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韓國首次允許非醫療專業人士從事紋身(刺青)工作,這是刺青從業者長期爭取能在不受起訴或騷擾的情況下工作的成果。
儘管紋身在韓國相當普遍,自1992年最高法院裁定以來,僅限醫療人員提供相關服務。
但在國會週四通過《紋身師法案》後,佔產業多數的非醫療從業者將可依法申領執照。
韓國紋身聯盟(Korea Tattoo Federation)會長林寶蘭(Lim Bo-ran,音譯)在法案通過時激動落淚,表示「我說不出話來,感覺像在做夢。我真的非常感激。」
自1992年以來,任何未具備醫療資格者從事紋身工作,最高可面臨五年徒刑或5,000萬韓元(約3.5萬美元、2.8萬英鎊)罰款。
雖然沒有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有多少紋身師遭起訴,但韓國紋身工會表示,每年為至少50名從業者提供法律支援,並相信實際遭罰人數更多。
根據韓國保健福祉部2021年數據,當時全國約有35萬名紋身從業者,其中多數專門從事唇部、眉毛或髮際線的半永久化妝。
但這些人中具備醫療資格者相對稀少,大多來自藝術或美容背景,與世界其他地區情況相似。
由於技術上屬於非法行為,韓國紋身師長期面臨客戶威脅或被惡意檢舉。
一名化名為「納爾」(Narr)的女性紋身師向BBC表示,她曾遭一名男性客戶性騷擾,但因擔心遭起訴而未報警。
另一名紋身師「巴努爾」(Banul)則被一名客戶檢舉,對方聲稱紋身遭「弄髒」並要求賠償500萬韓元,卻無任何證據。
不過,近年來韓國法院已判決多起紋身師無罪,顯示社會觀念正在轉變。
韓國國會保健福祉委員會主席、該法案主要推動者朴柱民(Park Ju-min,音譯)指出,許多國會議員本身也有眉毛或唇部刺青。
他表示,法案通過將使「民眾能安全接受刺青服務,紋身從業者也能獲得合法專業身份」。
然而,韓國醫療業界對此法案仍有反對聲音。
在法案通過前,韓國醫師協會(Korean Medical Association)表示,紋身「不僅會損傷皮膚,還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風險,包括干擾癌症診斷」。
該協會強調,「紋身本質上是醫療行為,其日益普及並不會降低相關風險」。
業界內部也有部分人士認為,儘管紋身在年輕族群與網紅文化中日益流行,這項法改仍難以徹底扭轉社會對紋身的負面觀感。
近期民調顯示,多數韓國民眾仍對紋身持負面看法。
儘管紋身禁令將不再是韓國社會的永久現象,真正消除其影響仍可能是一段漫長且艱難的過程。
新法將於兩年後正式生效,屆時紋身師須通過國家考試、完成衛生與安全訓練,並詳細記錄每次刺青的資訊。
至於雷射刺青移除,仍將限定由醫療專業人員執行。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6/09/2025 05:00PM
26/09/2025 05:00PM
26/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