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當選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新任黨魁,有望成為該國首位女首相。
這位64歲的政治人物是黨內立場傾右、較為保守的候選人之一。她曾擔任政府大臣、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是重金屬音樂鼓手,為日本政壇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也頗具爭議。
她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應對疲弱的經濟,以及讓日本家庭苦苦掙扎的通貨膨脹和薪資停滯。
她同時也必須處理美日關係的緊張局勢,並推動前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達成的關稅協議。
若高市早苗獲確認為首相,她面臨的其中一項主要挑戰,是在經歷數年動盪後需要重新團結自民黨。這段期間,自民黨因一連串醜聞與內部衝突而受到重創。
上個月,任期僅一年多的首相石破茂宣布辭職,原因是選舉中的接連失利,導致自民黨執政聯盟在國會兩院均失去多數席位。
天普大學日本校區的亞洲研究與歷史教授傑夫·金斯頓(Jeff Kingston)向BBC表示,高市早苗「不太可能成功修補黨內裂痕」。
他指出,高市屬於自民黨的「強硬派」,該派系認為「對自民黨支持度崩潰的原因,是因為它與自身的右翼基因脫節」。
「我認為她有能力重新吸引右翼選民,但若進入全國大選,可能會犧牲更廣泛的民眾支持。」
高市早苗長期以來崇拜英國首位女性首相撒切爾夫人(戴卓爾),如今她離實現「鐵娘子」的夢想更近一步。
然而,許多女性選民並不認為她代表進步。
「她自稱是日本的撒切爾夫人,但在財政紀律方面,她與撒切爾相去甚遠。」金斯頓教授說。
「但如同撒切爾,她並不是一位擅長修補裂痕的領袖。我不認為她在女性賦權方面有太多作為。」
儘管她可能會獲得國會確認,但由於自民黨目前在兩院均失去多數席位,她的任命不會像過去的首相那樣自動獲得通過。
高市早苗於1961年出生於奈良縣,父親是上班族,母親則是警察。她的成長背景與政治幾乎毫無關聯。
她曾是狂熱的重金屬鼓手,因演奏激烈而經常打斷鼓棒,因此總是攜帶多支備用鼓棒。她也熱愛潛水與汽車,其心愛的豐田Supra如今陳列在奈良的一座博物館中。
在進入政界之前,高市曾短暫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
她的政治啟蒙始於19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最激烈的時期。為了深入了解美國人對日本的看法,她曾在民主黨籍國會議員帕特·施羅德(Patricia Schroeder)的辦公室工作,施羅德以批評日本聞名。
高市觀察到美國人常將日、中、韓語言與飲食混淆,並注意到日本經常被與中國和韓國一同歸類。
她因此得出結論:「除非日本能自我防衛,否則其命運將永遠受制於膚淺的美國輿論。」
1992年,她以無黨籍身份首次參選國會議員,但未能當選。
她並未放棄,隔年成功當選,並於1996年加入自民黨。之後,她十次當選國會議員,僅一次落選,並建立起黨內最直言不諱的保守派代表之一的形象。
她也曾擔任多項政府高層職務,包括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經濟產業副大臣,以及創下破紀錄的總務大臣任期。
2021年,高市首次參加自民黨黨魁選舉,但敗給岸田文雄。她於2024年再度參選,在首輪投票中領先,但最終敗給石破茂。
今年,她第三度參選終於勝出,邁向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道路,目前只待國會確認其任命。
「我的目標是成為鐵娘子。」她在近期競選期間對一群學童表示。
高市早苗是一位立場堅定的保守派,長期反對允許已婚女性保留婚前姓氏的立法,堅稱這會破壞傳統。她也反對同性婚姻。
然而,近期她的語調有所軟化。在競選期間,她承諾將部分保母費用納入可扣稅項目,並提議對提供公司內部托育服務的企業給予稅務優惠。
她的家庭背景與個人經歷成為政策主張的基礎,包括擴充女性健康的醫療服務、提升家庭支援工作者的社會認可,以及改善日本高齡社會的照護選項。
「我人生中曾三度親身經歷看護與照顧工作,」她表示。「這也是我愈發堅定要減少因照護、育兒等因素而被迫離職的人數。我希望打造一個人們不必放棄職涯的社會。」
作為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門徒,她誓言要重振其「安倍經濟學」政策,即以高額公共支出與低利率借貸為核心的經濟願景。
她也因祭拜靖國神社而引爭議,該神社供奉包括部分戰犯在內的日本戰亡者。
此外,她也主張放寬憲法對自衛隊的限制,認為應解除禁止擁有攻擊性武力的規定。
自1955年成立以來,自民黨一直主導日本政壇,但如今在經濟疲弱、人口減少與社會不滿情緒高漲的背景下逐漸失勢。
高市早苗屬於自民黨的右翼派系。自民黨選擇她為黨魁,期望能重新吸引那些轉向極右政黨參政黨(Sanseito party)的保守派選民。
參政黨以「日本優先」為口號,近期席次從1席激增至15席,吸走了大量保守派選票。自民黨也因此在國會兩院失去多數席位。
高市草苗在贏得首輪投票後的演說中坦言問題所在:「核心支持者、保守派與黨員對我們的批評尤為嚴厲。」
「為了日本的現在與未來,自民黨必須改變。我們將始終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並以平衡的態度治理國家。」
國會預計將於10月15日確認她的首相地位。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5/10/2025 05:00PM
05/10/2025 05:00PM
05/10/2025 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