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各座城市,中國品牌的汽車越來越常見。
中國出口數據顯示,2024年對該地區的汽車出口量已達到每年逾100萬輛,是2019年約15萬輛的六倍之多。
在海灣國家,SUV(運動型多功能車款)和小型卡車長期以來因實用和多功能而備受青睞。近幾十年來,路虎衛士(Land Rover Defender)、日產途樂(Nissan Patrol)等更幾乎成為標誌性車型。
然而,來自過去鮮為人知的中國品牌,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駕駛者。
來自巴林、愛好新技術的賈法爾·海基(Jaafar al-Hayki),現時駕駛一輛中國長安汽車在深圳生產的SUV。他說,自己五年前買車時,對其技術功能和裝配質量感到驚訝。
他表示:「人們通常覺得汽車只是交通工具,但中國人專注於各種娛樂功能、安全配置,而且他們在設計上也變得非常擅長,讓車看起來很漂亮。」
他續稱:「我的車前後都有雷達,到處都是感應器⋯⋯在同等價位的日本或韓國車上,你是找不到的。」
西方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認識,多集中在比亞迪等企業生產的電動車。不過在中東,即便電動車越來越受歡迎,中國的汽油與柴油車仍然在當地駕駛者之間大受青睞。
來自沙特阿拉伯東海岸的納賽爾·馬里(Nasser al-Marri)最近把他的美國吉姆西育空(GMC Yukon)換成了一輛中國品牌捷途的汽油SUV。捷途在海灣國家的人氣正急速攀升。
馬里說:「我之所以選擇中國車,是因為它具備與德國車相當的高端配置,但價格卻親民得多。」
「事實上,它的配置甚至比某些日本車還要好。」他說,並特別提到真皮座椅、高端音響、大螢幕、外置攝像頭和全景天窗。
雖然馬里對生產質量有些擔憂,但在閱讀和觀看網上的評測後,還是決定購買。中國品牌汽車在網路上已經積累了一批熱情、但常流露防衛心態的支持者。
像在卡塔爾的TikTok網紅拉加德·亞瑟(Raghad Yasser)就曾拍片回應質疑中國車的人。
在一段影片中,她回應有人貶低她的捷途時說:「怎麼?你就因為它是中國車所以不喜歡?」
「來吧,給我們看看你的勞斯萊斯照片啊。」然後她對著汽車說:「親愛的,何必為那些不值得的人累壞你呢?你好,捷途,關上車頂。」
總部在杜拜的媒體監測公司CARMA近期研究顯示,79%的沙特受訪者對中國汽車持正面觀感,而美國受訪者僅有42%。
與海灣地區的駕駛者相比,美國消費者接觸中國汽車的機會少得多,因為貿易壁壘幾乎將中國車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CARMA受眾洞察總監瑪麗亞·塔拉基娜(Maria Talakina)表示,研究顯示人們對中國汽車的正面觀感,與他們實際使用經驗的多寡高度相關。
這一結果與紐約顧問公司AlixPartners的分析一致。中國品牌在中東和非洲的市場佔有率在2024年僅為10%,該公司預測,佔有率到2030年將突破三分之一。
雖然海灣地區是特別重要的市場,但中國汽車在整個中東同樣展現了強勁競爭力。
2014年至2018年間,伊朗曾是中國汽車的最大進口國,但遭美國制裁之後,不再是中國車的最大市場。
中國雖因批評以色列在加沙戰爭中的行為而在當地聲譽受損,但中國汽車依然能夠迅速搶佔以色列的市場份額。
雖然如此,以色列和西方國家普遍擔憂,中國汽車搭載的大量感應器和網絡設備,可能對個人隱私和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部分專家指出,這些設備能收集並傳輸乘客以及車輛周邊環境的大量音視頻數據。
以色列軍方在8月以保障資據安全為由,禁止所有中國製造的汽車駛入軍事基地。
然而,以色列汽車進口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以色列進口的中國車,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
駐杜拜的汽車記者戴米恩·里德(Damien Reid)每週主持一檔汽車節目,他說來電詢問中國品牌的聽眾數量呈爆炸性增長。
「歐美與日本的老牌汽車製造商必須更加警惕他們的中國競爭對手了。」他說,甚至像過去專供中國政要使用的紅旗品牌也開始進軍豪華車市場,挑戰寶馬(BMW)和奔馳(Mercedes-Benz)。
「目前,中國汽車唯一沒有明顯競爭力的領域是重型越野車。我經常被問到:『它會不會在沙漠裡壞掉?會不會把我困在那裡?還是能帶我回家?』」
然而,幾乎所有受訪的中國車車主提到的最大問題不是耐用性,而是缺乏後備零件和維修服務。
海基說,他在巴林為了找更換的軸承足足等了五個月。
其他受訪者則表示,零件昂貴又難找、維修麻煩,讓他們徹底放棄再買中國車,有人甚至覺得「被騙了」。
部分中國車企正在努力建立保養汽車的基建設施,過去兩年內已有數家企業在區內開設或宣佈建立零件分銷中心。
有些公司更進取,宣佈要在區內建廠生產中國型號的汽車和零部件。
僅過去一年,各車企就公佈了至少十項類計劃,工廠將在埃及、土耳其、阿爾及利亞和阿聯酋等國落地。
其中,埃及有望成為製造樞紐。如果所有計劃成真,將有六大中國汽車企業在當地建廠,出口至中東其他地區以及歐洲。
許多國家都積極爭取中國汽車工廠落戶。這些工廠除了能創造就業,還可能引入先進技術,技術可望滲透至當地經濟,提升生產力並推動經濟增長。
不過,部分計劃在中東興建的中國工廠只是組裝廠,主要將從中國運來的零件進行簡單拼裝。
若中國車企能在當地引入更精密的生產流程,並培訓本地工人和管理人員掌握更高價值的技術與工業流程,那麼中國汽車湧入中東的浪潮將可能帶來更深遠的經濟影響。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7/09/2025 05:00PM
27/09/2025 08:00AM
26/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