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鮮為人知的歐洲「危險地帶」:蘇瓦烏基走廊

插圖中兩名士兵從後面向前看,紅色背景是蘇瓦烏基的地圖,顯示了加里寧格勒、立陶宛和波蘭之間的邊界,插圖中還有俄羅斯和北約的旗幟

Raees Hussain / BBC & Getty Images

立陶宛和波蘭之間的這片狹長地帶被稱為「蘇瓦烏基走廊」(Suwałki Gap),軍事分析家經常將其描述為北約「最脆弱的地帶」或「危險地帶」。

如果北約與俄羅斯爆發衝突,這條走廊可能成為關鍵的導火線。

令人擔憂的是,如果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動用武力來填補這一缺口,他們可能會切斷波羅的海國家與其歐洲北約盟友的聯繫,也就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2025年6月,德國國防部長卡斯滕·布魯爾將軍(Carsten Breuer)告訴BBC,北約成員國必須為未來四年內可能遭受的俄羅斯攻擊做好準備。他還警告說,俄羅斯每年生產數百輛坦克,其中許多坦克可能在2029年甚至更早的時候用於攻擊北約的東翼。

布魯爾將軍也將「蘇瓦烏基走廊」描述為最脆弱的地區之一。

什麼是「蘇瓦烏基走廊」?

「蘇瓦烏基走廊」是北約成員國波蘭與立陶宛之間一條長65公里的狹長地帶。這條走廊連接波羅的海國家與歐洲其他地區,並將白俄羅斯與戒備森嚴的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分隔開來。

它也是北約部隊抵達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唯一陸路通道。由於這三個國家的軍事實力與北約其他成員國相比相對有限,它們被視為北約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軟肋」。

波羅的海國家之一——立陶宛位於這條線的北側,波蘭位於線的南側。

這條線將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及其盟友白俄羅斯隔離。

BBC「安全簡報」節目主持人、前英國陸軍直升機飛行員兼戰略軍事規劃師米基·凱(Mikey Kay)解釋說:「目前,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聯繫的唯一途徑是空中,而空中要穿過芬蘭灣才能進入聖彼得堡地區。因此,『蘇瓦烏基走廊』是連接加里寧格勒和白俄羅斯的陸路走廊的最短路徑。」

加里寧格勒與「蘇瓦烏基走廊」都被視為俄羅斯可能利用的重大戰略弱點,俄方可藉此切斷波羅的海三國與歐洲的陸路聯繫,並進一步對其進行海上封鎖。

該地區地形複雜,森林、丘陵和湖泊密布,有利於守軍而非攻軍,這使得大規模軍事行動變得困難。

「北約與俄羅斯戰略利益的交匯點」

兩輛汽車駛過一座小鎮,道路上有綠色的蘇瓦烏基(Suwałki)限制標誌。背景是一些樹木和路燈。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蘇瓦烏基鎮的名字代表了北約的「弱點」

「蘇瓦烏基走廊」的戰略位置使其對北約在中東歐的防禦態勢至關重要。波蘭雅蓋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國家安全系教授達裡烏什·科澤拉夫斯基(Dariusz Kozerawski)將其描述為「北約與俄羅斯戰略利益交匯處的敏感地區」。

「其至關重要性主要源於其可能被俄羅斯軍隊佔領,從而切斷三個北約成員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盟軍地面支援,」他說。

2015年12月,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幾個月後,時任美國駐歐洲陸軍司令本·霍奇斯中將(Lt Gen Ben Hodges)在五角大樓的新聞發布會上提請關注該地區的脆弱性,並特別提到了「俄羅斯突擊演習」的增多。

在2018年題為《保障蘇瓦烏基走廊安全:戰略、治國方略、威懾與防禦》的報告中,霍奇斯將軍將「蘇瓦烏基走廊」視為一個爆發點,並提出了加強北約在該地區存在和能力的切實措施。

對波蘭來說,這條走廊幾乎比其他國家都重要。

「對波蘭來說,『蘇瓦烏基走廊』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也至關重要,」科澤拉夫斯基教授說。

波蘭與波羅的海國家的貿易是透過這裡透過發達的公路和鐵路基礎設施進行。

在軍事上,它具有至關重要的後勤意義。

「蘇瓦烏基缺口允許在和平時期將軍事單位、裝備和彈藥運送到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境內,提供邊境保衛支援(北約部隊輪流駐紮在那裡),以及進行聯合訓練和組織多國演習,」科澤拉夫斯基教授解釋。

「反過來,在危機或武裝衝突期間,控制蘇瓦烏基隘口將有助於向波羅的海國家提供軍事和人道主義支持。」

該地區國家如何減輕潛在威脅?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正在加強其綿延數千英里的邊境防線,這是北約東翼軍事暴露程度最高的地段。

這三個國家已開始挖掘反坦克壕溝,這是2024年1月宣布的「波羅的海防線倡議」(Baltic Defence Line Initiative)的一部分。

波蘭也啟動了類似的防線項目,名為「東盾計畫」(The East Shield project),旨在加強波蘭與白俄羅斯和加里寧格勒的東部邊境。

當局已於2024年11月開始建造障礙物、圍欄和軍事設施。該項目預計將於2028年完工。

歐洲議會也於2025年4月通過了一項決議,承認「東盾」和波羅的海防線為共同安全的旗艦計畫。

波蘭也計劃今年將其經濟產出的4.7%以上用於國防,這一比例在北約聯盟中最高。

立陶宛在2026年至2030年間將其國防開支從3%提高到5%。

北約成員國芬蘭、波蘭以及三個前蘇聯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要么已經退出禁止對人員造成傷亡地雷的《渥太華公約》,要么表示將退出,理由是鄰國俄羅斯的軍事威脅日益加劇。

然而,科澤拉夫斯基教授警告說,必須採取更多行動:「為了維持和發展北約東翼(包括蘇瓦烏基峽谷地區)的軍事能力,有必要定期組織有盟國參與的多國演習。」

「北約在該地區並不定期組織這種真正大規模的演習,例如有數萬名士兵參加,需要更高級別的指揮人員參與。」

俄羅斯會發動攻擊嗎?

波蘭士兵在波蘭捷爾濟內附近,沿著波蘭與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的邊境建造了鐵絲網圍欄。背景是樹木。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波蘭正在加強與白俄羅斯和加里寧格勒的東部邊界

儘管分析家一致認為俄羅斯構成威脅,但在烏克蘭戰事持續之際,俄羅斯直接攻擊「蘇瓦烏基走廊」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俄羅斯對北約東北翼抱有激進的目標,」俄羅斯東方研究中心(OSW)副主任兼安全與國防部門主管尤斯蒂娜·戈特科夫斯卡(Justyna Gotkowska)表示。

「只要烏克蘭戰事持續,俄羅斯攻擊波羅的海國家、波蘭、芬蘭、瑞典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可能性仍然很低,」她補充道。

「但如果烏克蘭戰事以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式結束,俄羅斯或許願意挑戰我們地區的北約國家,並對波羅的海國家、波蘭、芬蘭以及該地區的其他國家發動武裝常規攻擊。」

但根據烏克蘭廣播公司TSN和軍事分析網站「托奇尼」(Tochnyi)報道,衛星影像顯示,俄羅斯正在其位於加里寧格勒的飛地內建造一個大型訊號情報(SIGINT)設施,以擴大其在北約東翼附近的電子監視能力。

「從該設施,俄羅斯將能夠監視整個北約的戰術傳輸、雷達網絡,甚至民用基礎設施,」「托奇尼」網站在2025年8月報導。

同時,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繼續在邊境地區進行軍事演習。

據報道,兩國計劃於9月啟動一項名為「西方-2025」(Zapad-2025)的新演習。

米基·凱警告說,此類演習可能掩蓋其軍事集結,就像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和2022年入侵烏克蘭之前所見的那樣。

「普京透過這些所謂的訓練行動開創了增強軍事能力的先例,然後又採取了激進的行動,」他說。

米基·凱也提出了美國將如何應對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威脅的問題:「為什麼波羅的海國家內部的緊張局勢和擔憂加劇?這是因為他們缺乏信心,不相信美國會支持北約對普京的任何侵略行為做出任何回應。」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