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下令禁止中國企業如阿里巴巴、字節跳動(ByteDance)測試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英偉達)生產的RTX Pro 6000D晶片,並取消既有訂單(原計劃採購數萬顆),再次引發全球市場震盪。
根據知情人士向英媒《金融時報》透露,網信辦要求企業停止測試RTX Pro 6000D晶片並取消現有訂單,但該決定尚未公開證實。上週,人在英國的輝達創辦人黃仁勳(Jensen Huang)向BBC證實此事,並對中方的決定表示「失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於上週四(9月18日)在例行記者會回應《法新社》提問時,未直接證實禁售輝達晶片,僅表示「具體問題建議向中方主管部門了解」。他強調,中國「一貫反對在經貿科技問題上對特定國家採取歧視性做法。中方願與各方保持對話合作,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
許多評論指出,這是中國回應美國出口管制的一種象徵性措施,旨在減少對美國AI硬體的依賴,並推動本土晶片自主化。譬如大廠華為聲稱其自家晶片Ascend 910B等,效能已可匹敵H20及RTX Pro 6000D。
對此,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陳凱欣(Kyle Chan)認為,中方頒佈輝達禁令的時機至關重要,北京希望在美中領袖可能會面的前夕,將NVIDIA晶片作為談判籌碼。他告訴BBC中文,當前北京試圖扭轉局勢,將NVIDIA晶片從美國的影響槓桿轉為中國的籌碼。
陳凱欣說:「中國在應對美國科技行動方面表現得相當靈活。例如TikTok的協商安排相當複雜,北京採用了相對新穎的授權模式。」他認為,其他國家難以應對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劇烈波動,但北京似乎願意迅速且具創意地採取行動。陳凱欣還表示,就美中科技戰而言,中國當前的策略看似有效,「但許多事情取決於習近平與特朗普準備重要會談前的階段。」
不過,新加坡科技評論網「Tech in China」主編卓薇安(Vivian Toh)則向BBC中文強調,與美國多次公開宣稱針封禁華為、TikTok的作法不同,中國從未公開表示封禁輝達,甚至未像美國那樣以各種名目制裁輝達合作夥伴或客戶,「因此說封禁NVIDIA有些誇張了。」
卓薇安解釋,目前中國頂尖科技企業均不同程度採購輝達產品,且使用未受限制或制裁。輝達始終未放棄與中國維持良好的關係,「北京只是希望減少中國技術對輝達的絕對依賴,而非徹底摒棄輝達。在追求科技自強的同時,北京向全球企業展示其政策的穩定性同樣重要。」
輝達晶片禁令傳出後,輝達股價在美國交易中下跌2.7%,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AMD)股價則下跌近1%。
BBC據此整理在此禁令背後的五大重要看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2aHVw4QCd4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慧(AI)在全球爆炸性發展,輝達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愈發戲劇化,特別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強勢回歸執政後,對中國科技界發起的挑戰日益加劇,輝達成為美中科技戰的核心焦點。
數月前,美國解禁輝達H20晶片對中國銷售,中國高調歡迎黃仁勳訪問北京,但不久後即指控H20晶片存在後門安全疑慮,隨後限制國企使用輝達晶片,並指控輝達涉及壟斷行為。9月中旬的最新發展顯示,中國電子巨頭被禁止採購輝達晶片。
外界關注,北京對輝達先開放後嚴禁的理由何在?華為等中國大廠生產的晶片真能取代輝達嗎?更重要的是,在與華盛頓進行TikTok等相關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北京對輝達祭出禁令,是否透露出針對特朗普強勢施壓的靈活回擊,以及「只談不簽」的槓桿談判策略?
對此,美國諮詢機構未來科技集團(Futurum Group)的半導體分析師王韋傑(Ray Wang)向BBC中文解釋,中國此次對輝達產品發出禁令,可能是其更廣泛談判策略的一部分,「旨在爭取美國放寬對先進AI晶片、高頻寬記憶體(HBM)及晶圓製造設備的限制,並爭取降低關稅。」
他同時強調,判斷中國當前策略是否有效反制美國為時尚早。「然而,可以明確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出口管制策略與拜登政府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戰略目標以及美中談判日益不穩定的性質。」
卓薇安則表示,輝達不會放棄巨大的中國市場,特別是在中國本土自研晶片快速追趕的情況下,更需彌補與中國之間的信任短板。「但輝達同時也承受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因此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個『三角關係』,而非『二元關係』。」
RTX Pro 6000D是輝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專業工作站級GPU(圖形處理器),基於最新的Blackwell架構,於2025年推出。
這款晶片與標準的RTX Pro 6000 Blackwell不同,後者是全球高端工作站GPU,具備更高性能和96GB GDDR7記憶體,用於AI、渲染和科學計算。RTX Pro 6000D則是輝達為中國量身訂製的「合規版」,類似此前解禁銷往中國的H20晶片。
根據公開資料,RTX Pro 6000D主要針對AI推論(inference)任務,而非大規模AI訓練,旨在繞過美國對中國的先進AI晶片出口限制,與H20晶片類似。此款晶片採用GDDR7記憶體(非高階HBM),記憶體容量約96GB,頻寬約1,398 GB/s 至1.398 TB/s,(低於美國出口上限1.4 TB/s),且不支援NVLink互聯,整體效能被部分評論稱為「閹割版」晶片。
RTX Pro 6000D官方預期售價約6,500至8,000美元,但部分零售商的標價高達1萬美元以上 。
此晶片定位為中階AI應用,如資料中心推論工作。有專家指出,中國市場對此需求一直不溫不火,因其性能不如「灰色市場」進口的禁售晶片。
中國網信辦下令「字節跳動」等中國大型科技企業停止測試RTX Pro 6000D晶片並取消既有訂單(原計劃採購數萬顆)。分析認為,這是中國回應美國出口管制的一種象徵性反制措施,旨在減少對美國AI硬體的依賴,並持續推動本土晶片自主化。
此舉背後的邏輯是科技主權對中國至關重要,視外國晶片為潛在安全風險,對輝達及部分美商晶片祭出禁令,凸顯「本土技術可取代」的信心,鼓勵轉向國產替代品。例如,《日經新聞》早前報導,輝達供貨的兩家新興汽車公司——小鵬汽車與蔚來汽車——正透過自主研發晶片,在其最新車型中使用自研晶片——小鵬的「圖靈」(Turing)與蔚來的「神機NX9031」,以降低對輝達晶片的依賴。
此外,中國正建置39個AI資料中心。《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重點發展的華為Ascend 910D晶片期望超越輝達2022年推出的H100晶片,後者廣泛用於AI訓練。華為還在近日宣布,未來3年已規劃推出Ascend系列4款晶片,包括2026年第一季推出採用自研高頻寬記憶體的950PR;以Ascend晶片為基礎的新型超級節點,聲稱比輝達2027年將推出的NVL576系統更強。
華為宣稱,單顆晶片的算力與輝達有差距,但憑藉其聯接技術能實現世界最強算力。但華為真的能夠「彎道超車」,超越輝達或擺脫美國嗎?
美國諮詢公司分析師王韋傑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華為Ascend系列GPU的採用率仍非常有限。他向BBC中文強調,Ascend的單一性能仍落後於輝達,但其系統級產品在規格上似乎與輝達相當:「然而,華為在擴大生產規模及推動廣泛採用方面的能力尚不明朗。」
王先生又補充說,輝達在軟體生態系統方面擁有關鍵優勢,領先於包括華為在內的大多數中國競爭對手。
半導體評論者卓薇安也同意,從純粹晶片設計能力看,華為晶片比輝達落後一個量級,約3至5年的差距,但大多數企業並非必須使用輝達最領先的Blackwell架構,因為華為Ascend 910C可作為預訓練和推論的替代品。
不過,卓薇安強調,真正的核心競爭在於晶片的「軟體生態」,包括作業系統、程式框架、庫及工具鏈等,這些是AI晶片的「軟實力」。「目前輝達在這方面領先。從純血華為鴻蒙系統仍允許用戶回退至安卓版本,並引發用戶大量吐槽,可看出其在軟實力上的差距。」
「華為若想趕超輝達,必須在自身軟實力上下功夫,於程式框架拿出真正『生態友好型』的成果,吸引更多生態夥伴加入。」卓薇安解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07MoT49iA
近三年來,輝達在AI科技爆發後成為新一代的科技領頭羊之一。高科技晶片被視為新時代的石油,在後疫情時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美中科技戰的的背景下,在地緣政治激烈碰撞之際,輝達成為大國競逐的關鍵公司。
分析指出,北京的最新禁令反映其推動AI技術自給自足的決心。《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表示,中國監管機構認為本土晶片技術已足夠成熟,足以取代輝達的受限產品。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領銜國內AI晶片開發,新興企業如寒武紀科技亦有進展。阿里巴巴、百度等積極開發自家晶片,如阿里巴巴的「T-Head」AI晶片已獲中國第二大無線運營商採用,顯示其半導體努力在本土市場獲得一定份額。
更重要的是,此舉是對美國出口限制的回擊。禁令傳出正值白宮準備特朗普與習近平主席通話前夕,TikTok在美運營新協議等爭議談判亦白熱化,輝達禁令被視為中國對美國施壓的回擊。特別是,中國上週宣布輝達於2020年以70億美元收購「邁絡思科技公司」(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違反反壟斷法,並針對美國公司如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的半導體發起反傾銷調查,均被視為貿易談判的籌碼。
卓薇安對BBC中文分析稱,北京在中美科技戰中策略更具柔性和韌性。相較於美國「非黑即白、非敵即友」的「一刀切」政策,中國僅針對輝達的反壟斷單一議題進行審查,輝達的經營及上下游關係未受致命影響:「中國出手的時機選擇,相信是基於當下博弈情勢作出的判斷。」
換言之,中國應對美國施壓不僅是「只談不簽」,對NVIDIA RTX Pro 6000D的禁令凸顯中美科技戰的雙向脫鉤趨勢。這是因為,北京欲透過強制本土採用,加速華為等企業的AI晶片發展,試圖打破對美國半導體技術的依賴。然而,輝達在全球AI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其CUDA生態系統的鎖定效應,以及美國在半導體設備的技術優勢,意味著中國的道路充滿挑戰。
對此,普林斯頓大學陳凱欣博士則認為,北京明白中國晶片在單晶片性能上遠不及輝達,但仍押注其AI硬體,認為短期內足以支撐中國在AI領域的進展。「許多重要變數仍不明朗,例如中國的高頻寬記憶體(HBM)庫存,以及中芯國際和華為擴大生產的能力。」
說到底,中國在與美國關鍵談判期間展示實力,「這是對其在半導體領域進展的一次重大賭注。」陳凱欣向BBC中文強調。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6/09/2025 05:00PM
26/09/2025 05:00PM
26/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