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心臟對於維持身體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心臟負責泵送血液,將氧氣和必需營養素輸送到全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心血管疾病(CVDs,關於心臟或血管的疾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每年導致近1,800萬人死亡,其中五分之四由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引起的。
根據心臟病學家的說法,保持心臟健康,即成人靜息心率維持在每分鐘60至100次之間,是每天都可以努力實現的目標。
「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飲食、運動和避免使用菸草產品,來減少早年對心臟的損害,」美國心臟病學家埃文·萊溫醫師(Dr. Evan Levine)表示。
但僅僅保持心臟健康就能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心臟病發生在心臟的血液供應突然受阻時。當血液流動中斷,無法將氧氣輸送到心臟時,心肌可能會受損或開始壞死。如果不即時治療,心肌可能會遭受不可逆的損傷。如果心臟的大部分區域因此受損,心臟可能會停止跳動(即所謂的心臟驟停),導致死亡。
一半的心臟病發作死亡案例發生在症狀出現後的三到四小時內,因此將心臟病發作的症狀視為醫療緊急情況至關重要。
心臟病發作最常見的原因是冠心病,即動脈中積聚了一種稱為斑塊的脂肪物質,使動脈變得過窄,血液無法輕易流過。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美國每年約有805,000人發生心臟病發作。其中605,000人是首次發作,200,000人是曾經發作過的人。這相當於大約每40秒就有一人經歷心臟病發作。
心臟病發作可能伴隨多種症狀,最常見的是胸痛——但不是單純的劇痛,而是胸部感到強烈的壓迫感和緊繃感。一些女性可能同時感到胸痛以及頸部和雙臂疼痛。
來自加州的的心臟病學家艾琳·巴爾塞吉安醫師(Dr. Ailin Barseghian)表示,心臟病發作最初可能被誤認為是消化不良。然而,與消化不良不同,心臟病發作通常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例如左臂、下巴、背部和腹部。
其他心臟病發作的症狀可能包括頭暈或眩暈、過度出汗、呼吸急促和喘息。
雖然有些心臟病發作突然發生,但有時可能在數小時甚至數天前就有預警症狀。休息後仍不消失的胸痛可能是一個警告。
巴爾塞吉安博士建議:「如果血液流動未能在三小時內恢復,受影響的心肌可能開始壞死,我建議在救護人員到達前嚼服一片阿司匹林。」
心臟病學家強調,如果你懷疑自己可能正在經歷心臟病發作,應立即尋求治療。
美國心臟病學家艾文·萊溫博士(Dr. Evan Levine)表示:「你應該了解自己的狀況和風險——年齡、體重、吸菸和飲酒習慣,以及家族病史。如果這些因素都不利於你,且你感到胸部壓迫感,應立即呼叫緊急醫療救助。」
研究人員警告,心血管疾病常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這導致女性在心血管研究中代表性不足,許多治療主要在男性中進行研究,然後應用於女性。
《英國心臟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Heart)發表的一項針對英國近30萬人的研究發現,女性、黑人族裔以及來自最貧困地區的人群更難以接受到心臟手術,且在手術後一年內更可能死亡或再次入院。
根據英國國家衛生服務(NHS)的資料,某些風險因素,例如高血壓、吸菸和糖尿病,對女性心臟病風險的影響可能比對男性更大。
專家建議、有幾種方法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風險,例如通過飲食和運動來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
膽固醇是血液中的一種物質,對構建健康細胞至關重要。然而,某些類型的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臟病學家強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保護心臟的關鍵措施。建議採取低脂高纖飲食,並將每日鹽攝入量限制在6克以內,因為過多的鹽會導致血壓升高。
此外,同時也避免過量攝入超級加工食品和含有飽和脂肪的食物,因為這些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這類食物包括肉派、蛋糕、餅乾、香腸、奶油以及含棕櫚油的食品。
均衡飲食方面,我們應加入不飽和脂肪,因為這些脂肪能提高有益膽固醇的水平,幫助疏通動脈。這類食物包括油性魚類、牛油果、堅果和植物油。
「地中海飲食非常出色,科學證明它能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加州心臟病學家艾琳·巴爾塞吉安博士(Dr. Ailin Barseghian)說。
專家還說,將健康飲食與定期運動結合,被認為是維持整體心臟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保持健康體重可以降低高血壓的風險。
心臟病學家萊溫醫師(Dr. Evan Levine)建議每周至少運動五次,每次至少30分鐘。但他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建議是「永遠」不要吸菸或使用電子菸。
美國心臟協會的一項針對24,927人的研究顯示,同時使用電子菸和傳統香菸的人,其心血管疾病風險與僅吸傳統香菸的人相同。然而,僅使用電子菸的人報告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可能性降低了30-60%。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之數據,已經歷過一次心臟病發作的人中,約有五分之一可能在五年內因第二次心臟病發作而再次入院。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在心臟病發作後為患者開具他汀類藥物和依折麥布(ezetimibe)有助於降低第二次發作的風險。這兩種藥物均為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我們擁有數十年的數據顯示,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越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就越低,」巴爾塞吉安博士表示。
雖然心臟病發的風險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年輕成年人的心臟病發病例有所上升。2019年,18至44歲的人群中約有0.3%的人經歷過心臟病發作,到2023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0.5%。
萊溫醫生將這一增長歸因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這個年齡層攝入加工食品和缺乏運動的習慣。他表示:「我們都需要多活動,不一定要去健身房,但要做些運動。我擔心自從新冠疫情以來,居家工作的人們正在形成不健康、久坐的生活方式。」
雖然吸煙已知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中脂肪沉積的積聚)的一個因素,但像萊溫這樣的的心臟科醫生也表示,他們擔憂電子煙對年輕人的未知影響。
最後,巴爾塞吉安醫師(Dr. Ailin Barseghian)醫生補充道:「遺傳風險因素,例如家族性高血脂,也會增加較早發生心臟病發的風險。環境因素,如壓力與睡眠不足,也越來越被認為是促成心臟病發的因素。」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9/09/2025 05:00PM
29/09/2025 05:00PM
29/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