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入境部門再次拒絕為外國記者發放工作簽證。
最新的一位涉事人為彭博新聞(Bloomberg)記者鍾碧琪(Rebecca Choong Wilkins),她已駐港6年,目前正放產假。
上周五,香港外國記者會(FCC)率先於(8月22日)發聲明公佈消息,指當局並未就其拒絕簽證續簽提供任何理由,加劇對香港新聞自由受侵蝕的擔憂。
彭博新聞發言人向BBC中文表示,不能評論個別情況,但指會全力支持鍾碧琪,並繼續透過適當渠道解決事件。
入境處回覆BBC中文查詢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依法按照既定政策處理每宗申請個案。有關延長逗留期限申請,只會在申請人仍然符合一般就業政策所訂的申請資格及一般入境規定的情況下才會獲得考慮,審批申請時,會因應每宗申請個別情況作審慎考慮。
BBC中文向入境處查詢外國記者工作簽證申請獲批及拒絕的數字,以及拒絕原因為何,審批時會否考慮申請人過往的採訪及報道,處方稱沒有備存相關數字。
鍾碧琪在個人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於周六(8月23日)轉發香港外國記者會的聲明,並發文表示在香港報道六年,現已懷有八個月身孕,對於要離開同事、朋友及其稱為「家」的地方感到非常難過,目前將將暫時離開辦公室放休產假。
根據鍾碧琪的Linkedin專頁資料, 她在2019年至2022年間,任「中國信貸市場組」(China Credit Markets Team)組長,專責報導中國債券市場。2022年起,她轉為負責亞洲政府及經濟事務,報道地緣政治、國家安全等議題。
香港外國記者會聲明已聯繫入境處尋求解釋,又稱理解當局一般情況下不能評論個案,但涉及外國記者的工作簽證時,解釋拒簽原因就變得重要,認為透明地處理關乎新聞自由的事件,對維護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形象至關重要。
無國界記者(RSF)表示,鍾碧琪是第二位彭博社記者,也是自《國家安全法》頒布以來至少第九位淪為「簽證武器化」政策受害者的記者。
彭博另一記者范若伊(Haze Fan)去年亦因簽證申請被拒而未能赴港工作,入境處同樣未有交代原因。范在中國大陸工作期間,曾被羈押超過一年。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鄭嘉如回覆BBC中文查詢時表示,據其理解,被拒簽證的記者數量多於報道可見的情況。她稱,已聽到越來越多例子顯示,有希望續簽或獲得香港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士被問及數百個關於其過去背景的問題;當局亦會索取資訊和文件,例如數月的銀行帳單、以及他們與其本國外交官會面的日期清單,她形容任何申請人亦會覺得這類要求侵犯私隱亦不必要,亦與港府希望吸引國際人才的說法矛盾。
鄭嘉如表示,拒簽在香港,尤其對於記者已言,已成常態,亦成為企業在國際招聘時需要考慮的商業風險,這種不可預測性均不利於營商及香港政府建立良好形象。
2018年時任香港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馬凱(Victor Mallet)被香港當局拒絕續簽其居留簽證,曾主持一場由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的演說,他當時同為英國《金融時報》亞洲區新聞編輯。
曾採訪反修例運動的日籍獨立記者幾石倫子及小川善照被拒絕入境,《紐約時報》現任首席中國記者儲百亮 (Chris Buckley)曾不獲工作簽證續期,曾拍攝黎智英在囚照片的《美聯社》法籍記者路易絲·德爾莫特(Louise Delmotte)曾申請工作簽證被拒,其後在香港國際機場再被拒入境香港。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6/08/2025 08:00AM
26/08/2025 08:00AM
25/08/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