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演練、假血與模擬飛彈:台灣如何準備應對中國大陸的進攻

一張經過處理的拼貼圖,顯示人們走過台灣台北的台北101摩天大樓,以及台灣軍方在台北一座公園部署愛國者防空系統,作為年度漢光軍事演習的一部分

BBC

那是金門島上一個平凡的星期五早晨,距離中國海岸僅數公里。突然間,防空警報劃破寧靜。

在當地政府辦公室,人們關掉燈光並躲到桌子底下。其他人則逃往地下停車場。附近醫院的醫護人員急忙搶救那些滿身鮮血、步履蹣跚的人。

但血是假的,傷者是志願演員。他們與政府人員一起參加了上個月在全台舉行的強制性民防與軍事演習。

目的?演練如何應對中國大陸可能發動的攻擊。

演習中一名人士躺在擔架上

Tessa Wong/ BBC
演習模擬台灣軍方與民間應對中國大陸可能發動的攻擊

中國長期以來誓言要對作為自治政體的台灣實現「統一」,且未排除動武的可能。這個威脅正日益受到台灣方面的重視。去年上任的賴清德總統正在推動多年來最強力的國防強化計劃之一。

然而,他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說服自己的人民認識到這種緊迫性。雖然他的國防政策獲得支持,但也引發爭議。

「我們確實需要這些防衛演習,我相信中國有一定威脅,」一個在台北工作、英文名叫Ben(『本』)的金融專業人士說,「但大陸入侵的機率很低。如果他們真的想攻擊我們,早就動手了。」

大多數台灣人都和「本」一樣——根據軍方附屬的國防安全研究院(Institute for National Defense and Strategic Research,INDSR)在5月發表的調查,有65%的人認為中國在未來五年內攻擊的可能性不大。

這和美國的警告形成對比,美方稱對台威脅「迫在眉睫」,並指出北京正準備在2027年前具備入侵的能力。

台灣的軍事準備

賴清德和他的政府經常重複一句話來解釋他們的動機:「以戰止戰」。他們強調,並非尋求衝突,而是行使台灣建立防禦的權利。

除了推動重大軍事改革,他們還計劃明年將國防預算提高23%,達到新台幣9495億元(約230億英鎊;310億美元),占GDP超過3%,這也是在美國施壓下要求台灣加大國防投資後的舉措。賴清德承諾在2030年前將比例提高至5%。

一名騎自行車的人經過台北一座公園,該公園部署了台灣軍方的愛國者防空系統,作為年度漢光軍事演習的一部分

Ritchie B Tongo/ EPA/Shutterstock
台灣總統賴清德及其政府已啟動重大軍事改革計劃

隨著義務兵役服役期延長,台灣也提高了軍人薪資和福利,並引入更嚴格的訓練。

這些措施旨在解決長期存在的兵源不足和士氣低落問題——過去士兵抱怨訓練不足,甚至被戲稱為「草莓兵」,意指過於嬌弱。

一年一度的「漢光演習」(Han Kuang war games)模擬中國大陸攻擊的軍事應對,已經從過去的「照本宣科」轉為更逼真的模擬。

今年的演習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共有2.2萬名後備軍人參與,比去年增加約50%。除了應對「灰色地帶戰爭」和假訊息攻擊,重點之一是準備城市戰。

台灣軍方人員聆聽台灣總統賴清德的演講(未入鏡)

RITCHIE B TONGO/EPA/Shutterstock
台灣現已提高軍人的薪資與福利

士兵演練如何在捷運系統、高速公路和城市郊區擊退敵軍。在台北,他們在河濱公園實地演練將飛彈裝載到攻擊直升機,並將一所學校改造成戰車維修站。

政府同時也加強民防演練,提升頻率與規模,讓全民為可能的入侵做好準備。

演練疏散、防空與救援

上個月舉行了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城鎮韌性演習(Urban Resilience Exercise)」。

數天內,全台各大城市輪流進行防空演練。指定區域的居民必須進入室內,飯店、商店與餐廳暫停營業,旅客不得上下火車和飛機,違者可能面臨罰款。

救援人員與志工在空襲演練後,參加「城鎮韌性演習」時,固定一處電信設施,該演習是年度漢光軍事演習的一部分,地點在台灣台北

Ritchie B Tongo/ EPA/Shutterstock
在台北,人們演練滅火並從建築物垂降

在台北市中心,緊急救援隊與志工演練疏散傷患、滅火,並從模擬遭飛彈擊中的大樓垂降。醫療團隊在停車場進行分級救護,包紮傷口,並在帳篷下吊掛點滴。

部分台灣人表示贊同。「我覺得這是好事,因為我確實相信威脅增加了,」上班族史丹利·魏(Stanley Wei,音)說。

「看看中國怎麼不斷包圍我們,」他指出中國近期舉行軍演,模擬以軍艦包圍台灣。

「我相信與中國和平共存,但我們也需要加強防禦,」IT從業者楊瑞(Ray Yang,音)說,「在烏克蘭戰爭之前,我不在乎這種事,但烏克蘭發生後,我開始相信這真的可能發生。」

史丹利·魏(Stanley Wei,音)

Tessa Wong/ BBC
包括史丹利·魏(Stanley Wei,音)在內的一些台灣人認為這些演習是好事

然而,也有人不以為然。「即使攻擊來了,我們能做什麼?」工程師劉先生反問。

「我不確定他們會入侵,這種威脅一直存在。」

「為什麼他們會傷害普通老百姓?」

在金門,懷疑論更為普遍。

這座小島在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曾發生過兩岸軍隊的激烈交火,被視為任何可能攻擊的前線。但隨著兩岸關係和經濟聯繫改善,許多金門人認為與中國的近距離是一種優勢,而非威脅。

如今,金門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遊客,他們從最近的大陸城市廈門搭乘渡輪穿越狹窄水道前來。

楊珮玲

Tessa Wong/ BBC
楊珮玲曾親眼目睹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機期間,廈門的中國軍隊曾炮擊金門。

77歲的楊珮玲在金門經營一家販售傳統點心的店鋪。她年輕時曾親眼目睹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機期間,廈門的中國軍隊炮擊金門。

「在打仗的時候我還記得啊,我們剛好去爬山去採山菜,要給豬吃,那就看到廈門的砲彈打來金門,」她回憶說,「他們就是說,大家喊著『廈門打仗過來』,哇都很紅。」

楊女士和家人靠躲進山洞才倖存,村裡其他人則喪命。

數十年後,她在店裡迎接來自廈門的一日遊旅客。她現在說,中國「不會」攻擊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啊,都是一家人。傷害我們老百姓幹嘛?」

在附近的紀念品店,店員陳小姐也同意。「它如果打過來,它把什麼臺積電打爆了,然後把人都打死了,什麼高樓都打爆了,它收一個這個樣的土地幹嘛?」

這種觀點在許多台灣人中普遍存在——認為入侵台灣對中國大陸而言代價過高且毫無意義。北京一再強調希望「和平統一」,一些人將此視為中國希望保留一個完整台灣的信號。

台灣總統賴清德身穿軍裝,戴著綠色頭盔

Ritchie B Tongo / EPA/Shutterstock
台灣總統賴清德聲稱中國大陸正計劃「吞併」台灣

但賴清德則認為,中國是一個「外來敵對勢力」,正計劃「吞併」台灣,並持續進行「政治與軍事恫嚇」。

另一個長期讓台灣人感到安心的因素是,美國依法承諾維護台灣安全。雖然民調顯示,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現屆政府期間,這種信心有所下降,但仍有人相信,美國會在發生攻擊時援助台灣,而中國則不願與美國直接爆發軍事衝突。

「所以是台灣人民對整個國際戰略環境的信心,而不是那種天真無知地認為中共對台灣沒有威脅,或者是中共不會打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的防務分析師沈明室說。

「對,的確習近平對台灣有他的戰略意圖,但是因為中國現在他的軍力不如美國,」他補充道。

「而且台灣在第一島鏈的地緣戰略價值,還有在國際的半導體跟科技經濟的影響力啊,以及台灣是民主國家贏得其他民主國家的認同。所以覺得台灣不能被共產國家佔領。」

台灣新任總統宣誓就職,開始擔任台灣第八任總統

Shufu Liu / Office of the President/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賴清德表示,中國是一個「外來敵對勢力」

還有人相信,國際社會會因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出手相助。

然而,經歷數十年的威脅後,如今也出現一種「狼來了效應」,澳洲國立大學台灣中心的政治學者宋文笛說。

「心理上,你不可能每次都認真看待威脅,否則會瘋掉。所以人們選擇忽略,以維護心理健康。」

關於中國是否會入侵的辯論

中國是否會入侵,一直是台灣的生存性辯題。但隨著近期緊張局勢升溫,這個問題的迫切性也在加劇,尤其是在賴清德去年當選後。

賴清德堅稱台灣從未屬於中國,他所屬的民主進步黨更被中國政府視為「分裂勢力」。

北京指責賴政府刻意挑釁,尤其是在國防政策方面。上個月,中國國防部稱漢光演習「不過是民進黨當局自欺欺人的把戲,把台灣同胞綁上『台獨』戰車」。

台灣若正式宣布獨立,可能觸發中國軍事行動,因為中國法律明定,將以「非和平手段」阻止台灣「分裂」。賴清德則堅持,台灣已經是主權國家,無需正式宣布獨立。

習近平

Getty Images
中國越來越頻繁地派遣軍機與軍艦進入台灣空域與海域

除了加強言辭,北京也越來越頻繁地派遣軍機和軍艦進入台灣空域和海域。

中國從未證實美國稱其準備在2027年前具備入侵能力的說法,但中國顯然正在强化其陸軍、海軍和武器庫,並計劃在下個月的高調閱兵中展示。

專家對中國是否真的打算在近期發動入侵看法不一,但多數同意,緊張局勢加上中國軍事動作,增加了衝突的可能性。

登陸、飛彈攻擊與海底電纜破壞

中國可能攻擊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登陸台灣海灘或發動飛彈攻擊,還可能實施海空封鎖,或切斷海底通訊電纜。許多這些情境都出現在台灣政府資助的電視劇中,該劇描繪了一場虛構的中國入侵。

但有些人,尤其是台灣政府,認為一種更隱晦的入侵可能已經在進行——中國試圖贏得普通台灣人的心,期望有一天他們會選擇統一。

中國軍方人員參加彩排

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專家表示,中國有可能採取多種方式發動攻擊

官方層面,中國大陸一直鼓勵與台灣的貿易和經濟往來,以及文化交流。

然而,根據分析人士與台灣官員的說法,北京也投入了假訊息戰和影響力行動。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多元民主中心」(V-Dem)一項研究發現,多年來,台灣一直是全球外國政府發起的假訊息攻擊最流行的地區。

今年三月,賴清德警告中國在台灣經濟、文化、媒體甚至政府中的影響力日益加深,並宣佈多項加強安全的措施。

多名台灣士兵和軍官因涉嫌替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而入獄。民進黨成員——包括賴清德的一名前助理——也被控從事間諜行為。

同時,與中國關係友好的台灣藝人、社群媒體網紅,以及台灣公民的中國籍配偶,都受到嚴格審查,有些甚至被驅逐或迫使離境。

賴清德還支持一個極具爭議的草根運動,該運動旨在驅逐被認為過於親中的反對派政治人物。

「賴清德對中國的態度『太瘋狂』」

有跡象顯示,台灣當局推行的國防政策獲得部分民眾支持。國防安全研究院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台灣人贊成增加國防支出,更多人支持購買美國武器。

但也有人感到不安。一種觀點認為,國防政策和賴清德的言辭正在挑釁中國,可能導致戰爭。

演習中,金門的民眾雙手抱頭坐在地上

Tessa Wong/ BBC
有一種觀點認為,有關國防政策可能會激怒中國

金門的店員陳小姐說。「其實我覺得中國蠻簡單的一點就是,你只要不跟他說台灣要獨立什麼的,其實他好像不會對妳怎麼樣。」

「但是好像到現在,賴清德就是瘋狂去跟對方說(這些),就是有點就是要激起人家怒火啊……有一天習近平真的不爽他就攻擊我們——真的說不準。」

民調一再顯示,大多數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也就是既不想與中國大陸統一,也不想正式宣布獨立。

由國民黨主導的在野勢力,指責民進黨政府利用中國大陸入侵的可能性來製造恐懼,以獲取政治支持。

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黃介正(Alexander Huang)形容民進黨政府「不必要地用言語恐嚇中國,破壞台海穩定」。

不過,也有人認為,台灣人必須對中國採取堅定立場。

「國家安全應該是超乎黨派的,不管是國安的單位或者軍隊,你就要認定這個中共就是對台灣有企圖有威脅企圖,而且会动用武力,」沈明室博士說。

「而且他現在就在準備啊,國安的單位跟軍隊要先準備。」

開篇圖製作:Ritchie B Tongo/ EPA/Shutterstock/ EPA -EFE/REX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