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印度徵收的50%關稅已於8月27日生效。迄今為止,印度未採取報復措施,而是透過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地緣政治動作向美方表達不滿。
其中包括與中國尋求改善關係。在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期間,印度總理莫迪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同乘禮賓車的畫面廣泛流傳。
國內方面,莫迪宣布對出口商提供援助,並計劃減稅以緩解出口衝擊。
然而,印度面臨艱難局面。與最大貿易夥伴的關稅僵局持續超出預期,與華府的貿易談判停滯,美方官員每日的批評使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
影響深遠,據估算,長期徵收50%關稅可能使印度GDP減少最多0.8%。
本財政年度對美出口可能減少350億美元(261億英鎊),紡織、珠寶、皮革等關鍵產業數十萬個就業機會面臨風險。
在壓力下,外界開始質疑印度是否會報復?若不報復,德里還有什麼損害最小的選項?
若以昔日作為參考,印度過去並不畏懼報復。2019年,當華盛頓拒絕將印度排除在鋼鐵和鋁產品的高關稅之外時,印度對包括杏仁和蘋果在內的約28項美國產品徵收高額關稅。
但專家指出,這一次升級貿易戰並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報復是一種代價高昂且無效的策略,因為畢竟印度對美國的依賴程度高於美國對印度的依賴,」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教授阿什利·特利斯(Ashley Tellis)在接受《The Wire》訪問時表示。
印度對美出口達860億美元,幾乎是美國對印出口的三倍。
德里智庫全球貿易研究所(Global Trade Research Institute, GTRI)的阿賈伊·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向BBC表示,印度象徵性地「支持多極世界」,包括加深與日本、中國及俄羅斯的合作是明智之舉,目前直接報復為時過早。
他說:「印度應至少等待六個月,全面評估美方行動的影響——不僅是50%關稅,還包括特朗普及其顧問可能採取的其他措施,考慮到他們的不可預測性。」
斯里瓦斯塔瓦指出,印度無需遠望,只要看看北方鄰國就能理解報復性貿易措施的後果。中國在報復美方關稅後,自身關稅也被提高至約150%。
部分專家警告,若局勢升級,美方可能將關稅擴展至非商品領域,如服務、數位貿易及外包,這些領域佔印度GDP的6%。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已警告將修改H1B非移民簽證政策,而印度人佔該簽證使用者的70%,顯示地緣政治緊張已超越貿易範疇。
鑑於報復的風險極高,印度下一步的最佳選擇是什麼?
專家表示,對抗美國關稅風險的最佳緩衝方式是出口市場多元化。
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考希克·巴蘇(Kaushik Basu)在《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撰文指出,印度應「加強與墨西哥、加拿大、中國等國的經濟與外交關係」,並與受特朗普關稅影響的政府深化合作,包括歐洲及拉丁美洲等。
斯里瓦斯塔瓦也表示,透過外交聯盟與貿易多元化,是印度向華府「施壓」的最佳策略,而報復應作為最後手段。
目前已有跡象顯示印度正加速推進其他貿易協議。
7月與英國簽署全面協議後,印度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表示,印歐自由貿易協定已進入談判後期。
但多元化並非速效解方。
新加坡貿易專家斯里維迪亞·詹迪亞拉(Srividya Jandhyala)向BBC表示,對個別出口商而言,在以前沒有合作夥伴、客戶或關係的市場中尋找新客戶將變得更加困難。
印度出口商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轉向新市場的成本。
她指出,若新市場、新客戶需特殊產品線、機械、裝置或零件,出口商需評估是否值得在高不確定性下投資。
儘管挑戰重重,專家認為長遠而言,面對特朗普政策的多變性,印度別無選擇,只能尋找新貿易夥伴。
斯里瓦斯塔瓦建議政府應以「戰時速度」推進市場多元化,包括領導產業專屬貿易代表團前往替代市場,並在阿聯酋、墨西哥等地設立出口中心,以避開美國高關稅。
他強調,當前出口商更需透過技術升級與品質提升基金,否則印度將進一步失去出口市場份額,讓位給與美國貿易條件更佳的亞洲競爭者如孟加拉與越南。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4/09/2025 05:00PM
04/09/2025 05:00PM
04/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