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阿拉斯加結束會晤,但未能就烏克蘭停火達成協議。
這場近三小時的會議後,兩位領導人向媒體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隨即離開,並未回答任何記者提問。
三位在安克拉治(Anchorage)採訪峰會的BBC記者,分析了這對美俄領導人以及烏克蘭戰爭後續發展的影響。
BBC駐北美記者安東尼·澤克爾(Anthony Zurcher)報道
「協議沒談成就是沒談成。」特朗普在安克拉治的會後致辭中如此表示。
這其實等於承認,幾個小時的談判下來,沒有協議,沒有停火,沒有具體成果。
特朗普說他和普京取得了「一些很好的進展」,但沒有具體細節,外界只能靠想像。
他隨後又承認「我們沒達成目標」便離場,沒有接受任何一位在場記者的提問。
這趟長途行程卻只換來含糊其辭,即便如此,美國的歐洲盟友和烏克蘭官員或許鬆了一口氣:至少特朗普沒有單方面做出可能削弱未來談判的讓步。
但對於自詡為「和平締造者」和「交易能手」的特朗普來說,這次阿拉斯加之行,他兩者皆未能實現。
儘管普京打趣說「下次在莫斯科見」,但沒有跡象顯示未來會舉行包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參與的峰會。
雖然相比烏俄兩國,特朗普在談判中的利害相對較小,但他先前宣稱這場峰會「只有25%的可能失敗」,如今卻空手而回,這勢必損害他的國內外威望。
更令特朗普尷尬的是,在「掛名記者會」的記者會上,他只能默默站著,聽普京先行發表冗長開場白。這與以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慣例形成鮮明對比——通常是美國總統主導全場,外國領袖在一旁靜聽。
阿拉斯加雖是美國領土,但普京卻顯得更自如。俄方官員不忘提醒:這裡曾經是「俄羅斯美洲」,直到19世紀才售予美國。對特朗普而言,這一點或許會在未來幾天更加刺眼,加上媒體鋪天蓋地的「峰會失敗」報道,更添不快。
眼下的關鍵問題——卻在這天無人能問出口的——是特朗普是否會真的兌現威脅,對俄羅斯祭出新一輪制裁。
在離開阿拉斯加前接受福克斯新聞專訪時,特朗普僅表示「也許兩三週內」考慮採取行動。然而,既然他曾放話若俄方不走向停火就有「嚴厲後果」,這種模糊回應可能引來更多質疑。
BBC俄羅斯編輯史蒂夫·羅森伯格(Steve Rosenberg)報道
什麼情況下「記者會」稱不上是記者會?
當沒有記者能提問時。
當特朗普和普京宣讀完聲明後直接離場,現場一片錯愕。
俄羅斯代表團成員也隨即退場,無視記者的追問。
這清楚表明,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特朗普和普京依然存在重大分歧。
特朗普一直爭取俄羅斯停火,但普京始終不為所動。
這與同一日早些時候的氣氛截然不同。特朗普鋪上紅地毯,隆重迎接普京,把這名克里姆林宮領導人當作貴賓。
這一天,普京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在地緣政治舞台的高光時刻,與世界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同台而立。
但特朗普將如何回應?他依然沒能說服普京結束戰爭。
此前,特朗普曾威脅要對俄採取更強硬手段,提出最後通牒、設下期限,並警告若莫斯科拒絕停火將面臨更多制裁。
然而,他並未兌現。
他真的會行動嗎?
BBC國際媒體觀察部俄羅斯編輯維塔利‧舍甫琴科(Vitaly Shevchenko)報道
在安克拉治的結果,或許讓許多人感到掃興;但在基輔,人們則鬆了一口氣——至少沒有宣布任何「協議」會讓烏克蘭失去領土。
烏克蘭人也明白,與俄羅斯的協議一向難以長久。即便這裡真的簽了什麼,他們也會懷疑。
然而,令烏克蘭人憂慮的是,在與媒體的聯合亮相中,普京再度提及衝突的「根源」,並表示唯有消除這些根源,才能實現持久和平。
翻譯自克里姆林宮的說法,這意味著他仍堅持最初的「特別軍事行動」目標——即瓦解烏克蘭的獨立國家地位。三年半來,西方的努力都未能動搖他的立場,如今阿拉斯加峰會也不例外。
會後依然籠罩的不確定性也令人不安。接下來會怎樣?俄羅斯的攻擊是否會持續不斷?
過去幾個月,西方一再設下期限,卻無後續行動,威脅也沒有兌現。烏克蘭人認為,這等於給了普京繼續進攻的信號。他們或許也會把安克拉治的「毫無進展」視為同樣的訊號。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6/08/2025 05:00PM
16/08/2025 11:00AM
16/08/2025 08: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