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國防預算創新高佔GDP 3.32%,能讓美國滿意嗎?

台灣軍人

Getty Images

台灣行政院近日通過2026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防支出創下歷史新高達9495億新台幣(311億美元;2234億人民幣),佔國內生產總值(GDP)3.32%。

總統賴清德進一步宣示,政府將在2030年前達到國防預算佔GDP 5%的目標。分析指,台灣此舉旨在回應美國的壓力,儘管這次未必能讓美方「完全滿意」,但至少能暫時交代,未來必然還要加碼。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政府首次採用「北約模式」計算國防開支,把社會韌性、民防等相關預算都算進「廣義」的國防預算,實際上核心軍費增幅有限。

在野黨則批評,預算未編列軍人加薪,難以解決軍隊人力短缺與士氣低落的結構性問題。

首次採用「北約模式」

台灣軍人

AFP

這是總統賴清德就任以來的第二份中央總預算,在整體預算下降的情況下,2026年國防預算年增1768億元(58億美元;360億人民幣)、增幅比率高達22.9%

這是台灣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睽違17年再度突破GDP佔比3%大關。賴清德在臉書發文表示,這是「向世界展現,台灣積極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決心」。

當局首次採用「北約模式」來計算國防預算,台灣軍事專家、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告訴BBC中文,該算法「包山包海」,並不僅僅是傳統的國防核心支出。

他說,若依照北約模式,台灣除了海巡署外,其他各部會底下的相關預算,都有可能可以作為「廣義」的國防預算,例如社會韌性、民防等相關預算。

根據北約「國防開支的說明文件」裡的定義,國防支出代表的是「國家政府為滿足其軍隊、盟國或聯盟軍隊的需要而專門支付的費用」,其中包含軍事部門退休軍人和文職人員的退休俸祿,以及符合防衛目的之支出,如國防部本部軍隊外的「其他部隊」,或基礎設施防護等「軍民協同活動」的軍事支出。

揭仲說,北約是在今年6月才提出此標準,因此台灣也是第一次跟進。

而台灣新釋出的國防預算,正是納入給退除役官兵退休給付1064億元(34億美元;249億人民幣),以及海巡署支出371億元(12億美元;86億人民幣)。這些都不是傳統定義上最直接的國防預算,但卻都在這次被納入考量。

揭仲指出,台灣看似在擴增國防預算,但其實核心支出如軍事投資、作業及人員維持等,並沒有增幅太大,僅到達GDP的2.81%,反而會影響最關鍵的國軍戰力。

被問到台灣政府是否在美化數字,揭仲認為如果核心國防支出能達到GDP的3.5%,應該就還好,「我覺得最起碼可以拿北約的標準,北約是希望核心國防支出可以到3.5%」。

北約成員國早前也做出決議,承諾在2035年前將國防與安全支出提高至GDP的5%。

揭仲推測,「其他遭受華府壓力的亞洲國家,應該都會跟進採用北約模式。」

軍事分析師、美國軍事網站 「解放軍追蹤者網站」(PLA Tracker)創辦人路易斯(Ben Lewis)則向BBC中文分析,台灣透過使用北約標準,向國際傳遞自己是個可靠的夥伴,並呼應川普過去對歐洲與其他地區美國盟友「國防投入不足」的批評。

2030前可能達到5%嗎?

國防預算規劃發佈隔天,總統賴清德前往宜蘭168艦隊慰勞海軍官兵時,進一步宣布更具雄心的目標:2030年前,台灣國防預算要達到GDP5%。

據估算,若實現此目標,台灣國防預算將會破兆新台幣(312億美元;2400億人民幣)。

揭仲分析指,除了中國持續升高的軍事威脅,台灣在國防預算上的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主因為華府長期對台灣國防支出頗有微詞,認為台灣和其他盟友有「搭便車」的嫌疑。

「尤其在川普(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美方的這種誤解似乎變得更深。」

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等高層,都曾公開呼籲台灣應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5%。

根據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年度報告,2024年全球軍費排名前五的國家為美國、中國、俄羅斯、德國和印度,合計佔全球總額的60%,台灣則以16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23位。若實現GDP 5%目標,台灣將躋身全球軍費佔比最高國家之列,僅次於目前的烏克蘭(34%)、以色列(8.8%)等國。

揭仲認為,按照北約擴大國防支出的定義,台灣要在2030年達到GDP 5%的目標並不難,但要付出的代價會是台灣的財政負擔。

他指出,台灣中央政府總預算無法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如果只增加國防部的預算,一定會對其他的政策支出,比如教育、科技、交通等等造成嚴重擠壓。

「所以換句話說,只要要達到 GDP 5%,政府今年可能就必須要大幅舉債。」

路易斯則說,「怎麼花」才是關鍵,光增加國防支出並不能真正提升嚇阻力,重點在於支出的方向,例如相較於購買更多大型海軍艦艇,採購無人化系統才更關鍵。

美國滿意嗎?北京怎麼看?

美國總統特朗普

Getty Images

台灣國防預算佔GDP比重,多年來有不同變化。

2008年陳水扁任內曾達GDP 3%,馬英九執政期間逐步調降,2016年降至2.1%的30年低點;蔡英文執政後,2017年至2019年一度下降到2%左右,隨後逐步提升,但到2024年也是2.5%,直到明年度才突破3%。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對BBC中文說,台灣在蔡政府前,一直降低國防預算,無論是政治人物或民眾,都不似乎不注重國防,在中國不斷提升戰備時,恐削弱有效嚇阻和防備的效應。

「要在國防上長期投資一成的GDP,對任何經濟,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這次賴政府增加國防預算,是在某程度上表達對於國防的重視。」

他續指,台灣要「維持現狀」就必須在防衛方面作出適當和有效的投資,不只是看美國的反應,「要先表示有意願和能力保護自己,才可能有任何支持和交涉的餘地」。

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支持者和武器供應國,但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曾表示,台灣應向美國支付防衛費用、把國防支出提高到GDP 10%。今年3月,被特朗普提名擔任美國國防部次長的柯伯吉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也重複10%的說法。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表示,台灣這次把國防預算增至GDP 3.32%「可以暫時交代」,但長遠勢必要持續加碼到5%,「台灣選擇面向美國、抗中保台,滿足特朗普是不得不為」。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也指出,賴政府此舉或許能讓台灣「暫時從特朗普政府的雷達上消失一段時間」,但在特朗普政府下,沒有任何永久性的協議,也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能讓特朗普長期滿意。

中國2025年的軍費預算達1.8萬億元人民幣(2450億美元;7.6萬億新台幣),比台灣高出約八倍。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8月初回應台灣增加軍費,批評賴清德「跪美賣台」,不僅把關稅上受到的剝削壓榨,包裝成談判成果,欺騙台灣民眾,更進一步揮霍台灣老百姓的血汗錢,向美國交保護費;他又稱「台灣是中國一個省」、「哪來國防預算」。

莊嘉穎指出,無論賴清德政府如何做,北京都會把他們標籤為「挑釁」、「麻煩製造者」、「分裂主義」等,同時也會稱一切都是美國從中「操作」、「製造不穩定」、「打壓中國」。「這套劇本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除非北京方面有重大的變化,現在很難會見到改變。」

翁履中認為,儘管北京不滿台灣增加軍費,但由於兩岸軍力太懸殊,北京很清楚台灣並不構成威脅,「關鍵還是美國是否介入」。

新預算被批不夠照顧軍人

提高了國防開支,台灣軍隊會更有戰鬥力嗎?現階段恐怕仍有許多結構性問題未解,包括人力短缺——台灣軍隊多處編現比不足八成,意即部隊實際員額與法定員額的比例不到80%,是明顯缺兵。

為扭轉招募困難、軍人流失的趨勢,提高軍人待遇迫在眉睫,但這次國防預算高達9495億元,並未編列軍人加薪的預算,引發社會爭議。

台灣國防預算

Taiwan Executive Yuan
台灣行政院公布2026年度台灣國防預算案

在野的國民黨團表示堅定支持增加國防預算,但批評民進黨未依據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已公布的「警察人事條例」與「軍人待遇條例」修正案編列預算,未能提升現役軍人待遇,無助維持「招募率」與「留營率」。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形容賴政府本末倒置,「一味追逐軍購數字的膨脹,卻吝於投入在真正守護家園的血肉之軀」,又指行政院無視軍人加薪法案具法律拘束力,是「知法玩法」、挑釁國會,國民黨團不排除退回2026年度總預算,要求重新編列。

國民黨主導的立法院,曾在今年1月三讀通過《警察人員人事條例》部分條文,提高警察、消防、海岸巡防、移民及空中勤務總隊人員退休俸;立法院6月通過《軍人待遇條例》修法,要求政府在2026年元旦開始,將不論軍階、齊頭式上調軍人加給至每月3萬元。

對此,總統賴清德表示,立法院個別委員所提出的軍人加薪「涉及違憲」,因此未編入預算,將等待司法院大法官判決,如果沒有違憲會追補。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則指,目前行政與立法之間有分歧,希望藉釋憲或協商等方式達成共識。

賴清德自2024年上任後,積極提升國軍福利及社會地位,例如推出國軍搭機免費升等商務艙及購物優惠等,但實際薪酬被指未有大幅改善。

根據明年度的預算,相較軍事投資、作業及人員維持等項目的預算大幅增加,退休官兵給付及海巡支出則調幅不多,僅調增8億及15億。

軍事專家揭仲認為,退除役官兵俸祿是根據人數來安排,海巡確實也在近幾年面對中共升高的海上灰色行動,對於裝備的提升有迫切需求,此次針對退休官兵及海巡支出的金額增幅,還算合理。

他補充,相關預算並非完全沒有納入考量,「其實政府已經把這些預算列為廣義的衍伸性國防支出」,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直接明列這些預算,其實總預算中仍可看到相關規劃。

路易斯則認為,行政單位在面對相對有敵意的立法院時,要有心理準備會遇到反對聲浪。

根據台灣國防部資料,2025年原先規劃的國防預算,遭刪減84億元及凍結899億元,合計高達984億元,佔原編預算20.6%,為近年最高。

「賴政府確實認真看待大幅擴充國防預算,以及回應美國對台灣國防支出的關切。話雖如此,仍須記住立法院在國防預算上的影響力,比賴總統更大。」路易斯說。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