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一場展示龐大軍力的活動中,核導彈與坦克將駛過北京天安門廣場,第五代戰機也將劃過天空。
然而,在中國的「抗戰勝利日」閱兵式上,許多目光並非落在展出的武器裝備,而是投向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他們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邀,將出席這場活動。
這兩位世界領導人近年甚少出國,他們一同亮相於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的儀式,對三國關係與未來布局意味著什麼?
BBC韓語、俄語與中文網的專家一同分析。
「這將是金正恩與習近平接近六年來的首次會晤。」BBC韓語網記者文畯阿(Juna Moon)說。
「金正恩上次訪華是在2019年河內峰會前,當時他準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Donald Trump)會談。之後習近平在同年訪問了平壤。」
這次活動創下多個「首次」。例如,這將是朝、中、俄三國領導人首次共同亮相。
朝鮮歷任領導人,無論是金正恩還是他的父親金正日,向來僅會參與一對一的外交會晤。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自1959年以來,朝鮮領導人首次出席中國的閱兵式。
「訪華之際,朝鮮正面臨經濟困境並籌備重要政治紀念日,中國的援助至關重要。」文畯阿指出,國內米價飆升就是一例。
金正恩將希望確保得到中國的援助,能讓今年10月朝鮮勞動黨建黨80週年,以及預計明年召開的勞動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以盛大而非節儉的方式舉行。
朝鮮還有另一個出人意料的經濟問題需要中國幫忙。
「平壤希望吸引大量中國遊客前往剛啟用的元山葛麻海岸度假區。」文畯阿說,「這需要得到中共的首肯。」
然而,金正恩此行的目的遠不止金錢。
他通常會在北京與莫斯科之間保持平衡,避免過度依賴任何一方。這次同時與習近平、普京「同框」,將給他帶來難得的外交舞台。
「通過與習近平、普京並肩而立,金正恩試圖把自己塑造成與大國領袖平起平坐的人物,並凸顯朝鮮在可能形成的中、俄、朝軸心中的核心地位。」文俊娥分析。
金正恩甚至可能希望習近平出席10月的勞動黨慶典,這將提升他在國內外的地位。
對於韓國——朝鮮的鄰國——而言,這意味著什麼?
「金氏這次訪華也被廣泛視為對美國、韓國和日本日益加強合作的一種戰略回應。」文畯阿說,「它表明平壤準備加深與中俄的三邊結盟。」
「如果金氏此次抗戰勝利日訪問鞏固了中朝俄的合作,對韓國安全環境的影響將非常嚴峻。」
她補充道,「在武器系統、軍事技術、情報與後勤等方面,平壤、北京與莫斯科之間更深層次、即便是非正式的合作風險正在上升。」
BBC俄語網記者阿歷克塞·卡爾米科夫(Alexey Kalmykov)指出,此次訪問邀請緊隨幾週前在阿拉斯加與特朗普總統的峰會之後,實屬普京的佳音。
「多年來,因入侵烏克蘭,俄羅斯日益被制裁孤立。」他說。
「普京曾是七國集團(G7)平起平坐的一員,但如今成為國際刑事法院的被通緝者。」
但現在,在很短的時間內,兩個主要大國接連為他鋪上紅地毯。
卡爾米科夫說:「直到最近,俄羅斯當局還不能想像會有這樣的國際舞台成功,但如今已成現實。」
普京出席北京閱兵式,不僅能鞏固其國際地位,也能讓俄羅斯民眾對國家的國際地位感到放心。
「無數的握手、擁抱與紅地毯,意在告訴俄羅斯公眾:莫斯科不是北京的小夥伴,而是平等的夥伴。」卡爾米科夫說。
這場「抗戰勝利日」閱兵式同時也是為紀念二戰中日本投降、戰爭結束80週年。
「中國展示軍力,將向全世界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團結在習近平與普京周圍,這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卡爾米科夫說。
另一個訊息則要傳遞到白宮:任何企圖挑撥中俄關係的努力都將失敗。
「所謂中俄友誼『上不封頂』仍然活躍並且堅固。」他補充說。
這場閱兵式也將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作為現代化全球軍事強國的舞台。
中國官方介紹,本次閱兵歷時70分鐘,解放軍新一代武器將集中亮相,包括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很大」。
根據芝加哥的期刊《原子科學家公報》的資料,中國目前擴張與現代化其武器庫的速度超過其他擁有核武的國家。
在外交層面,中國這次的「賓客名單」比以往更省麻煩。
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京仍有有效逮捕令,北京過去因邀請類似對象參與活動而受到批評。
根據BBC中文的報道,國際輿論很難像以往一樣,對北京招待這樣一位國際罪犯而批評,因為普京在半個月前才訪問過阿拉斯加,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峰會,而美國大兵為普京鋪好紅地毯,高規格迎接。
除了誰會出席之外,誰缺席同樣值得關注。
在10年前的閱兵式,當時的台灣執政黨國民黨的前主席連戰、夫人連方瑀登上天安門城樓,他們的座位在第一排,鄰近外國元首區。
據BBC中文報道,當時「正值兩岸關係的蜜月期」。
然而,自2016年台灣由民進黨執政後,與北京的關係轉冷。
隨著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社會運動的打壓,及《香港國安法》的出台,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方案的抵制情緒進一步加劇。在此背景下,台灣發佈禁令,禁止公職人員赴北京參加閱兵。
結果,今次閱兵式不會有台灣的官方代表出席。
中國一直以來稱台灣為其領土,一再誓言兩岸將會「統一」。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30/08/2025 05:00PM
30/08/2025 11:00AM
30/08/2025 08: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