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禮炮聲在天安門廣場迴盪,甚至在第一批部隊以正步走過北京中軸線之前,當天最具象徵性的畫面已然展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長時間握手迎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隨後轉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寒暄,然後走向座位,左右兩邊分別是全球受制裁最嚴重的兩位領導人。
這是一場純粹的政治戲劇。而令美國總統特朗普感到不滿的,似乎不是閱兵式上展示的武器,而是這場領袖會晤。
閱兵式開始之際,特朗普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發出措辭強烈的訊息,指控三位領導人合謀對抗美國。
這或許正是習近平所期望的反應——在整場閱兵中,他將普京安排在右側,金正恩在左側。這一刻甚至可能是刻意設計,用來激怒那位可能更希望自己成為全球焦點的美國總統。
習近平成功搶走了鎂光燈焦點,並藉此展示他對一個由東方主導的聯盟的掌控與影響力——這是一個決心反擊美國主導世界秩序的反抗集團。
在全球因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而動盪之際,習近平釋出強烈訊號。除了金正恩與普京,還有超過20位外國元首出席。就在本週稍早,習近平似乎也在重新調整與印度總理莫迪的緊張關係。特朗普對印度進口商品徵收50%關稅,促使這對長期競爭對手之間出現緩和的情況。
週三的盛典原本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但實際上,它展現的是中國的未來走向——從上到下,習近平都扮演著全球領袖的角色。
而在他的腳下,是一支正迅速崛起、足以與西方抗衡的軍隊。
這是習近平、普京與金正恩首次同框現身——他們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俯瞰歷史悠久的天安門廣場,觀看閱兵儀式。
這一幕的象徵意義不言而喻。1949年,中國共產黨的其中一個創始人毛澤東正是在這裡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年後,他也曾在此接待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與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共同觀賞閱兵式。
那是三國領導人上一次同框的時刻。當時正值冷戰高峰期,中國與朝鮮大多被世界孤立,而蘇聯則是三者中最強大、最富有的國家。
如今,這段關係的主導權已轉移至中國。擁有核武但仍貧困的朝鮮需要北京的援助;而普京則需要習近平所提供的政治正當性。
過去,習近平似乎刻意與普京和金正恩保持距離,並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公開維持中立立場。他未曾譴責戰爭,但也否認中國有協助俄羅斯。
甚至在近期俄羅斯與朝鮮關係升溫之際,習近平也似乎置身事外。金正恩已開始派兵支援普京入侵烏克蘭,以換取資金與技術。
但現在,他似乎選擇與這兩位鄰國站在一起,即使他們仍在持續攻擊基輔。
「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習近平在閱兵現場對群眾說道,數以百萬計的民眾透過央視收看直播。
他宣稱,中國是一個「不懼任何霸凌的偉大國家」。
隨後的閱兵式正是為了展現這一點——這是一場力量、精準與愛國精神的展示。
閱兵以鳴放80響禮炮開場,象徵中國在二戰中戰勝日本、結束殘酷佔領的80週年。禮炮聲在廣場四周迴盪,五萬名觀眾——其中包括部分老兵——靜默觀禮。
接著是合唱團登場,鏡頭俯拍時,每位成員間距一致。他們齊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每段歌詞都伴隨著高舉的拳頭。
習近平乘車巡視整條閱兵路線、檢閱部隊,隨後各戰鬥單位依序以正步通過領袖面前。每一次擊打都會在看台上產生迴響。
在展示中國新型武器的環節中,首先登場的是坦克。但與後續武器相比,它們顯得過時。接著亮相的是可從海、陸、空發射的新型核導彈、極音速反艦導彈,以及用於防禦無人機攻擊的雷射武器。還有新型水下與空中無人機,可用於偵察目標。
美國或許仍保有優勢——這是多年來透過全球衝突磨練出來的實力——但毫無疑問,中國正在打造一支足以與之抗衡的軍隊。
週三的這場實力展示,無疑是一場針對華盛頓及其盟友、乃至全世界的宣示——甚至也是對普京與金正恩的訊號,他們深知自己所目睹場面的意義。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勢不可擋,」習近平在演說中如此宣稱,藉此激發全國的民族自豪感。
而這種憂慮似乎正在影響一些人。
在俯瞰通惠河的一座橋上,群眾聚集在遠離閱兵主路線的地方,試圖一睹軍機編隊飛越的場面。30歲的榮先生表示,他覺得這場閱兵令人動容。
「珍惜這一刻,是我們能做的最基本的事。我們相信,到2035年我們會收復台灣,」他宣稱。
這正是許多台灣人所擔憂的言論。中國視台灣為一個最終將與祖國統一的分裂省份。習近平從未排除以武力實現統一的可能性。而他在週三展示的武器中,許多都強調中國的海軍實力,勢必會引起台灣領導層的警惕。
這也讓許多西方國家感到不安,尤其是仍在努力尋求結束烏克蘭戰爭方案的歐洲國家。許多西方領袖缺席了這場閱兵。
75歲的韓永光(音譯,Han Yongguang)對於西方領袖缺席的說法不以為意。
「來不來是他們的事,」他說。「他們嫉妒中國的快速發展。說實話,他們本質上是好戰的。我們完全致力於人類的共同繁榮。我們不一樣。」
這場閱兵激起了一波民族主義浪潮,同時正值中國面臨多項嚴峻國內挑戰之際:經濟疲弱、房地產危機、人口老化、青年失業率高企,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纍纍。
儘管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自信的一面,習近平仍需設法讓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對未來不感到憂慮。中國的經濟崛起曾被認為勢不可擋,但如今情勢已不再如此。
因此,這場閱兵——伴隨著對昔日敵人日本的強烈言辭——或許正是一種受歡迎的焦點轉移。
在長時間展示尖端武器,包括核導彈之後,閱兵以數千隻白鴿與氣球升空作結,飄向北京的天空。
這場紀念活動——歌曲、遊行、導彈、無人機,甚至「機器狼」——與其說是在講述中國的奮鬥,不如說是在展示中國走了多遠,並如何正在趕上美國,挑戰其全球霸主地位。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4/09/2025 05:00PM
04/09/2025 05:00PM
04/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