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墨西哥政府宣佈將把來自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汽車進口關稅提高至50%,有分析人士對路透社分析稱,其目的在於安撫美國。
墨西哥經濟部長埃佈拉德強調「沒有一定水平的保護,幾乎不可能競爭」,以此為將汽車關稅從約20%上調至最高50%辯護。他同時表示,該措施符合世貿組織上限並仍需國會批准,目標是捍衛就業,應對「低於參考價」的中國車型湧入墨西哥市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此事稱,兩國同為全球南方重要成員,希望墨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墨西哥對中國汽車的關稅升級,是一攬子新關稅政策的一部分。墨西哥經濟部在一份文件中說,新關稅將適用於與墨西哥沒有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體,尤其是中國、韓國、印度、印尼、俄羅斯、泰國和土耳其。該國經濟部門強調,措施將對紡織品、鋼鐵和汽車等多個領域的商品分檔加稅,總計影響 520 億美元的進口,佔墨西哥全部進口8.6%的商品清單,可輓救32.5萬個工業與製造業崗位。
美聯社取得的該國預算文本進一步揭示,這份清單囊括輕型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鞋類、塑料製品、電子和玩具等超過1400個稅目,受衝擊最大的是汽車產業。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因鮑姆強調,關稅既為本土製造「築起護欄」,也旨在緩解特朗普政府對部分墨西哥出口品加徵關稅所帶來的壓力,而汽車產業佔墨製造業產值的23%。
彭博社指出,華盛頓近月來不斷敦促北美夥伴「同步」提高對華壁壘,墨西哥此舉因此被視為向美國遞交「投名狀」,意在為2026年《美墨加協定》例行審核提前爭取籌碼。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美洲項目的瑪麗亞娜·坎佩羅評論說:「美國不會允許中國把墨西哥當作後門。」她補充稱,過去十年里,墨西哥對華貿易逆差翻了一番,去年達到 1200 億美元。
經濟學家對這一舉措的成本並不樂觀。墨西哥分析師加布里埃拉·西勒表示,此舉只有兩個目的:「第一,增加財政收入;第二,向特朗普示好。」她同時警告,關稅或先激發經銷商搶購中國車型,隨後卻會推高汽車與鋼材價格,加劇國內通脹壓力。
雖然草案仍需墨西哥參眾兩院批准,但執政黨在兩院均佔多數,外界普遍預計通過只是時間問題。
最新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墨西哥自中國進口1300億美元,使中國成為墨西哥第二大進口來源,僅次於美國。然而墨西哥對華出口不足100億美元,貿易逆差逼近120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指控中國企業借道墨西哥逃避美方關稅,令墨方擔憂自己因為「被當作後門」而受到懲罰。
今年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墨西哥的關稅政策呈「威脅—豁免—再加碼」的循環。
1月20日就職當天,他宣告自2月1日起對所有墨西哥商品徵收25%關稅,以迫使墨方在邊境安全與移民議題上作出讓步。2月3日,在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因鮑姆同意加大邊境緝毒力度後,這一關稅被暫緩30天,但特朗普同時保留了隨時恢復的行政令。
緩衝期一過,3月4日美國關稅正式落地:所有不符合《北美自貿協定》(USMCA)原產地規則的墨西哥出口須繳25%,鋼鐵、鋁和汽車則因「國家安全」因素另行實施50%懲罰性稅率。面對壓力,墨西哥政府優先為汽車業爭取豁免,特朗普在3月6日將相關稅率暫時降回25%,但警告若墨方走後門向美國輸送中國零部件,將隨時恢復更高稅級。自此,美國對墨西哥實施的關稅體系分層並存:自貿協定下的合規品依舊零關稅,非合規商品普遍25%,個別敏感品最高50%。
威脅並未停歇。7月12日,特朗普宣佈8月1日起再加徵30%全面關稅,並附帶取消小額電商免稅政策。但在7月31日最後時刻,他與謝因鮑姆通話後,同意用90天暫停換取墨西哥「清除所有對美非關稅壁壘」的承諾。暫停期將於10月末到期,而新的談判尚未取得突破。
在此背景下,墨西哥此次宣佈擬對中國加徵的關稅,被指向華盛頓示好,以期在自貿協議2026年例行審查前削弱特朗普再度施壓的理由。
疫情之後,中國汽車企業進軍全球市場,引發不少經濟體的反彈,除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了冗長的調查後加徵關稅之外,在北美,美國和加拿大都對中國電動車實施了高額關稅,使中國車僅能大舉攻佔墨西哥市場,今年上半年銷量佔當地18%。
過去7年,中美貿易玩起了「貓鼠遊戲」的遊戲。其中,鋼鐵和鋁製品的貿易,與墨西哥的牽扯最多。
2018年3月,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加徵25%和10%的全球性關稅,之後對墨西哥、加拿大、越南、英國和歐盟進行豁免。後又對中國加徵了反補貼稅。
中國鋼鋁此後借道越南和墨西哥進入美國——2019年,越南對美鋼鐵出口量增長37%,成為美國第三大鋼鐵進口來源;2023年,墨西哥成為中國鋁材最大出口目的地,而墨西哥對美鋼鐵出口中一度約30%源自中國。
拜登時代試圖封堵這種行為,2024年7月美國嚴格要求,從墨西哥進口的鋼鐵必須是在北美熔鑄的。實施首月,墨西哥鋼鐵對美出口量下降18%,其中中國轉口份額縮減至不足5%。
不過,供應商繼續迂迴,越南、土耳其等替代中轉國對美鋼鐵出口量同比增長23%。
美國最終還是購買了不少產自中國的鋼鋁,而且還額外承擔轉口費用。美國本土鋼價較2018年上漲42%,汽車製造成本增加5%-8%,反而削弱製造業競爭力。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上台後,乾脆一刀切,沒有例外,所有輸美鋼鋁全部加徵關稅;之後繼續加碼,今年6月3日,特朗普簽署新的命令,將《貿易擴展法》第232條下對進口鋼鐵和鋁及其衍生品的關稅從25%直接調高到50%,並在次日(6月4日)凌晨生效,停止了「貓鼠遊戲」。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2/09/2025 11:00AM
12/09/2025 08:00AM
11/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