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正以驚人速度擴張的中國海軍會主宰海洋嗎?

一名年輕男子戴著太陽帽和眼鏡,身穿白色短袖T恤套在長袖襯衫外,左手戴著手錶,握著黑色魚竿在碼頭上釣魚,對著鏡頭微笑。他身後是一艘藍色長船,船身上有白色字母「C.M.L.」,大型吊車正在船隻上方作業。

BBC
中國擁有全球最具生產力的船廠,正讓這個國家在海洋上取得關鍵優勢。

「社會主義好……」一名退休婦女拿著手提卡拉OK的麥克風,唱得有點走音,被身旁朋友的閒談聲蓋過。

但這些朋友隨後加入了合唱,齊聲高唱:「共產黨領導中國富強了!」

這首卡拉OK歌曲並不是最動聽的,但當她們望向地平線時,映入眼簾的是高聳吊車矗立在大小船隻之上所構成的景致,唱起這首歌卻格外貼切。

在位於中國東北、伸入黃海的大連梭魚灣公園,可以俯瞰中國最大造船廠之一的壯麗景色,也是人們歡聚的好去處。

但在數千公里外華盛頓的白宮分析師眼中,這一中國造船業的搖籃卻意味著日益增長的威脅。

過去20年,中國大幅增加造船投資,並獲得了巨大回報:今年全球超過六成的造船訂單流向中國船廠。簡而言之,中國造船數量領先世界,因為它的速度比任何國家都快。

「這種規模實在驚人……在許多方面令人咋舌。」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海事專家尼克·查爾茲(Nick Childs)說,「中國的造船能力大概是美國總體的200倍。」

這種壓倒性的優勢也體現在軍事上。中國共產黨如今掌握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現役軍艦234艘,而美國海軍則為219艘。

中國的崛起與海洋息息相關。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全球十大繁忙港口中的七個,這些都是國際供應鏈的核心,而沿海城市因貿易而繁榮。

隨著北京野心的增長,其軍艦數量與日俱增,對南海及更廣闊水域的主張也更加高調。

習近平領導的中國無疑希望「掌控海洋」。能否做到,仍是疑問。

一名男子站在大連灣的一艘小船上,眼前是造船廠,裡面林立著巨型吊車和設備。

BBC
大連的港口由俄國人在19世紀末建造,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

盛大閱兵式即將在週三(9月3日)舉行,這或將揭示中國距離目標有多近。習近平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朝鮮領袖金正恩同場,向排斥他們的西方國家釋放對抗信號。

美國及其盟友將密切關注這場秀和武力的展示,預計包括反艦導彈、高超音速武器及水下無人潛艇。

查爾茲指出:「美國海軍雖然仍有顯著優勢,但與中國的能力差距正在縮小。過去數十年,美國造船業嚴重萎縮,難以找到對策。」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要解決這問題,並已簽署行政命令,重振美國造船業,重奪海上優勢。

但查爾茲補充說,這將是一個「極為艱鉅的任務」。

旨在「洗刷恥辱」的艦隊

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研究,2019年至2023年間,中國四大造船廠——大連、廣州、江南和滬東中華——共建造了39艘軍艦,總排水量達55萬噸。

所謂「排水量」,指的是船隻在水中所排開的水體體積,這是衡量單艦或整支艦隊規模的最常用方式。相比之下,英國皇家海軍目前的總排水量估計約為39.9萬噸。

雖然中國海軍在艦艇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一,但美國海軍的總排水量更大,戰力也更強,擁有更多大型航母。

不過,北京正在迎頭趕上。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解讀中國海軍擴張》(Unpacking China’s Naval Buildup)報告作者亞歷山大·帕爾默(Alexander Palmer)指出:「完全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正在放慢腳步。」

他補充說:「當然,光靠艦艇數量並不能衡量一支海軍的效能,但中國大量生產軍艦的能力實在令人印象深刻,足以帶來戰略層面的影響。」

中國海軍的崛起仍有局限。北京雖然擁有更多艦艇,但真正可作戰的航母只有兩艘,潛艇數量也遠少於美國。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潛艇的技術水平也不及美國,而美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優勢可追溯到冷戰時期。

此外,中國潛艇多數是為較淺的南海水域設計,在那裡,中美之間早已展開「貓鼠遊戲」。就目前而言,中國艦隊遠洋航行的能力仍然有限。

不過,跡象顯示情況正在快速改變。

BBC事實查核(BBC Verify)團隊獲得的衛星影像顯示,中國正在南海島嶼省份海南大舉投入資金擴建海軍基地。

榆林基地在過去五年似乎新增了五個碼頭。外界認為,中國計劃將所有最大的戰略核潛艇——晉級(094型)——部署在這裡。這些新潛艇每艘可搭載12枚核導彈。

中國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彩排照片和影片顯示,至少有兩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將在閱兵式中亮相,它們外觀酷似巨型魚雷。

這些裝備或能讓中國在深海進行監視,探測其他潛艇,甚至偵測海底電纜,而不必冒險動用其海軍部隊。

不過,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研究員馬修·富納約爾(Matthew Funaiole)提醒,大部分技術仍「未經驗證,能否成熟運用的時間表也不明朗」。他說:「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技術需要多久才能真正成熟?」

他補充,正因如此,美國不能忽視中國造船業所代表的威脅。

中國龐大的海軍擴張動力,來自一個仍深受歷史創痛驅使的政黨——並且願意把這些記憶轉化為彰顯忠誠、力量與愛國主義的政治訊息。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結束日本殘酷佔領而舉行的大規模閱兵式,正是最好的例證。

照片顯示,2月29日,拖船正在協助「遼寧號」駛離碼頭。

Getty Images
2024年2月,中國航母「遼寧號」在大連船廠進行海試。

外界眼中是「中國崛起」,在習近平看來卻是「民族復興」。

他強調「強大海軍才能維護國家安全」,並引用數據稱,從1840年至1949年,中國遭受過470次外敵入侵。當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衰敗之後,中國陷入動盪、革命與內戰,人民「飽受苦難」。

他誓言中國決不會再度「受辱」,也不會重演「外敵侵略的國恥」。

中國無可否認的優勢在於造船廠的「雙重用途」。許多支撐商業造船的船廠,同時也能為海軍建造軍艦。

在一些地區,軍用與民用船廠並肩合作,國家媒體將此形容為「軍民融合」——這正是習近平大力推動的理念。

大連則是其中的重點,北京稱其為「旗艦船廠」,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名年輕男子坐在港口對岸,身穿白襯衫與黑色短褲,支起畫架,以水彩描繪大連造船廠的景致。

BBC
大連的船廠及其周邊地區因視野遼闊成為當地居民的熱門觀景地點。

在手持卡拉OK麥克風的退休人群眼前,是巨大的商船,有的長度相當於三個足球場。

但就在拐角處、禁止拍照的碼頭上,軍艦正停泊作業。一台吊車正在把直升機吊上軍艦的巨大甲板,與此同時,梭魚灣公園裡傳來進行曲的嘹亮聲音。

富納約爾解釋:「這是出於政治動機,要把軍事和民用力量合併起來。努力把建造軍艦和商船所需的技術集中在一個地點,大連就是典型例子。」

他補充,即使中國缺乏強大的航母或潛艇,商船隊伍與快速造船的專長仍可能在危機中成為關鍵力量。

一架直升機正被吊車降落到一艘軍艦的甲板上,船員在一旁觀看。

BBC
在大連,一架直升機正被吊車降落到一艘軍艦的甲板上,船員在旁觀看。

「在任何持久的衝突中,如果你擁有能迅速生產新艦的船廠,這就是巨大的戰略優勢,」富納約爾說,「商船能把糧食等物資運往戰區。若沒有這些,美國可能無法支撐長期戰事。」

最後問題其實很直接,他說:「誰能更快、更大量地把艦艇投放到海上?」

當下的答案是——中國。

「韜光養晦」

不過,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教授認為,外界無需過度擔心。

他說:「我們沒有興趣干涉別國事務,尤其是軍事上的。」他的訊息是,中國造大船,只是因為「我們能夠」,而不是想要主宰世界。

唯一的例外是台灣。

北京長期承諾要「統一」這個民主島嶼,並未排除動武。近年有美國高層官員斷言中國會在2027年前入侵台灣,但北京否認有任何期限。

「中國已經具備收復台灣的能力,但我們沒有這麼做,因為我們有耐心,」胡波說,「中國從未放棄和平統一的機會,我們可以等待。」

更大的擔憂是,若中國對台動武,可能引發更廣泛的戰爭,把美國捲入其中。根據法律,華盛頓必須向台灣提供防衛武器;但在北京看來,這種對「分裂省份」的支持絕不被接受。

今年稍早,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警告,中國對台灣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並呼籲亞洲國家增加軍費開支,與美國合作以防範戰爭。

儘管胡波保證「中國有耐心」,但事實是,中國的戰艦已經開始遠航。

在2月,它們曾繞行澳大利亞海岸超過三星期,並舉行前所未有的實彈演習。

最近,中國航母又在日本附近海域舉行演訓,雖然行動發生在國際水域,但此舉前所未有。

船塢的吊車

BBC
專家認為,世界無需為中國的造船實力而憂慮。

隨著北京更積極在太平洋投放力量,從台灣到澳大利亞的鄰國都憂慮,中國著名的戰略口號「韜光養晦」正在得到回報。

不過,胡波教授認為,外界對中美衝突的擔憂被過度放大。因為美國及其在本地區的盟友——日本、韓國與澳大利亞——雖然經常與中國立場相左,但各方都明白一旦開戰將是災難性的。

他說:「過去三年,訊號非常清楚——雙方都不想打仗。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但我們並不想彼此交戰。」

「我們守護海洋夢」

回到大連,從繁華市區驅車約一小時,就能抵達軍事要塞小鎮旅順口。這裡設有一座航母造型的軍事主題公園,遊客一車接一車抵達。

導遊手持擴音器帶隊進園,指著官方告示提醒遊客,不得拍攝停泊在彎月形港灣內的軍艦,並要求舉報任何可能的間諜行為,以「幫助保衛祖國」。

更多的軍事標語張貼在橋樑與牆壁上,寫著:「萬眾一心,我們守護海洋夢。」

中國在大力培養民眾對造船實力的自豪感,尤其是在大連。

一名身穿牛仔短褲和粉紅色上衣的女孩,站在一尊飛行員雕像後面。雕像跪地,一隻手臂指向遠方,她把臉放到雕像肩膀上方,對著鏡頭微笑。

BBC
靠近大連的軍事主題公園是巨大的旅遊景點。

在這座能眺望造船廠的主題公園裡,一名50歲博主身穿當地流行的花襯衫,正向粉絲直播講解港口裡最新建造的軍艦。

他對觀眾說:「我真的很自豪——看看這座城市給了我們什麼。」

一位帶著7歲女兒、從鄰省來旅遊的母親也驚嘆不已:「我太震撼了,船好大。我真想知道,它到底怎麼航行的?」

對美國及其盟友而言,關鍵問題在於中國的戰艦能航行多遠,以及北京願意把力量投射到多遠的地方。

查爾茲指出:「必須關注的是,他們何時會真正突破,並能在更遙遠的地區展現影響力,例如印度洋甚至更遠。」

「他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疑正在不斷突破界限。」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