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軍方警告重整軍備的迫切性,與此同時氣候崩潰已成重大安全威脅。軍方自身的碳排放仍在上升。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的一份新報告警告,激增的軍費可能正在加速氣候崩潰。
此外,全球各地潛在的長期衝突擴散,可能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軍事支出將大幅增加,從而導致碳排放上升。
一些專家也擔心,資源正從應對氣候變化轉向國防領域。
目前並沒有單一且經審核的資料來源能夠全面統計全球軍事活動所造成的排放量,但部分政府會自願公布相關數據。
一些專家則根據推算與模型,對全球軍事排放情況進行了概略分析。
聯合國秘書長的最新報告說:「目前最可靠的估算顯示,全球軍事部門的排放量約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3.3%至7%。」
根據英國慈善機構「衝突與環境觀察站」(Conflict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與倡導道德科學技術的獨立組織「全球責任科學家」(Scientists for Global Responsibility)2022年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如果全球軍隊是一個國家,它將成為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印度的第四大排放國。
而全球軍事預算不斷膨脹,意味著情況可能會持續惡化。
根據研究衝突的獨立組織「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全球軍費開支2024年達到2.7兆(萬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9.4%,創下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增幅。
報告指出,2024年有超過100個國家提高了軍費,歐洲與中東地區的增長尤為迅速。
今年稍早,北約(NATO)宣布,其成員國將在2035年前把國防與安全支出從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提高至5%。
這項決定是在北約成員國的軍事碳足跡於2021至2023年間增加了3000 萬噸之後作出的——同期軍費也出現上升。
致力於地球永續發展的國際研究與倡議機構「跨國研究所」(Transnational Institute)稱,這相當於新增超過800萬輛汽車。
專家警告,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重型武器系統如戰鬥機、坦克、軍艦與潛艇實現減碳,這些裝備在運作時需要大量燃料。
他們指出,全球範圍內,戰鬥機是最耗能的軍用飛機之一。根據一項廣泛引用的研究,在美國軍方過去半世紀的能源使用中,航空燃料佔了美國國防部(現已更名為美國戰爭部)總能源消耗的55%。
根據《自然》期刊於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空軍的F-35戰鬥機每飛行100海里(約185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一輛英國普通汽油車一整年的排放量。
研究補充指出:「僅美國軍方每年使用的航空燃料,其排放量就相當於600萬輛美國乘用車。」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資料,美國2024年仍將軍事支出提高了5.7%,繼續保持全球最大國防支出國的地位。
「擴大軍事生產以增加庫存是高度耗能的,而低碳軍事技術的技術進展仍然有限,」來自「衝突與環境觀察站」的道格・韋爾(Doug Weir)表示。
BBC向美國戰爭部詢問,軍事支出增加對碳排放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是否有計劃讓軍事部門實現減碳。
美國五角大廈首席發言人尚・帕內爾(Sean Parnell)回覆電郵中表示:「美國戰爭部正在取消與部門核心作戰任務不一致的氣候變化計劃與倡議。」
他補充說:「我們的重點是提升殺傷力、作戰能力與戰備狀態,並透過三個方向來推進:恢復戰士精神、重建軍力,以及重塑威懾力。」
北約未對類似問題作出回應,但分析人士指出,該組織在抵消碳排放增加方面的努力並不特別有效。
布魯塞爾歐洲軍人協會與工會組織的資深政策官員迪米特拉・庫圖齊(Dimitra Koutouzi)表示:「目前的減碳努力與重整軍備預算的規模相比仍然相當有限。」
他警告說:「歐洲的國防工業已開始在規劃中納入能源效率與永續性,但正在實現中的生產系統仍需多年才能運作。」
儘管要準確衡量戰爭衝突在氣候損害方面的具體代價十分困難,但一些當前的戰爭已顯示其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影響。
根據2024年發表的一份報告,對俄烏戰爭的評估顯示,衝突前兩年期間約排放了1.75億噸溫室氣體。
另一項於5月發表的研究指出,以色列-加沙戰爭中直接軍事行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接近190萬噸,研究指出,這一數字超過了全球36個國家與地區的年度排放量。
「無論是高速戰機、護衛艦還是坦克,我們目前仍未擁有能夠實現零排放作戰能力的技術。」英國陸軍退役將領、前北約高級官員理查・努吉(Richard Nugee)表示。
「因此我們必須接受現實:在技術尚未出現之前,我們無法如願地減少排放。」
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國防預算代表更少的氣候資金。
聯合國秘書長於9月發表的報告指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年度資金缺口已達4兆(萬億)美元(其中一半是能源與氣候相關的資金短缺)。
報告進一步警告,資金缺口在未來幾年將擴大至6.4兆美元(約4.7兆英鎊),而全球軍費支出可能在2035年達到6.6兆美元(約4.9兆英鎊)。
報告同時指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在軍事上的支出是對最脆弱國家提供氣候資金的30倍。
在最近於阿塞拜疆舉行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後,發達國家同意在2035年前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約2480億英鎊)氣候資金;然而,發展中國家表示,為了應對氣候變遷最嚴重的影響,每年所需資金超過1兆美元(約7410億英鎊)。
「全球軍費支出每年約為2.5兆美元(約1.9兆英鎊),」巴拿馬氣候變遷特使胡安・卡洛斯・蒙特雷・戈麥斯(Juan Carlos Monterrey Gomez)2024年11月於巴庫COP29 氣候會議上表示,「2.5兆美元用來互相殺戮不算多,但用1兆美元來拯救生命卻被認為不合理。」
然而,現在人們開始質疑先前的承諾是否都能兌現。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資料,有11個捐助國已宣布在2025至2027年期間削減官方發展援助——其中也包括氣候資金。
例如,英國表示將透過削減援助支出,將其佔國民總收入的比例從0.5%降至0.3%,以增加國防投資。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軍隊都會存在,」努吉將軍(Gen Nugee)表示,「阻止軍隊在戰爭中增加排放的最佳方式,就是一開始就擁有強大的軍力,形成威懾,這正是北約與英國正在努力的方向。」
但也有人質疑,強大的軍隊是否真的能保護人們免受氣候崩潰的毀滅性影響,是否會反而加速惡化。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30/09/2025 05:00PM
30/09/2025 05:00PM
30/09/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