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澳洲成為全球鯊魚攻擊最致命地區,為何防鯊網爭議再起

一隻瀕臨滅絕的雙髻鯊(hammerhead shark)被多層黑色網包裹著。

Humane World for Animals
一隻瀕臨滅絕的雙髻鯊(hammerhead shark)被漁網捕殺。

海洋一直是格倫·巴特勒(Glen Butler)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已經衝浪50年,期間很少思考鯊魚的問題。

「你知道自己正踏入牠們的領域,所以會保持警覺,」這位61歲的衝浪者告訴BBC。

但巴特勒對海洋的信心在上個月被徹底打破。

在那個星期六早上,他與朋友前往悉尼北部的長礁海灘衝浪。就在他離開水面幾分鐘後,另一位衝浪者墨丘利·普西拉基斯(Mercury Psillakis)遭大白鯊襲擊身亡。

「這件事讓我們有些震撼,」巴特勒坦言。墨丘利與他的雙胞胎兄弟麥克在當地社區非常知名,「大家都會打招呼。」

這起事件再次引發一項長期且敏感的辯論,即澳洲海域如何保障海灘遊客的安全,也讓新南威爾斯州成為焦點。

當局目前採取多種措施來降低鯊魚攻擊的風險,其中最知名、也最具爭議的,是每年夏季在多個海灘設置鯊魚防護網。

保育人士指出,這些防護網帶來的弊處多於好處——不僅無法有效阻止鯊魚接近熱門衝浪地點,還對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巨大傷害。但許多感到恐懼的海灘遊客仍視其為多一層保護。

米雷克·克蘭尼(Mirek Craney)穿著印有自己名字的橘色恤衫,向鏡頭揮手致意。他在海灘上,手臂下夾著一個漂浮裝置。

Supplied
米雷克·克蘭尼(Mirek Craney)對鯊魚的焦慮日漸增長。

澳洲成為全球鯊魚攻擊最致命地區

澳洲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海灘。超過八成的澳洲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區,因此清晨游泳或衝浪已成為數千人每日的例行活動。

但有些人認為,這項日常儀式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米雷克·克蘭尼(Mirek Craney)就是其中之一。

這位66歲的悉尼居民回憶童年時曾目睹漁民捕獲巨大大白鯊的情景,在那個時候,這種如今受保護的物種可合法獵捕。

他說,看著這些死去的巨獸被倒吊著懸掛,讓人感到一種「絞刑台般的氛圍」,但並不害怕。他認為鯊魚是深海生物,而他只在淺灣衝浪。

但五年前,他的女兒安妮卡(Anika)在大堡礁自由潛水時遭到安汶真鲨(pig eye shark)咬傷。雖然她倖存下來,這件事卻讓克蘭尼對鯊魚產生了焦慮——每次看到有關鯊魚攻擊的新聞標題,這種情緒就會加劇。

「這些新聞會觸動我……我真的很害怕,」他坦言。

儘管墨丘利·普西拉基斯是過去60年來第二位在悉尼死於鯊魚攻擊的人——另一位是2022年遇害的英國潛水員賽門·內利斯(Simon Nellist)——但對於經常使用雪梨海灘的人來說,這樣的統計數字並不足以帶來安慰。

無人機拍攝到淺碧綠海水中一隻大鯊魚。

Getty Images
大白鯊在澳洲導致大多數的致命攻擊事件。

BBC在普西拉基斯遇害後的數週內訪問的每位衝浪者都表示,他們感覺鯊魚靠近岸邊的情況變得越來越頻繁。

「以前偶爾會看到一個黑影,但那可能是海豚,」克蘭尼說。「現在,我經常看到牠們。」

部分人擔心鯊魚數量正在激增,因為包括全球最致命的兩種鯊魚——大白鯊與虎鯊——在澳洲水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保護。

目前對鯊魚數量的研究仍然有限,無法明確判斷是否真的變多——但專家指出,目擊次數增加並不一定代表鯊魚數量上升。

環境專家認為,海洋暖化正在改變鯊魚的游泳與覓食模式。但研究人員表示,目擊次數增加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人下水活動,加上社群媒體的放大效應。

在澳洲被鯊魚咬傷的機率仍然極低。溺水的可能性會高出數千倍。不過,澳洲確實是鯊魚攻擊的熱點地區。

Shark incidents in Australia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  .

根據「國際鯊魚攻擊檔案」(International Shark Attack File),澳洲在鯊魚咬人事件數量上僅次於美國——而美國人口是澳洲的13倍——但在致命攻擊方面則居全球之首。

該資料庫僅追蹤「未受挑釁」的事件——排除如魚叉捕魚等可能由人類行為引發的攻擊——而澳洲所有鯊魚互動紀錄的更完整資料則由塔龍加保育協會(Taronga Conservation Society)保存。

這份資料顯示,近幾十年來鯊魚攻擊事件整體呈上升趨勢。今年截至目前,已發生四起致命攻擊——全為未受挑釁的事件。

防護網「就像把一張餐巾丟進泳池裡」

新南威爾斯州原本計劃試行縮減鯊魚防護網的使用——這是該州歷史最悠久的鯊魚安全措施——但在最新一起致命攻擊發生後,計畫暫停。

自1937年起,鯊魚防護網便在新南威爾斯州沿海使用,如今每年9月至翌年3月間,通常會在51個海灘設置。除了昆士蘭州,新南威爾斯州是唯一仍使用此措施的州份。

由於海洋環境變化劇烈,無法完全封鎖整片海灘——強勁的海流會將防護網沖走。

鯊魚網長約150公尺,設置在水面下數公尺處。雖然部分網被固定在海床,但並未延伸至底部,鯊魚仍可從上方、下方或側面游過。

「這就像把一張餐巾丟進泳池裡,」悉尼大學教授克里斯·佩平-奈夫(Chris Pepin-Neff)對BBC形容。

州政府表示,鯊魚網的設計並非要完全隔絕泳客與鯊魚,而是希望在鯊魚靠近岸邊獵食時「攔截目標鯊魚」。

但佩平-奈夫教授等研究人員認為,鯊魚網的效果有限,更多是提供一種安全的錯覺,而非真正降低風險。

他們指出,在被網捕獲的鯊魚中,有40%實際上是在海灘上試圖逃脫的。

一位灰白頭髮和鬍鬚的男子看著鏡頭。他穿著潛水服,配備潛水裝備。遠處可見海和沙灘。

BBC
多年來,迪恩·克羅普(Dean Cropp)一直在記錄被漁網捕獲的海洋生物。

許多批評指出,鯊魚網過於殘忍。

「這些網子設計用來捕捉鯊魚或魚類,效果非常致命,但可悲的是,它們完全不具選擇性,」迪恩·克羅普(Dean Cropp)說。他是一位攝影師與海洋探險家,長年記錄這些鯊魚網的情況。

上個季節,新南威爾斯州鯊魚網中捕獲的動物中,近九成並非目標物種——其中包括11隻瀕臨絕種且性情溫和的灰護士鯊。東岸的鯊魚網也經常在熱帶遷徙季節中纏住座頭鯨。

「防護網會困住海豚、海龜、魚類、魟魚……如果是需要呼吸空氣的哺乳類或爬行類動物,那就等於判了死刑(除非能及時獲救),」克羅普說。

一艘大白鯊在船甲板上,身上的肉塊已經脫落。

NSW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根據資訊自由法,從網中撈出的鯊魚照片已被發佈,其中缺少了大塊的魚肉。

佩平-奈夫教授認為,在鯊魚網中死亡的動物可能反而會吸引鯊魚靠近海灘。

「當其他魚類被困在網中掙扎時,會在水下產生震動,就像是敲響了晚餐的鈴聲,」他說。

儘管大眾普遍對鯊魚感到畏懼,但對鯊魚網的支持似乎正在減弱。

佩平-奈夫教授兩年前在邦迪海灘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即使移除鯊魚網,他們仍會在海灘游泳。相同比例的人也表示,即使發生攻擊事件,他們不會責怪州政府。

無人機、應用程式與防咬潛水衣

除了鯊魚網,還有其他替代措施。

昆士蘭州與新南威爾斯州也使用「鼓線」(drumlines),即設有誘餌的魚鉤並固定在海中。新南威爾斯州採用較不致命的「智慧型鼓線」,一旦捕獲鯊魚便會通知當局,由人員前往標記並釋放或移走鯊魚。

西澳則設有「生態屏障」,以更密集的網狀結構以完全圍住部分海岸區域,為泳客提供更佳保護,同時減少對海洋生物的傷害——但對衝浪者的保護有限。

部分衝浪者使用防鯊手環,市面上甚至有號稱「防咬」的潛水衣。

此外,也有應用程式可追蹤已標記的鯊魚,若牠們接近海灘,會即時通知附近泳客。

一名身穿鮮紅黃色救生員制服的金髮男子站在海灘上放飛無人機。

BBC

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如今被用來巡邏海域。在新南威爾斯州,目前已有超過300架無人機在50個衝浪點運作,且預計數量將持續增加。

「它們是空中的眼睛,不再只是有人在岸邊觀察、偶爾看到一個魚鰭,」無人機操作員艾薩克·海爾斯(Isaac Hails)說。

今天他在迪外(Dee Why)操作無人機——這正是最近致命攻擊事件發生的海灣附近。無人機的嗡嗡聲讓當地民眾感到格外安心。

但由於資金限制,這項計畫僅在學校假期期間運作,因為那時海灘最為繁忙。

「如果我們發現鯊魚,可以通知救生員,他們會騎水上摩托驅離鯊魚,或是疏散水域。」

「這不只是被動的防護措施。」

隨著替代性鯊魚防護技術的出現,以及保育團體強調鯊魚網對其他海洋生物造成的傷害,悉尼已有三個海灘決定今年夏天不設置鯊魚網。

但這項計畫在墨丘利·普西拉基斯遇害後迅速被擱置,等待調查報告出爐。

他的家人在聲明中表示,儘管海洋充滿風險,他仍深愛海洋,並形容他的死亡是「一場悲劇且無法避免的意外」。

然而,當局仍感到不安。

「我們原本已非常接近移除鯊魚網的決定,然後這場悲劇就發生了,」迪恩·克羅普說。

「沒有人想成為那個移除鯊魚網後馬上發生致命攻擊的人。你不想背負那樣的良心負擔。」

補充報導:西蒙·阿特金森(Simon Atkinson)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