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近日一宗性侵案件震驚各界,一名香港女遊客在下午時分,疑因酒醉倒臥在車站大廳,遭一名男子當眾性侵長達約十分鐘。
案發時間地點人潮眾多,期間卻無人介入制止,直到一名馬來西亞籍旅客發現並委託友人報案,方有警員到場處理,其後以「乘機性交」等罪名逮捕疑犯。
事件引發外界對台灣「治安死角」和「公共冷漠」的質疑,學者和婦女團體都呼籲當局加強保安,並推動「友善路人甲」意識,以減低「旁觀者效應」。
此外,當地媒體轉載案發影片,以及網路輿論檢討受害人喝酒等,也引起「二次傷害」的爭議。
鐵路警察局10月9日下午4時22分獲報,台北車站大廳有一名女子疑似酒醉,遭一名男子拉至牆邊性侵。
台灣媒體引述警方表示,受害人為香港女遊客,曾在台北車站周邊暫住四天,從而與疑犯相識。案發當天的早上約11時,受害人、疑犯連同幾名朋友在車站喝酒聊天,喝了三瓶高濃度酒精的高粱酒,至下午3時多,其他朋友離開後,疑犯見受害人不勝酒力後犯案。
事發當天是雙十國慶連假前夕,車站人來人往,但案發十分鐘都沒有途人出面制止。直到一名在車站二樓目擊過程的馬來西亞籍遊客錄影蒐證,並請同行的台灣友人打電話報警,警方才到場處理,但疑犯已逃離,事後調閱監視器畫面將疑犯逮捕。
44歲邱姓男疑犯,被以妨害性自主、乘機性交及公然猥褻等罪,移送至台北地檢署,事後因查出他是通緝犯,有多項竊盜前科,直接發監至台北監獄土城分監。
這次案件由台北地方檢察署婦幼專組檢察官指揮偵辦,受害的香港女性因短期觀光來台,離境前已完成筆錄。
台北車站是台北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集結台鐵、高鐵和捷運站,也連接著商場,是人潮聚集的公共場所。該站有多個監視器,也有鐵路警察,但疑犯公然作案約十分鐘未見任何警察出現。
台北車站位於中正萬華選區,該區立委吳沛憶對BBC中文表示,事發地點在台北車站大廳,且是白天人來人往下發生,「政府確實責無旁貸」,她已要求台鐵跟鐵路警察局務必加強守護民眾安全。
隸屬於內政部警政署的鐵路警察回應事件時強調,這次事件非「陌生人隨機犯案」,當局案發後已結合台鐵及保安人員加強巡查,針對大廳、廁所、月台等,由每兩小時兩次定點守望,增至三次以上。
台灣鐵路產業工會及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會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據員工消息及觀察,由於鐵路警察招考人力減少等因素,台鐵台北站近半年來大幅減少巡邏次數和警力,導致車站大廳與周邊幾乎沒有往常可見的路警巡邏,容易滋生犯罪可能。
台灣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許福生向BBC中文指出,這起性侵案件凸顯了「治安死角」,台北車站不僅是交通交匯點,同時是社會多元人群的匯聚處,不能以單純的警察巡邏模式。
他建議轉向以警政、交通、社會行政及科技相互配合的綜合治理模式,例如引入AI監控預警系統,對於車站內出現的可疑行為如拉扯、跌倒、追逐等作出即時警示;並結合警政署的「警政大數據」資料庫,針對通緝犯或高風險人員出現在特定區域時,自動觸發警示並進行盤查。
除了保安疏失,許福生教授說這次事件反映出「公共冷漠」的問題,「是一記警鐘」。
他強調,治安不僅是警察的責任,「更需空間設計、社會輔導與公私協力共構安全」,例如應該營造友善路人社會氛圍,避免出現「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即在緊急情況下,旁觀者人數越多,越容易產生「責任分散」的心理,個人伸出援手的可能性越低。
婦女救援基金會與司法改革基金會發表共同聲明指出,公共場所人身安全環境已亮紅燈。案發時沒有路人介入,「凸顯社會對性暴力的冷漠與誤解」。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對BBC中文表示,一般民眾未必能分辨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關係,有些人確是朋友或情侶關係,旁人不知道應否介入,「但即使如此,也不可以有這種行為,所有看到的人都可以協助被害人,包含大聲喊出『你在做什麼』,以防止暴力侵害繼續發生」。
她呼籲政府進一步加強「友善路人甲」的概念,培養公民意識,鼓勵民眾在目睹或聽聞暴力事件時能以「旁觀者介入」,從而阻止暴力事件。
關注性暴力的勵馨基金會前執行長、現任監察委員紀惠容也對BBC中文說,台北車站過去被視為安全地點,各地旅客、移工都會在此聚集,這次事件會讓很多婦女憂心,「啟動了大家對公共區域的敏感神經,提醒大家不要以為人多的地方就是安全」。她相信目擊犯案過程的路人因驚嚇而不知所措,導致十分鐘才有人報案。
紀惠容提出,目前最應檢討安全網哪裡有破洞,雖然政府已在不少隱蔽處設有求救鈴、加強照明,但仍有改進空間。她建議,公共場所應設置明顯的求助鈴與通報專線,並加強宣導警政署設立的「110視訊報案App」,供民眾一鍵報警並同步提供影像給警方。
「我相信台灣是一個溫馨有愛的地方,如何讓台灣民眾成為社區安全保護網的一份子,是政府可以做的。」
性侵案消息傳出時,不少媒體轉載相關案發畫面,引發「二次傷害」爭議。
警政署長張榮興表示,會讓影像下架或屏蔽,將了解影片散播行為後偵查。衛生福利部呼籲民眾切勿下載、重製、轉傳、分享相關性影片,並勿肉搜、討論、揭露被害人身分隱私,否則恐觸法,最重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在警方稱受害人與嫌犯是「朋友關係」之後,隨即有網民檢討受害人,例如質疑她與初認識的人喝酒,還喝高濃度酒精等。
翻查衛生福利部數據,去年台灣9000多宗性侵案件中,受害人與加害人相認識的比例有八成以上,當中776宗屬普通朋友關係。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指出,雖然在台灣熟人性侵案佔比最多,但「不管是否朋友或認識的人也不能發生這類事件」。
她強調,女性有自我保護的方法,例如出席酒局可由熟悉的同性朋友陪同,但公眾不應過度強調受害人如何防範,或強化譴責受害人的氛圍,「女性受侵害原本就不是她們的錯,不該把矛頭指向受害者」。
這次性侵案的受害人為香港女性,引起香港媒體和公眾高度關注,不少香港網友質疑台灣治安、路人冷漠、當地媒體操守等問題。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回應,對事件備感遺憾,目前案件由檢警偵辦中,「一定會還給被害人公道」,又指由於港、澳特區政府在台辦事機構均停止運作,港、澳民眾在台灣若遇緊急事故可與陸委會聯繫。
梁文傑強調,台灣治安良好,在2025年全球安全指數名列第四名,超越日、韓,去年來台旅遊香港旅客達120萬人次,「相信香港民眾不會因為這起個別案件對台灣有不好印象」。
香港入境處回覆傳媒查詢指,暫未接獲港人求助,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發展,並指在外香港居民如需協助可致電入境處的24小時求助熱線。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7/10/2025 05:00PM
17/10/2025 05:00PM
17/10/2025 05:00PM