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受特朗普關稅衝擊,印度與中國尋求重啟商業關係

莫迪和習近平在2017年會晤

Getty Images
中印關係正在轉折點嗎?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本週末將訪問中國,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的美國關稅政策仍是其關注的焦點。

自周三以來,印度輸美商品(如鑽石和蝦)的關稅已升至50%——美國總統稱,這是對印度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的懲罰。

專家表示,這些關稅可能會對印度蓬勃發展的出口產業及其雄心勃勃的成長目標造成持久的打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努力重振低迷的中國經濟,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高昂的關稅可能會使其計畫脫軌。

在此背景下,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的領導人或許都在尋求重啟兩國關係。此前,兩國關係一直充滿不信任,邊界爭端是造成這種不信任的主要原因。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奇蒂格·巴杰皮(Chietigj Bajpaee)和于潔(Yu Jie)在最近的一篇社論中寫道:「簡而言之,這種關係的走向對世界其他國家至關重要。」

「印度永遠不會像西方(尤其是美國)所想的那樣,成為對抗中國的堡壘……莫迪的中國之行標誌著一個潛在的轉折點。」

更牢固的關係意味著什麼?

印度總理莫迪抵達中國天津參加2025年8月30日的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

India’s Press Information Bureau/Handout via REUTERS
印度總理莫迪抵達中國天津參加2025年8月30日的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

印度和中國都是經濟強國,分別是世界第五和第二大經濟體。

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印度的經濟成長率預計將維持在6%以上,其經濟規模達4萬億美元,股市規模達5萬億美元,到2028年,印度可望升至世界第三。

「雖然世界傳統上關注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但現在是時候將更多注意力轉向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和印度如何合作了,」北京地緣政治和商業諮詢公司「無所華諮詢」(Wusawa Advisory)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倩表示。

但兩國關係正面臨嚴峻挑戰。

雙方之間存在懸而未決的長期領土爭端,這意味著兩國之間的競爭範圍將更加廣泛,程度也更加深遠。

2020年6月,拉達克加勒萬河谷地區(Ladakh’s Galwan Valley)爆發暴力衝突,這是兩國40多年來最嚴重的敵對時期。

其後果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面——恢復直航被取消,簽證和中國投資被擱置,導致基礎設施項目放緩,印度禁用了包括TikTok在內的200多個中國應用程式。

「雙方需要對話,以更好地管理其他大國的期望,這些大國將印中關係視為亞洲整體穩定的關鍵因素,」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南亞和中亞國防、戰略與外交高級研究員安托萬·勒韋斯克(Antoine Levesques)表示。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問題,包括西藏問題、達賴喇嘛問題、中國計劃在兩國共有的河流上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項目引發的水資源爭端,以及帕哈爾加姆(Pahalgam)襲擊事件後與巴基斯坦的緊張關係。

印度目前與南亞大多數鄰國的關係也並不良好,而中國是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和阿富汗的重要貿易夥伴。

研究公司「解碼亞洲(Asia Decoded)的創始人兼首席經濟學家普裏揚卡·基肖爾(Priyanka Kishore)表示:「如果比亞迪在印度建廠,我會感到驚訝,但可能會帶來一些軟性的利好。」

目前雙方已經宣布將恢復直航,簽證方面可能會有更多放寬,以及其他經濟協議。

印度的立場已經改變

然而,基肖爾女士指出,德里與北京的關係「無疑是一種令人不安的聯盟」。

「別忘了,美國和印度曾經一度聯手製衡中國,」她補充道。

但印度對美國及其立場感到完全困惑:「所以這是明智之舉——也符合印度和中國都信奉的多極化敘事。」

莫迪此次訪華是為了參加上海合作組織(SCO)——一個旨在展現與西方世界觀不同的世界觀的區域組織。其成員國包括中國、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俄羅斯。

過去,印度一直淡化該組織的重要性。批評人士表示,多年來該組織並未取得實質成果。

6月舉行的上合組織國防部長會議未能就聯合聲明達成協議。印度對聲明中未提及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度教遊客遇襲事件表示異議,該事件引發了印巴之間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衝突。

但專家表示,德里與華盛頓關係的下滑促使印度重新發現了上合組織的效用。

同時,在特朗普的關稅亂局中,中國將重視「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團結的形象。

金磚國家集團(中國和印度也是其成員國)已引起特朗普的憤怒——他威脅要在成員國談判達成的關稅基礎上加徵關稅。

工廠女工正在流水線上作業

Getty Images
在印度生產的中國智慧型手機也佔有相當大的市場。

莫迪上一次與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面是在2024年10月於俄羅斯舉行的金磚國家高峰會。上週,俄羅斯大使館官員表示,莫斯科希望盡快與中國和印度舉行三邊會談。

「利用各自的優勢——中國的製造業實力、印度的服務業優勢以及俄羅斯的自然資源禀賦——他們可以努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並最終重塑全球貿易流向,」巴杰皮和于潔在社論中寫道。

印度政府也正在利用其他地區聯盟,莫迪在訪問中國途中也將訪問日本。

「東協和日本歡迎中印加強合作。這對供應鏈以及『亞洲製造,服務亞洲』的理念確實大有裨益,」基肖爾女士說。

中印如何進行經濟合作?

印度製造業繼續依賴中國,因為它從中國採購原材料和零件。在此基礎上,它可能會尋求降低商品進口關稅。

專家表示,印度嚴格的產業政策迄今阻礙了其從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

基肖爾女士表示,印度有充分的理由建立合作關係,而且這種合作非常有力,印度可以藉此爭取生產更多電子產品。

她指出,蘋果在越南生產蘋果耳機和頭戴式耳機,在印度生產蘋果手機,因此不會有產品重疊的情況。

「加快簽證審批速度對中國來說也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中國希望直接或透過投資進入印度市場。中國正在應對美國市場的萎縮,大量中國應用已經湧入東協市場,許多中國應用,例如Shein和TikTok,在印度被禁,」基肖爾女士說。

「北京方面會歡迎這個向14.5億印度人銷售產品的機會。」

鑑於兩國關係的複雜性,一次會晤不太可能帶來太大改變。改善中印關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莫迪訪華或許能修復一些敵意,並向華盛頓發出一個非常明確的訊號:印度有選擇的餘地。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