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研究領域的全球權威、環保先驅珍·古德爾夫人(Dame Jane Goodall,珍古德)逝世,享壽91歲。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歐巴馬),正是首位公開致敬古德爾博士之人,他讚揚道:「她為世代女性科學家開啟了大門。」
演員兼環保運動家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則表示,古德爾博士「激勵了數百萬人關懷、行動,並懷抱希望」,並稱她為「地球的真正英雄」。
根據「珍·古德爾研究所」的聲明,古德爾博士在美國演講巡迴途中於加州因自然原因離世。該聲明指出,她的發現「革新了科學界」,而她本人則是「為守護與復育自然世界而不懈奮鬥的倡導者」。
聯合國對古道爾博士的逝世表示哀悼,稱她「為地球及其萬物不遺餘力地奉獻,留下了對人類與自然界的非凡遺產」。
「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則稱其辭世令人「心碎」,並尊她為「當今真正的保育巨擘之一」。
該組織英國聯合執行主任威爾·麥卡勒姆(Will McCallum)說:「古德爾博士的遺產不僅在於科學,更在於她點燃的全球運動——守護自然、點亮希望、開創更美好的世界。」
自然學家克里斯·帕克漢姆(Chris Packham)向BBC表示,他視古德爾博士為英雄之一,稱她「具有革命性」而且「非凡」。
「在我們亟需所有英雄在前線為地球生命奮戰之際,失去這樣一位英雄,實在是場悲劇。」
古道爾博士於1934年出生並在倫敦長大。她表示,自己在閱讀《杜立德醫生的動物故事》(The Story of Dr Doolittle)和《泰山》(Tarzan)等書籍後,開始對動物產生濃厚興趣。
20多歲時,她在非洲肯尼亞友人的農場逗留,結識著名靈長類學家路易斯·李基(Louis Leakey)教授。儘管她並無學位,李基先生卻慧眼識才,促成她於1960年首度踏上坦桑尼亞(Tanzania,坦尚尼亞)叢林的田野調查之旅。
那一年,她首度記錄到動物使用工具的景象——一頭她命名為「大衛灰鬚」(David Greybeard)的雄性黑猩猩,用樹枝從蟻塚中挖出白蟻。而在此之前,人們以為唯有人類具備此等智慧。她的觀察顛覆了長久以來科學界的傳統定見,塑造了演化科學的未來脈絡。
她的研究成果刊載於頂尖期刊,1965年更登上《國家地理》封面,向世人揭開靈長類的情感與社交世界。她的研究揭示黑猩猩會結成深厚的家族紐帶,甚至為領土開戰。她主演的電視紀錄片,由歐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旁白,記錄了她與幼小黑猩猩嬉戲摔跤的溫馨一刻。
她與所研究的動物如此親密地互動,為牠們取名,甚至稱之為「我的摯友」,這種做法當時遭到了一些科學家(多爲男性)的嘲笑。她後來憑藉田野心得攻讀博士學位,儘管她從無大學學歷或科學訓練。
經歷叢林歲月後,她轉為行動主義者,致力解放圈養於動物園或醫學實驗室的黑猩猩,並在棲地廣遭破壞之際,呼籲對抗氣候變遷。她在2024年接受BBC訪談時說:「我們正值第六次大滅絕……我們越能復育自然、守護現有森林,便越好。」
當被問及晚年何以保持動力,她答道:「人們豈不都盼望子孫有個未來?」
古道爾博士於2003年被授予女爵士稱號,並於2025年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她以四處巡迴工作聞名,2022年向《泰晤士報》透露,自1986年起,從未連續三週睡同一張床。
直至辭世前一刻她仍勤勉不懈,一週前於紐約舞台接受訪談。她原定於10月3日在加州一場門票售罄的活動中再度演講。
蘇塞克斯公爵夫婦亦加入緬懷古德爾博士遺產之列,形容她為「守護自然的堅韌倡導者」。
「珍·古德爾(DBE)博士是一位遠見的人道主義者、科學家、地球之友,更是我們的摯友,」哈利王子與梅根在聲明中寫道。
前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賈斯汀·杜魯道)表示,「她的慈悲將在未來保育工作中永存。」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讚揚她作為和平使者(自2002年起獲此聯合國頭銜)的貢獻,她以之喚醒全球對環境保護之迫切性。環保團體如「綠色和平組織」與「善待動物組織」(PETA)亦紛紛紀念古德爾博士的遺產。
https://www.instagram.com/p/DPRn2HTCFYt/?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Wp5azh1NGRqbW41aA==
BBC科學事務記者維多莉亞·吉爾(Victoria Gill)
當我去年採訪珍·古德爾夫人時,她散發著一股平靜之氣,即便她向我強調,地球正面臨一場浩劫般的滅絕危機。
在略顯模糊的視訊通話中,我看見她身後擺放著那隻玩具猴子——小H先生。
這隻玩具是近30年前友人贈予的禮物。當時我們交談時,古德爾博士已屆90高齡,卻仍攜小H先生環遊世界。
今晚我訪談的諸位研究者——他們或受古德爾博士啟發而投身工作,或僅被她的活力所感召——皆對她91歲辭世的消息震驚不已。
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凱特·霍貝特(Cat Hobaiter)教授,從事黑猩猩溝通研究逾15載,曾與黑猩猩共事多年。她告訴我,古德爾博士之所以影響深遠,原因之一在於「她放棄了自己最喜愛的事情——與摯愛的黑猩猩共度時光——轉而四海奔波,將熱情傳遞給每一位相遇之人。」
在漫長歲月中,珍·古德爾靜默觀察、深入研究黑猩猩,徹底革新了我們對這些最親近靈長類親族的認知。她開創性發現的關鍵,在於那份純粹的好奇,以及——悄然觀察的能力。
那是在坦桑尼亞貢貝(Gombe)雨林保護區的時光,她駐足觀察一頭覓食的雄性黑猩猩。
黑猩猩折下一根細枝,彎曲並剝去葉片,然後將其探入白蟻巢穴。接著,它用這根已修剪彎曲的枝條,舀取白蟻送入口中。這一觀察——發生於1960年——顛覆了「唯有人類製造並使用工具」的信念。
即便她在改變我們對自然世界的理解之餘,古德爾博士仍面臨嘲諷與性別歧視。她並無正式科學訓練,而在1960年代,這實屬罕見。
她在貢貝的田野工作,進一步揭示黑猩猩亦結成堅韌家族紐帶,甚至為領土展開戰爭。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923224704388825528
然她的研究法則——如此親近研究對象、為牠們取名,甚至稱之為「我的摯友」——令她與當時男性主導的科學界格格不入。她並無正式科學背景。但她告訴我,她的導師兼恩師路易斯·李基(Louis Leakey)教授,看重她那份不拘一格的純真。
「他希望找一位心智未被科學對動物的『還原論』態度所扭曲的人,」她說。
如今,科學界正為失去一位偉大科學家而震顫。皇家學會會長艾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形容她為「一位非凡科學家,啟發世人以嶄新的視野凝視自然世界」。
倫敦科學博物館的羅傑·海菲爾德(Roger Highfield),今年稍早頒予古德爾博士榮譽院士頭銜,他稱她為「靈感源泉」。
他說:「她非常令人敬畏,這消息令人震驚,因為她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其他物種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們對自身的認識——她挑戰了人類例外論。」
珍·古德爾博士最終將焦點從黑猩猩轉向宣揚自然保護之道。
2024年,她接受BBC科學節目訪談時,正推廣其同名基金會在烏干達展開的植樹與棲地復育使命:「我們仍有轉圜餘地,能減緩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她當時說。「但這扇窗,正緩緩關上。」
霍貝特教授是一位受古德爾博士啟發的眾多科學家之一,他告訴我:「珍會是最先開口的人,她會說,世界此刻需要的不是為她的離去而悲傷,而是立即行動起來。」
「我們都還有許多事可以努力去做,確保自己不是最後一代與野生黑猩猩共存之人。」他表示。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2/10/2025 05:00PM
02/10/2025 05:00PM
02/10/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