積電在日本的投資計劃造成影響。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