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93閱兵解析:新武器亮相、將領變動及習近平朋友圈三大看點

9月3日上午九點,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正式登場。

升旗儀式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發表講話稱,「全軍將士要忠實履行神聖職責,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相比十年之前的「9·3 」閱兵,習近平此次的講話並未透露更多信息,當時他在講話中強調,中國永不稱霸,並宣布將裁軍30萬。

十年間,中國經歷了被認為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大力度的軍隊體制改革,服役人數穩定在 200萬人,從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大量將領被整肅,軍費則上漲超過70%。

此次紀念大會和閱兵式是十年來第二次「九三閱兵」,也是習近平上任後第三次天安門閱兵。閱兵式上,展示的新式武器更多,尤其是能搭載核彈頭的戰略導彈,以及大量無人作戰武器。

在國際上最關注的則是金正恩現身天安門城樓,因為朝鮮領導人幾乎不出現在國際多邊場合,此次更是中國、朝鮮、俄羅斯元首從未有過的歷史性同框。

「習感到局勢已經逆轉。如今重新握有主導權的是中國。」設於臺灣的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對路透社表示,「當人們談到當前國際體系最主要的不確定性來源時,與其說是中國的『戰狼外交』,不如說是『特朗普式單邊主義』。」

普京、習近平和金正恩並排而行

Getty Images
普京(前排左一)和金正恩(前排右一)分別站在習近平左右手,被視為最重要的國際嘉賓。
 (L-R) South Korean President Park Geun Hye,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former Chinese President Jian Zemin, former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arrive on top of Tiananmen Gate to watch a military parade to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on September 3, 2015 in Beijing, China

Getty Images
這張照片裡10年前的93大閱兵時站在習近平旁邊的人中,只有普京這次仍在天安門城樓上。

在場與不在場的焦點人物:金正恩、胡錦濤

從十年前第一次「九三閱兵」開始,習近平就力圖將其打造成一個外交主場舞台。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和韓國總統樸槿惠分別排在外賓第一和第二位。

此次閱兵,俄羅斯總統普京依然排在第一位,但第二位已變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

不僅人員發生變化,站位也有變化。十年前,習近平一邊依次是普京、樸槿惠等外國元首,另一邊是江澤民、胡錦濤等退休中共領導人。

但十年後的今日,習近平左右兩邊分別是普京和金正恩,分列式進行過程中,三人不時交談。江澤民已去世,82歲的胡錦濤、96歲的朱鎔基以及108歲的中共元老宋平並未露面,其中胡錦濤在中共二十大上意外離場後,再未出現在公眾場合;在天安門城樓上露面的有溫家寶、王岐山、張高麗、賈慶林、劉雲山等。

此外,本次共有26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大多數來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印尼總統普拉伯沃一度宣佈因國內騷亂臨時取消行程,留在國內處理事務,但突然在9月3日凌晨抵達了北京。東南亞國家領導人大量參加中國閱兵,是此次大聚會的一個新特點。

在國際輿論中,金正恩依然是焦點。他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是繼1959年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之後,朝鮮最高領導人再度登上天安門城樓參觀中國閱兵。值得一提的是,金正恩並未出席今年5月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勝利日閱兵。

因此,今日罕見出現了中俄朝領導人同框的一幕。上一次,中國、朝鮮、俄羅斯(前蘇聯)站在一起,是在70多年前的朝鮮戰爭,面對的是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軍,而即便是在當年「一邊倒」的外交環境下,中朝俄三國領導人也從未一同出現並留下照片。

韓國方面由國會議長禹元植率領議員團代表出席相關紀念活動,禹元植來華之前表示,如果屆時能夠與金正恩搭話,他將轉達韓國總統李在明的口信。

中俄朝三國領導人歷史性同框

Getty Images
中俄朝三國領導人歷史性同框

解放軍高層的洗牌

此次閱兵的一個重要背景是中國軍隊的高層人事巨震,依然在進行之中,而且此次受到整肅的多為習近平在二十大後親自提拔的將領。

比如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就已相識,中共二十大後獲破格提拔,但近期卻在官方公開活動和報道中消失,官方也遲遲沒有宣佈他落馬;再比如負責軍隊政治工作的苗華上將,去年因嚴重違紀行為接受調查;還有,同時兼任國務委員的國防部長李尚福也被調查。這使得中央軍委的七個席位中,空缺達到3人。

今天的閱兵式上,何衛東依然沒有現身,另一位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則出現在天安門城樓的第一排。

甚至在閱兵之前又有軍隊的高級將領引發「被整肅」的猜忌——習近平於8月21日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規格創歷來之最,但習近平在拉薩接見駐拉薩部隊上校以上軍官的合影與報道畫面中,未見西藏軍區司令員王凱、軍委辦公廳主任方永祥,兩位按照慣例本應出席而未出席。

在閱兵現場,習近平講話後,坐上檢閱車,作為閱兵總指揮的中部戰區空軍司令員韓勝延中將也乘坐汽車,向習近平匯報,表示受閱部隊準備完畢,並陪同習近平檢閱。

這一人選一改閱兵慣例——總指揮本應由閱兵地所屬軍事單位的軍事主官,即中部戰區司令員王強擔任。而今年「8·1 建軍節」王強亦缺席慶祝解放軍建軍98週年招待會。

「閱兵使習得以把世人的目光聚焦於中國在軍事裝備現代化方面的長足進展,同時掩蓋困擾解放軍的棘手挑戰,尤其是持續席捲其最高層將領隊伍的整肅。」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外交政策分析師喬恩·辛(Jon Czin)對路透社表示,閱兵不僅旨在向外界展現中國的實力,也意在激發國內的愛國情緒。

左邊向習近平敬禮的閱兵總指揮即為中部戰區空軍司令韓勝延

Getty Images
左邊向習近平敬禮的閱兵總指揮即為中部戰區空軍司令韓勝延。

台灣:赴陸禁令與敘事爭議

另外,台灣方面派遣的人選也引人注目。一方面,台灣官方下達禁令,不允許公職人員參與中國的九三閱兵。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出現在天安門城樓,站在第二排。洪秀柱赴京前稱,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滅國之戰,是共同的歷史,不分黨派。

此外,新黨主席吳承典、副主席李勝峰,勞動黨主席吳榮元,統一聯盟黨副主席李尚賢等人出席九三閱兵。台南市黃埔三軍五校校友會創會理事長李春風率會員與眷屬共十多人參加。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批評稱,參加九三閱兵的多是國民黨人士,傷害台灣人民的民族感情,以實際行動破壞台灣主權,應依法制裁。

習近平和普京以及金正恩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這對金正恩來說是第一次。他們先後與數位超過百歲的抗戰老握手致意。

Reuters
習近平和普京以及金正恩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這對金正恩來說是第一次。他們先後與數位超過百歲的抗戰老握手致意。

2015 年在分列式中,中方還邀請了國民黨老兵參與閱兵,他們當時乘坐閱兵車,接受檢閱,強調對「國民黨軍隊的抗戰功勞不可不記」。本次在天安門城樓上與習近平等領導人握手的亦有一名國民黨抗戰老兵。

但在中國的官方敘事中,不斷強調中共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國官媒閱兵前的電視節目中的用詞是「中流砥柱」。

然而,台灣方面則抨擊,中共在扭曲歷史,稱抗擊日本侵略的是中華民國,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未成立,批評中共「根本沒有與日軍正面交戰」,卻企圖「攫取紀念抗戰勝利的舞台」,同時繼續強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的提法。

在閱兵前的講話中,習近平亦表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體制下,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在台灣9月3日被稱為「軍人節」,台灣總統賴清德到忠烈祠致祭為國家犧牲奉獻的三軍忠魂、慰問遺族。賴清德同時發文稱,台灣人民熱愛和平,不拿槍桿子紀念和平,而且「80年前的昨日,我國陸軍上將徐永昌和其他的八個同盟國,一起簽署文件、迎來終戰」。賴清德還表示,「法西斯的定義很廣,包含極端民族主義、追求某種虛幻的大國復興,更有對國內的高強度言論管控、扼殺社會多元、布建祕密警察,以及明顯的強人領袖崇拜、標語文化等等。全世界追求和平、銘記二戰的人們,都會由衷希望這種形式的政體,不要再次發生。」

東風-61 導彈

Getty Images
東風-61 導彈的出現令外界頗感意外。

大量新武器亮相:東風-61成為最大熱點

分列式開始後,武器和軍種變化成為關注焦點。

在主要軍種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之後,也有首次亮相的三支兵種:軍事航天部隊方隊、網絡空間部隊方隊、信息支援部隊方隊。今年8月1日前夕,習近平簽署命令,發佈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在 2019 年閱兵中首次亮相)四支部隊的軍旗旗面式樣,這四面軍旗也首次在閱兵中出現。

武器層面,最受關注的還是核武器,最新出現的有東風-61洲際彈道導彈。2019年閱兵中出現東風-41導彈引發關注,因為打擊範圍可以覆蓋北美,而且採用固體燃料,比傳統液體燃料更為先進;此前外界猜測今年是否會出現東風-51洲際導彈,但由於官方稱,本次參閱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因此原本外界認為不會有新導彈披露。所以東風-61的出現令人意外,也迅速成為中文社交媒體微博的熱搜第一名。但目前沒有關於這一新武器的詳細信息。

其他導彈還有鷹擊系列(15、17、19、20)四款導彈首次亮相,屬於海軍的反艦導彈系列,詳細參數未知,此前討論較多的是鷹擊-19(YJ-19)被認為是新型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在防禦上,有紅旗-29反導系統,被認為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中段反導/反空間攔截系統,強調高外大氣層動能攔截與「反衛星」能力,通常以兩聯裝大型發射箱的輪式平台出現,外界將其稱為「衛星獵手」,但依然沒有權威的參數細節。

參加閱兵的無人戰車

Getty Images
參加閱兵的無人戰車

最新亮相的武器還有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AJX002。根據軍事媒體Navalnews的消息,AJX002外形像大型魚雷,長約18-20米,直徑1-1.5米,可能具備戰略打擊能力,被視為中國在無人水下武器領域的重大進展。

此外,還有大量無人作戰裝備,按照「無人作戰群」分為海陸空三個方隊參加閱兵,中國官方媒體的解說稱:

  • 陸上無人作戰方隊有偵打突擊、掃雷排爆、班組支援等無人戰車;
  • 海上無人作戰方隊有新型無人潛航器、無人艇、無人佈雷系統;
  • 空中無人作戰方隊有新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無人僚機、艦載無人直升機,可隱蔽突擊、廣域覆蓋、自主協同。

這些無人機與無人戰車,也成為最具現實意義的新裝備。俄烏戰場三年的經驗,把無人系統從戰術補充推至戰場中樞:前沿偵察、火力引導、自殺式打擊與電子壓制形成閉環,持續主導前線消耗與後方補給。

閱兵前夜的北京:上班族,志願者和標語

BBC中文

「93 閱兵」在北京佈置的裝飾

Getty Images

北京從來都是一個對封路和交通管制並不陌生的城市,但當局為準備這次閱兵所採取的措施仍然十分罕見。

貫穿市中心的主幹道長安街兩側的店鋪都被要求在閱兵前一天開始歇業,哪怕是本地居民也被要求不要打開窗戶,並不准留宿外來人員。

而閱兵當天幾乎整個市中心都陷入停擺。繁忙的地鐵一號線停止運營,而聚集大量寫字樓和商場的國貿地區在週二幾乎看不到路面上有行駛的車輛。

許多上班族表示,他們收到公司的通知,要求他們這幾天居家辦公。一些人甚至前往超市提前「囤貨」。

市中心街頭隨處可見巡邏的警察和帶著袖章的治安志願者。由於需要大量的人力,當局還抽調了許多外地的公務人員前往北京,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與此同時,宣傳攻勢已全力運轉。當局稱,在這幾天裡,北京升起了23萬面國旗,6.2萬塊屏幕也滾動播放宣傳畫面。

很多立交橋上都掛出宣傳標語,像「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等等。

批評者認為,這些宣傳凸顯了當局的目的並非真正紀念二戰,而是利用它重塑戰爭敘事,以強化其執政合法性。

例如,中共將自己塑造成民族救星,卻鮮有提及許多關鍵戰役是國民黨軍隊打的,而天安門城樓上的座上賓來自正在發動侵略戰爭的俄羅斯,以及人權記錄糟糕的朝鮮、緬甸和伊朗。

不過,在北京和西方對立加劇,尤其是中美在科技、軍事等多個領域展開競爭的背景下,這場閱兵仍然擁有堅定的觀眾。

「這是好事,是揚我國威的事,就是該給美國一點威懾。」一名北京出租車司機說道。他還引用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的名言——「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就內政而言,中國正面臨經濟低迷和失業率上升等問題。一場強調戰爭悲慘記憶的閱兵式雖然耗資巨大,但顯然是幫助當局凝聚民眾支持的方式。

一名店鋪老闆承認,現在「生意不景氣」,但他認為閱兵是更大的「國事」。「就像你日子緊,就不擺席招待朋友了嗎?西方天天軍演,照樣要花錢。」

儘管他的店鋪不位於管制區,但他表示會關門一天來看閱兵式的直播。「這是我們全民族的事。」他說道。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