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網信辦展開「清朗」行動,整肅負面情緒

一名女士手持手機的特寫照片,手機螢幕上顯示中國社群媒體應用程式小紅書

Getty Images
社群媒體巨頭也在中國清理網路的行動中受到了懲罰

中國政府正針對一種在國內網路上日益普遍的負面情緒展開行動。

本週,中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中央網信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專項行動,整治社交媒體上「過度渲染消極悲觀情緒」的內容。

官方表示,此舉旨在「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並「營造更加文明理性網路環境」。

被列為整治對象的言論包括「讀書無用論」、「努力無用論」,以及趁機宣揚「厭世負面人生觀」的內容。

中國正面臨房地產危機後的經濟放緩、高企的青年失業率,以及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競爭,這些因素導致年輕世代普遍產生失落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助理教授駱斯航(Simon Sihang Luo)向BBC表示,中國年輕人「對未來生活的前景感到嚴重質疑」,並「必須面對他們的生活很可能不如父母那一代」的現實。

北京對這股不滿情緒的擔憂,已反映在一波針對網紅與社交平台的處罰行動中。

「安卓人」

上週,知名內容創作者「戶晨風」的社交媒體帳號所有貼文遭清空。中國官方未作任何說明,原因不明。

但外界普遍認為,這與他近期一則爆紅言論有關。

他在直播中將人與事物分為「蘋果」與「安卓」兩類,後者被用來形容劣於前者的事物。

「你這就是典型的安卓邏輯、安卓人、安卓素質。」他在直播中如此形容,該言隨後在網路廣泛流傳。

這段玩笑迅速受到許多中國網民歡迎,也有人指責「戶晨風」製造社會分裂。

這類明顯涉及不平等的玩笑,似乎已成為敏感地帶——因為它加強了中國共產黨不願民眾過度關注的社會差距。

中國網路審查並非新鮮事。任何涉及對黨或領導人批評,或觸及具政治敏感性的議題,往往迅速遭到刪除。

而此次針對消極情緒的整治行動之所以不同,則在於它似乎鎖定一系列可能引發或加劇負面情緒的網路行為。

圖為中國連雲港市招聘會上,兩名女士正在用手機閱讀招募說明。

Getty Images
中國正在應對一系列經濟挑戰,包括青年失業

以言辭犀利著稱的網路補習名師張雪峰,本月稍早因公開表示若北京決定攻打台灣,他將捐出至少50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25億元),引發爭議。但直到本週,他才成為中國網路審查的對象。

據中國媒體週三報導,張雪峰擁有數百萬粉絲的社交媒體帳號已被限制新增粉絲。

對此,《澎湃新聞》引述張雪峰一名員工表示,他正在「反省」。

外界仍難以確定他遭到處分的具體原因,但部分人士認為,問題可能出在他言論背後傳遞的訊息——在一個不公平的世界裡,只能做出務實選擇。

張雪峰以直言不諱的建議受到學生與家長追捧。他不鼓勵年輕人追夢,而是強調必須面對考試成績與經濟壓力所決定的現實。他的平台,也可能成為沮喪情緒的溫床。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

不只是個人,中國也要求社交媒體平台參與這場大規模的網路整治。

本月,中國中央網信辦表示,將對小紅書、快手與微博等社交媒體應用程式未能管控負面內容予以處罰,包括「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信辦表示。

但試圖讓中國網路空間保持不自然的「陽光」,勢必付出代價。

「表達悲觀情緒並不一定代表拒絕參與勞動市場與社會」,駱斯航指出。

但若失去「宣洩情緒後的釋放」,他說,「可能會使集體心理狀態更加惡化」。

然而,導致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退出競爭、選擇「躺平」、並在網路上發洩不滿的壓力依然存在。

許多人搬回父母家,找不到工作,或渴望逃離過度疲憊的職場生活——這種現象普遍到他們自稱為「全職兒女」。

近期研究顯示,中國民眾對未來的悲觀情緒確實正在上升。專家指出,中共深知這一點,因此試圖打壓相關跡象。但這是否有效,仍是未知數。

「事實上,當代中國歷史一再證明,自上而下的意識形態運動難以根除問題的社會根源」,駱斯航說。

「即使是像中國這樣的強勢政府,在經濟低迷、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生育率跌至谷底的情況下,也難以遏制悲觀情緒。」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