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個「國際熱氣球節」9月4日開幕,主辦方收取昂貴門票,但因無法通過安全許可而取消載客安排,熱氣球僅作展示,入場人士無法升空也未獲退票,形容是「詐騙」,事件持續發酵。
這是繼去年初「美斯缺陣」、今年桌球賽「提早趕走觀眾」事件後,再有大型活動引發風波。
香港政府近年力推「盛事經濟」,希望吸引遊客和刺激本地消費,但連番失誤引起外界質疑專業度,甚至影響國際形象。
BBC中文採訪多位經濟學者及旅遊業人士,拆解事件對香港形象的影響,以及政府應該以什麼角色介入私營的盛事活動。
一連四日的國際熱氣球節在中環海濱舉行,分為早場及黃昏場,成人門票由200港元至880港元(28美元至113美元)不等,其中重點項目「熱氣球繫留定點飛體驗」需額外加580元(74美元)。
但活動開幕後,因飛行體驗未獲政府批准載人,熱氣球只作展示,大批購票入場的市民和遊客大感不滿。
當中一名媽媽、何小姐的受訪片段火速流傳,她指特意請假帶小孩來玩,到場後卻感到被騙,她連番批評指「這裡是香港」,「我來坐熱氣球,原來你連牌照也沒有,我要付600多元看你放風箏?」
何小姐的言論獲大批網民支持,認為「不能當香港人是水魚」(冤大頭、容易被騙的意思)。
主辦方一度解釋有權更改活動項目,拒絕退款,後來才提出以免費雪糕(冰淇淋)及可再次免費入場作補償,並就事件致歉。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表示,截至活動第二天、9月5日傍晚,共接獲28宗投訴個案,涉及金額達4萬港元,當中涉及最高金額的個案近5,000元。香港海關也表示接獲舉報,正在跟進。
有本地傳媒發現,香港旅遊發局網頁曾宣傳該活動,但現已下架。旅發局發言人回覆BBC中文查詢無確認曾否宣傳或下架該活動,僅稱網站載列城中活動資訊,並持續更新。
政府9月4日發稿表示,熱氣球節是商業活動,非政府主辦、協辦或資助,活動內容和安排均由主辧機構設計及落實推行。
發言人指,各政府部門曾多次與主辦方溝通,8月曾實地測試但效果未如理想,至活動前一日(9月3日)進行另一次測試,考慮安全情況僅批准熱氣球展示,不包括載客。
本地傳媒《HK01》則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活動無獲政府贊助,質疑有人想轉移視線至政府。報導又指,8月20日首次測試時有熱氣球傾側,其後主辦方拖到開幕前一天再測試,表現仍未能過關,安全成疑。
這次活動由盛事(亞洲)有限公司舉辦,冠名贊助為友邦保險。主辦方稱斥資3,000萬元,已籌備八年。
有傳媒翻查資料,承辦活動的公司並無公開資料顯示曾舉辦大型活動經驗。另有資料顯示,該公司的技術總監與一名曾在負責「美斯來港」主辦單位工作的男子同名。
去年阿根廷球王美斯(Lionel Messi;梅西)來港獻技,但最終缺陣,引起現場四萬球迷和遊客不滿,資助該場活動的香港政府也表達了失望。
除了美斯和熱氣球事件,今年3月在啟德場館舉辦的桌球賽也被指安排失當,大會在未完賽下要求觀眾離場。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講師阮穎嫻表示,連番發生同類事件,會導致消費者或有顧慮,「這些事情常常發生,我也不想再冒險,下次又不知道誰失誤」。
按其觀察,參加者以本地人及大灣區居民為主,故估計對香港形象的影響並不會流傳至外國。但事件更加突顯「士氣問題」,因過去外界一般認為香港辦事專業、有效率,亦會保障安全,但是次主辦單位的處事手法馬虎,讓她有「香港人才流失」的感覺。
針對「盛事」連番失誤,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曾提及,當局會研究機制,確保在政府場地舉辦的活動「必須妥當」,避免香港形象受損。
BBC中文向當局查詢相關機制細節及何時出爐,當局沒有正面回應,發言人稱香港擁有舉辦大型盛事活動所需條件,多項盛事在全年不同時間舉行,供巿民和旅客選擇。
阮穎嫻表示,政府或可在租用條款增加約束力,確保活動達致一定表現,但她質疑,「政府可以這樣做,但要否做這樣多呢?」她認為,這次事件屬商界問題,應由其界別承受痛苦及責任。
阮以「割席」形容政府聲明,但認為外界均無法判斷事件源頭是源自政府內部問題,抑或主辦單位失當。
她觀察,近年政府官員不時會在盛事活動現身,「若這件事成功,你們就會拿來自我滿足,是我們(政府)的功勞」,甚至多個部門已傾向「計劃經濟」,而非以「自由巿場」出發。
她表示,若政府的身位一直的身位是將盛事歸類為私營活動,「大家也不會怪你」,故公眾查問政府在事件的責任是合理的質疑。
經濟學者李兆波表示,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載客實在無可厚非,但有感事件尤如「漫畫《蠟筆小新》的笑話」,因熱氣球節活動備受關注,在接近最後一刻才告知會臨時取消載客項目,導致消費者的體驗不好,亦會影響香港的印象。
他指出,政府在「盛事」成功時,會自稱自己有份「資助」或「推廣」,但出現狀況後則指稱活動由主辦單位負責,讓人感覺「難看」,並反問若香港需要推廣旅遊,應否有更高層次的政府部門統籌並協調相關事宜,例如盡早與主辦單位溝通,研究如何處理。
香港政府近年開始大力推動「盛事經濟」,甚至會預早公佈「盛事年表」。單在今年上半已有近百個項目,預料吸引約84萬旅客,帶來約33億元的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為18億元。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認為,今次熱氣球節的情況屬個別事件,不會影響香港的形象,他表示近日每星期持續有「盛事活動」成功舉行,熱氣球節是私人性質,屬本地居民參與較多的項目,估計對旅遊業的影響不大。
針對政府在處理事件的角色,崔定邦指出,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載客,反而突顯「香港的核心價值」——「不行就不行,沒太多退讓空位」,「不同意我們為了辦盛事,就什麼也不管了」。
按其觀察,政府曾嘗試協助,例如與主辦方開會、截至活動舉辦前一天仍然進行測試,同時亦曾為項目宣傳。
他指出,事件責任在於主辦單位,其善後及公關不盡人意。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6/09/2025 11:00AM
06/09/2025 08:00AM
06/09/2025 08: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