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英國出版商炮轟谷歌AI概覽工具 進一步蠶食原創者流量

英國出版的報紙頭版畫面

Getty Images
報紙依靠線上收入彌補發行量下降帶來的損失。

女演員索查·庫薩克(Sorcha Cusack)今年一月退出BBC劇集《布朗神父》(Father Brown)劇組時,這則消息登上了各大媒體頭條,包括由英國媒體公司「影響領域」(Reach)擁有的報紙,如《鏡報》(The Mirror)和《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

然而,這則新聞並未如「影響領域公司」預期般獲得大量關注,參照物是如果這件事在去年或者今年初公佈可以獲得的流量。

「影響領域公司」將此歸因於谷歌(Google)搜尋結果頁頂部的人工智慧(AI)概覽功能(AI Overviews,簡稱 AIO)——讀者不再點擊進入「影響領域公司」的新聞網站,而是滿足於AI提供的簡要摘要。

這項功能令新聞媒體和出版商感到憂慮,他們的廣告收入之前已被社交媒體大量分流。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透過谷歌搜尋導入的讀者流量極為珍貴。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人工智慧與新聞研究員費利克斯·賽蒙博士(Dr. Felix Simon)表示:「一項主要的擔憂是,AI概覽可能導致讀者不再點擊原始內容,進而對出版商造成負面影響,這一點已有部分數據佐證。」

他指出,若無法獲得谷歌或出版商內部的點擊率數據,便難以全面了解AI概覽的實際影響。

「DMG媒體」(DMG Media)——旗下擁有《郵報網站》(MailOnline)、《地鐵報》(Metro) 等媒體——在今年七月向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提交的聲明中指出,AI摘要導致點擊率最多下跌達89%。

「影響領域公司」首席數位出版人大衛·希格森(David Higgerson)表示,這代表出版商的內容未獲得公平報酬。

「出版商提供準確、即時且可信的內容,這基本上為谷歌提供了動力,而我們的回報就是一個點擊……希望能透過這個點擊轉化為訂閱收入。」

「但現在有了谷歌的人工智慧概覽,讀者根本不需要點進我們的網站,而出版商卻無法從中獲得任何財務利益。」

「這再次顯示,資訊的分發者並非內容創作者,卻獲得了所有的財務回報。」

業界也對谷歌推出的新工具「AI模式」(AI Mode)感到憂慮。該模式以對話形式呈現搜尋結果,鏈接數量遠少於傳統搜尋頁面。

希格森表示:「如果谷歌完全轉向AI模式,且使用率大幅上升……那將對整個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每日郵報》手機界面截圖

Getty Images
《每日郵報》是英國最大的網路新聞社之一。

「鮑爾傳媒」(Bauer Media)全球搜尋引擎優化(SEO)數位出版總監斯圖亞特·福雷斯特(Stuart Forrest)表示:「我們確實正邁入一個點擊率下降、導流流量減少的時代。」

「過去十年,谷歌在搜尋結果頁(SERP)中不斷加入新功能,讓使用者不再需要點進網站。這正是我們整個產業所面臨的挑戰。」

福雷斯特指出,目前尚未觀察到AI概覽功能對「鮑爾傳媒」旗下網站,如《格拉齊亞》(Grazia)和《帝國》(Empire)等造成流量下滑,但情況可能會改變。

「我完全相信,隨著時間推移,消費者逐漸習慣這些摘要面板,這絕對會成為一項挑戰。我們已經在採取行動,應對這項威脅。」

對此,谷歌發言人則表示:「比起其他公司,谷歌更優先考量將流量導向網路,我們每天仍持續為網站帶來數十億次點擊。」

谷歌搜索負責人莉茲·里德(Liz Reid)在8月的博客(部落格)文章中指出,谷歌搜索引入到網站的點擊量同比「相對穩定」。

她補充,點擊的品質也略有提升,而所謂「高品質點擊」是指使用者點擊後不會立即跳出返回搜尋頁。

里德表示:「透過AI概覽,使用者的搜尋行為變得更多樣,問題也更長、更複雜。此外,AI概覽頁面上顯示的鏈接比以往更多。更多的搜尋與更多的鏈接,意味著網站有更多曝光與被點擊的機會。」

出版業部分人士正透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之道。

今年7月,由獨立出版商聯盟(Independent Publishers Alliance)、科技正義非營利組織「福克斯格洛夫」(Foxglove),以及倡議開放網路的團體「開放網路運動」(Movement for an Open Web)組成的聯盟,向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提出法律申訴,指控谷歌的人工智慧概覽功能在未獲報酬的情況下使用出版商內容,對新聞業造成損害。

該聯盟要求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採取臨時措施,防止谷歌在人工智慧生成回應中「濫用」出版商的內容。

谷歌摘要照片

BBC
出版商正在努力讓自己出現在谷歌概覽中。

在此同時,出版商正努力研究如何在AI概覽中獲得曝光,並期望能爭取一些點擊流量。

「谷歌並沒有提供操作手冊。我們只能自行測試,並在不損害內容主要目的,即滿足讀者資訊需求的前提下優化文案。」「影響領域公司」的大衛·希格森解釋道。

「鮑爾傳媒」的福雷斯特則補充說:「我們必須確保被引用的是我們,而不是競爭對手。像是撰寫高品質內容……令人驚訝的是,竟有那麼多出版商放棄了這一點。」

與其他出版商一樣,「影響領域公司」也在尋找其他方式來提升新聞平台的流量。

「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到其他地方尋找受眾,並與他們建立關係。我們有數百萬人透過 WhatsApp接收我們的即時通知。」希格森表示。

「我們也建立了電子報。重點是,在讀者造訪我們網站和品牌時,為他們提供想要的內容,這樣下次他們搜尋時,希望不會透過第三方才能找到我們。」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