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軍方摧毀了加沙市一棟高樓大廈,這是連續兩天內被攻擊的第二棟主要塔樓。
國防部長以色列·卡茨(Israel Katz)在社群平台X上發布了大樓倒塌的影片,並附上文字:「我們正在持續行動」。
以色列國防軍(IDF)表示,他們正擴大在加沙的行動,並稱「蘇西塔」(The Sussi Tower)大樓被哈馬斯用作據點——但該激進組織否認了這項指控。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傷亡。在週六的空襲前,以色列曾投擲傳單,重申呼籲巴勒斯坦人遷往南部所謂的「人道區」。
以色列國防軍(IDF)阿拉伯語發言人阿維查伊·阿德拉伊(Avichay Adraee)在社群媒體上呼籲居民「加入已經前往的人群」,前往位於汗尤尼斯(Khan Younis)與海岸線之間的馬瓦西地區(al-Mawasi)。
以軍一再鼓勵平民遷往該地,並表示那裡將提供醫療照護、水與食物。
然而,聯合國指出,馬瓦西的帳篷營地已人滿為患且不安全,南部的醫院也已不堪負荷。
週二,有五名兒童在馬瓦西排隊取水時喪生。目擊者表示,他們遭到以色列無人機攻擊。對此事件,以軍表示「正在調查中」。
「蘇西塔」大樓是連續兩天內被摧毀的第二棟高樓。週五,社群媒體上的影片顯示,位於加沙市艾里馬(al-Rimal)社區的「穆什塔哈塔」(the Mushtaha Tower)大樓在其底部發生巨大爆炸後倒塌。
以色列國防軍表示,他們已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對平民的傷害,包括「事先警告居民」以及使用「精確彈藥」。
但巴勒斯坦人表示,許多流離失所的家庭當時正避難於穆什塔哈塔大樓。加沙民防機構發言人馬哈茂德·巴薩爾(Mahmud Bassal)指控以色列實施「強迫遷徙政策」。
衛星影像顯示,過去一個月內,加沙市部分地區的多個社區已被以軍空襲與拆除行動夷為平地。
加沙市的住宅與商業高樓曾代表著這座城市歷史中的重要篇章,與結束以色列佔領、建立獨立巴勒斯坦國的希望緊密相連。
多層高樓(五層以上)的興起始於1993年《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簽署之後,該協議允許數萬名流亡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加沙與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
隨著以色列於1994年從加沙大部分地區撤軍,為了容納大量返鄉者,垂直擴建成為必要之舉。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鼓勵對建築業進行大量投資,甚至有整個社區以這些高樓命名。
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宣布,在七月與哈馬斯就停火與人質釋放協議的間接談判破裂後,以色列有意全面掌控加沙走廊。
聯合國估計,加沙市仍有近一百萬人居住,並於上月宣布該地區已陷入飢荒。聯合國警告,若攻勢持續,恐將引發「災難性後果」。
以色列軍方於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領導的南部以色列襲擊事件後,展開對加沙的軍事行動。該次襲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另有251人遭綁架。
根據加沙地區由哈馬斯管理的衛生部門統計,自那時起,已有至少63,746人在以色列的攻擊中喪生。
該部門還表示,截至目前,已有367人因營養不良與飢餓而在戰爭中死亡。
露絲·科默福德(Ruth Comerford)補充報道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7/09/2025 05:00PM
07/09/2025 05:00PM
07/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