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首次承諾設定明確減排目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發表的影片聲明中表示,中國將在2035年前努力將全國經濟範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至10%,並「力爭做得更好」。
此項宣布正值美國削弱其氣候承諾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二更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
但一些批評者指出,中國的計劃仍未達到人們對全球氣候目標的期望。
「即使是對此抱持保守預期的人,今天所提出的內容仍然令人失望,」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全球政策顧問姚喆表示。
雖然今年全球領袖的主要會議是將於11月在巴西舉行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但本週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會議仍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各國提交新氣候計劃的時間已所剩無幾。
這些承諾每五年提交一次,是《巴黎氣候協定》的核心部分。該協定是近200個國家達成的里程碑式協議,旨在限制全球暖化。
原定提交涵蓋至2035年減排目標的新承諾截止日期是今年2月,但各國目前正趕在9月底前提交。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會議前表示,這些承諾對於將全球氣溫長期升幅控制在1.5°C以內至關重要,這也是《巴黎氣候協定》所設定的目標。
「我們絕對需要各國提交與1.5度目標完全一致的氣候行動計劃,涵蓋其整體經濟與所有溫室氣體排放,」他說。
他補充道:「若要維持1.5度的目標,我們在未來幾年內必須大幅減少排放量。」
作為全球最大的排放國,中國的計劃對於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
早在2021年,習近平就宣布中國將在今個十年內排放達到峰值,並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今天的承諾標誌著中國首次在這一進程中設定具體的減排目標。
「這是中國對照《巴黎協定》要求、體現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標,」習近平表示。
此次承諾涵蓋所有溫室氣體,而不僅僅是二氧化碳,並將以「排放峰值」為基準進行衡量——但習近平並未具體說明何時達到峰值。
他補充說,中國將:
中國的排放規模如此龐大,任何程度的減少在氣候層面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2023年,中國排放了近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總排放量超過四分之一。
若中國減排10%,相當於每年減少14億噸,幾乎是英國全年排放量的四倍。
然而,中國的新目標仍未達到實現國際氣候目標所需的水平。
「任何低於30%的減排都無法與1.5度目標相符,」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勞里·米利維塔(Lauri Myllyvirta)表示。
他補充說,大多數將升溫限制在1.5度(甚至遠低於2度)的情境,都要求中國在2035年前進行更大幅度的減排。
在許多情況下,這意味著需要減少超過50%的排放量。
這再次顯示出各國計劃與實際達成氣候目標之間的巨大落差。
本週稍早,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發表的報告警告,全球各國政府計劃在2030年生產的化石燃料總量,將是符合1.5度目標所需水平的兩倍以上。
令部分觀察人士感到樂觀的是,中國過去在履行多項國際氣候承諾方面都有超出預期的紀錄。
例如,中國曾承諾在2030年前將風能與太陽能的發電總裝機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但中國在2024年就已突破這一目標——即提前六年完成。
「這些目標應被視為底線,而非上限,」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表示。
他補充說:「中國清潔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在未來十年推動國家走得更遠。」
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特聘研究員與資深顧問李永怡(Bernice Lee)也同意:「中國2035年的目標並未真正反映出國內能源轉型的速度。」
她補充說:「北京錯失了一個制定更具雄心目標的機會,若能把握,將贏得全球廣泛讚譽——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
儘管中國正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但仍高度依賴煤炭這種最帶來污染的化石燃料。
去年,中國的煤電發電量創下新高——儘管初步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因太陽能發電激增而有所下降。
「也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中國的排放量正趨於穩定,今年的排放預計將低於2024年,」李碩表示。
他補充說,今天的新目標標誌著「在數十年快速排放增長後,中國開始邁向減碳的起點」。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5/09/2025 05:00PM
25/09/2025 05:00PM
25/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